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跨文化的视角下进行英汉习语翻译一般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方法。不管是使用归化法还是异化法,都必须遵循适度原则。可能时尽量异化,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可读;归化时不改变原文的"风味",特别不导致"文化错位"和"文化误导"。  相似文献   

2.
归化和异化问题历来是翻译策略中争论的焦点,学界对此观点各异.没有定论。本文从跨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角度,通过比较分析英汉谚语中的文化异同,探讨了英汉谚语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指出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一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矛盾统一体。适度异化是文化得以交流传播的有效途径,但是归化的作用也不可低估。两者之间“度”的把握应始终以动态的读者反应作为判断的标准。在译文读者能接受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异化的方式;如若不然,就应该选择归化的方式。最后笔者认为这种“度“的把握可以通过高斯定理进行量化,从而更加清晰的反映译文在不同读者间的可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3.
归化翻译法是英汉翻译中译文应以译语文化为中心,采用民族中心主义态度,是外语文本符合译语的文化价值观,把读者带入译语文化。本文首先分析了归化翻译法的理论基础。其次,从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翻译标准多元化、汉语词汇的空缺、形象转换以及归化与异化的共生关系等五个方面探讨英汉翻译中归化法存在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策略中争论的焦点 ,拟从翻译的文化语境、读者的文化心理、译者的文化态度以及翻译策略的实例分析等四个方面出发 ,对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 ,并指出适度异化是进行文化传播的积极手段和有效途径。但强调异化 ,不是否认归化 ,异化和归化始终是翻译策略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5.
刘宝昌  李曹 《科技信息》2008,(16):261-262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小说《骆驼祥子》译本翻译策略进行分析,认为翻译策略的选择受文本类型、翻译目的、读者审美期待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小说英译时,采取归化策略以减少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障碍,适度的异化策略可以使译文读者了解原作的语言风格及源语文化。两种策略应当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梁超慧 《科技信息》2008,(5):181-182
本文从读者和文化传播两个方面来讨论文学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在读者能够接受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介绍和传播文化.针对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因素和文化差异现象作何处理,在翻译界,产生了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理论,经过对两种理论的研究对比,结合翻译实践得出在具体文学翻译中走异化和归化相互结合的道路更有利于读者理解作品和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国、各民族之间往来的日益频繁,迫切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学习。不同语言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等形式上,更表现在其文化特色上。“归化”与“异化”是缓和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矛盾冲突的主要方法,长期以来“归化”译文出现频率往往较高,然而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适度增加“异化”翻译的运用对本土文化的传播和外来文化的接受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译文的归化和异化是现今翻译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跨文化翻译的两种策略,归化、异化并没有优劣之分,各有所长;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他所处的时代不同,对同一译作的反响亦不同。不同的读者由于其知识结构和心理倾向的差别,对译文的要求也会不同。可见,不管是归化还是异化,只要能得到读者的认可,都是可行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异化与归化之争是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之争,翻译中译入母语是主流,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异化没有归化可取,而且从译文对本族语言和本国读者所产生的影响看,有必要强调英译汉过程中的母语意识。  相似文献   

10.
归化与异化一直是译界争论的焦点,作为翻译的两种策略它们各有自身的优势与缺陷。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老一辈翻译家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大多采用归化策略;而如今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译文读者对西方文化了解日益增加,因此笔者主张新时代的翻译应以异化为主,而在中文译西语时以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11.
异化与归化是文化翻译中的两种主要策略.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探索出翻译的本质,从读者的阅读认知过程来重新阐释在文化翻译中如何处理异化与归化策略问题,指出异化法优先,其次异化加释意(注释),最后在前两种方法都不尽人意时用归化法的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12.
异化与归化是翻译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翻译策略,也是两种互为补充的翻译方法.异化有助于充分反映原语文化的特征,有助于充分传达原作的“异国风味”,也有助于丰富译入语的表达手段,而归化则有利于译入语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异化与归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态度,它们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但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无论是异化多些还是归化多些,只要在翻译的过程中将二者很好地结合使用,将其辩证统一的关系充分体现出来,既再现了原作的风格,又结合了读者的文化及语言习惯,就是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薛小红 《科技信息》2011,(18):I0388-I0388
翻译是人类社会进行文化交流与沟通的桥梁。翻译不是简单地将源语言的基本意义进行传达,而是最恰当、最完整地将原文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传达出去,输送文化信号,展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独特深刻的文化内涵。异化与归化作为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翻译策略,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坚持异化与归化的辩证统一,既要保留异国情调,又要使译文自然流畅,便于读者轻松地理解与欣赏。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在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存在着"归化"与"异化"之争。文中引入西方的解构主义与读者接受理论,从文化交流和读者期待角度分析归化、异化翻译法,并结合具体翻译实例,指出异化翻译法体现了对原语语言、文化的尊重,更易于为译语读者接受,促进了文化的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15.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前者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后者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与异化问题是中国翻译界激烈争论已久的问题。但是在具体翻译实践中,有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文化差异是决定翻译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兼用两种翻译策略,实现让读者理解文化差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韦努蒂的归化异化理论,探讨了把归化异化看成是二元对立策略的误解,进一步了解这一对术语是指翻译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选择的道德态度。韦努蒂指出异化翻译的前提是文化是有差异的,抵抗式翻译要最大的保留源语的文化差异,保留陌生性,这样才能体现文化的多样性,以在目的语中改变文化价值的等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作者认为,随着不同民族的交往日益频繁,随着中西文化对话的深入和读者对差异性译文的期待,异化在将来可能发展成为一种主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英语习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习语翻译过程中常用两种方法-归化译和异化译。归化译和异化译的区别在于翻译过程中是用引进原语的表达形式还是使用译语的表达方式。归化译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但它是以牺牲大量的文化附载作为代价;异化译有利于两种异质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交流和渗透。采用归化与异化主要受语用环境的制约,而且还需要把握好尺度。  相似文献   

18.
现代翻译理论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逐渐倾向文化间的比较。翻译中文化的转换有两种基本策略: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和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直译与意译等都有存在的必要,同时应该优势互补。在决定采取异化还是归化的手段时,应做到既照顾译文读者的要求,又要尽量保存原文特色,将二者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译文。  相似文献   

19.
英汉习语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习语翻译过程做到归化与异化的辩证统一,即有利于源语文化向目的语文化渗透,又有利于译文符合译语的语言习惯。归化与异化的程度和范围应受人类认知能力的影响。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从认知范畴化理论视角探讨习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的关系,认为英汉习语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主要的是认知范畴的移植。  相似文献   

20.
语言文化与翻译关系密切,归化与异化是语言文化与翻译之间的通路.在实际翻译工作中,应注意归化、异化方法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