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长期以来,在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存在着"归化"与"异化"之争。文中引入西方的解构主义与读者接受理论,从文化交流和读者期待角度分析归化、异化翻译法,并结合具体翻译实例,指出异化翻译法体现了对原语语言、文化的尊重,更易于为译语读者接受,促进了文化的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2.
归化法和异化法是处理原语文化时采取的两种策略,翻译有着丰厚文化内涵的汉语习语时,译者更要面对归化法和异化法的选择。本文着重阐述了汉语习语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及处理对策,发展趋势,及与文本类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归化法和异化法是处理原语文化时采取的两种策略,翻译有着丰厚文化内涵的汉语习语时,译者更要面对归化法和异化法的选择。本文着重阐述了汉语习语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及处理对策,发展趋势,及与文本类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异化"不是唯一有效的翻译策略,"归化"也不是。所以,过分强调"异化"或"归化"都有失偏颇。我们不赞成"扬异化、贬归化",在翻译实践中,异化、归化及其他翻译策略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异化与归化是文化翻译中的两种主要策略.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探索出翻译的本质,从读者的阅读认知过程来重新阐释在文化翻译中如何处理异化与归化策略问题,指出异化法优先,其次异化加释意(注释),最后在前两种方法都不尽人意时用归化法的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6.
归化与异化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关于归化与异化的使用问题一直都是翻译界讨论的焦点。在翻译英语新闻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带有典型的文化特性的表达法,这就涉及如何运用归化与异化的问题。本文讨论了运用归化法与异化法的原则,并举例说明这两种方法在英语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异化归化分为两个层面,即文化内容和语言形式。通过比较,发现异化的优势在文化内容层面,而归化的优势在语言形式层面。它们各自的优势决定在翻译时,在文化内容层面,应该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而在语言形式层面,则应采取归化为主,异化为辅。可是,不论异化归化,它们的都是为翻译目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文化翻译中的归化法和异化法在实际翻译中有一个适宜度的问题。适度归化可使译文流畅易懂,引起读者共鸣。适度异化可以拓宽双语之间的共性,消除双语之间在某些具体的表达方式方面的差距,使译文读者增加对原语国文化的理解。过度的归化或异化对译文的理解及促进文化交流会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跨文化研究视野出发,首先探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及其后殖民解构主义渊源,并对语言形式层面上的直译和意译与文化层面上的归化和异化进行比较区分。然后通过实例阐述了归化和异化的辩证关系,提出二者是互为补充的和动态发展的。最后强调采用归化或异化都要把握好分寸,过度归化和过度异化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要努力避免。  相似文献   

10.
异化翻译是在归化翻译的绝对支配下逆境而生的,施莱尔马赫和劳伦斯韦努蒂则是其当仁不让的推手。当今文学翻译环境下,该策略越来越能迎合时代的要求和文化多样性的需要。不过,该策略一旦滥用,必然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翻译时对异化"度"的把握,显得尤其关键。  相似文献   

11.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的两个重要策略。本文针对英汉习语的不同特征,探讨了英汉习语翻译的策略,即归化法,异化法和归化异化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议文学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娜 《科技信息》2009,(26):133-134
本文对异化、归化法及两者之间的争论进行了说明解释,然后论述了文学翻译中采用异化法和归化法的必然性和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策略中争论的焦点 ,拟从翻译的文化语境、读者的文化心理、译者的文化态度以及翻译策略的实例分析等四个方面出发 ,对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 ,并指出适度异化是进行文化传播的积极手段和有效途径。但强调异化 ,不是否认归化 ,异化和归化始终是翻译策略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14.
孙芳 《科技信息》2011,(7):I0175-I0175,I0126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方法: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和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即归化和异化。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归化,归化派,异化,异化派,以及他们提出的理由。最后又指出任何文化翻译中都不能只单纯使用归化或异化,而是两种方法的综合使用,两种方法将永远并存。  相似文献   

15.
从接受美学审视文学翻译策略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文学翻译策略选择的不同取向,认为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归化为主或异化为主的问题,而是根据读者的文化接受程度不同可划分为四个取向阶段:归化为主、少量异化为辅阶段,归化为主、大量异化为辅阶段,异化为主、大量归化为辅阶段和异化为主、少量归化为辅阶段。  相似文献   

16.
贾红瑜  岳世良 《科技信息》2008,(19):260-260
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的差别主要是以原语文化为归宿还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是基于人类文化和语言的共性而发展的还是基于人类文化和语言的个性而发展的。异化与归化各有利弊,应辩证地运用。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希望对初学翻译的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中对文化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归化和异化。前者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而后者则以原语文化为归宿。随着后殖民研究的兴起,翻译研究也有了新的视角,国内也出现了一种"贬归化,扬异化"的势头。从后殖民文化语境下的文化身份研究入手,探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归化翻译法是英汉翻译中译文应以译语文化为中心,采用民族中心主义态度,是外语文本符合译语的文化价值观,把读者带入译语文化。本文首先分析了归化翻译法的理论基础。其次,从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翻译标准多元化、汉语词汇的空缺、形象转换以及归化与异化的共生关系等五个方面探讨英汉翻译中归化法存在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9.
英语习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习语翻译过程中常用两种方法-归化译和异化译。归化译和异化译的区别在于翻译过程中是用引进原语的表达形式还是使用译语的表达方式。归化译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但它是以牺牲大量的文化附载作为代价;异化译有利于两种异质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交流和渗透。采用归化与异化主要受语用环境的制约,而且还需要把握好尺度。  相似文献   

20.
李莉 《科技信息》2007,(17):141-142
本文对翻译中的文化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不论用何种方法手段处理翻译中的文化问题,归根到底不外乎采取异化和归化两种策略。作者通过对《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几个因素,提出极端的异化和归化均不可取,二者应相辅相成、相为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