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聚乳酸(PLA)是具有可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介绍了聚乳酸的发展背景及其性能.阐述了合成聚乳酸的主要方法,包括直接缩聚法和开环聚合,以及聚乳酸改性方法.并揭示了聚乳酸材料的研究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聚乳酸在医学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乳酸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吸收性的脂肪族聚酯类高分子材料,主要原料乳酸来源于玉米等天然材料,其无刺激性、无毒副作用,对人体高度安全,对环境友好,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成型,被公认为新世纪最有前途的生物医用材料和新型包装材料。通过改性后的聚乳酸类材料在力学性能、热性能及降解性能等方面均有改善,更加符合现代医药学材料的要求,近几年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用生物材料中。本文详述了聚乳酸类材料在医用手术缝合线、牙科材料、眼科植入材料、骨折固定材料、组织工程支架、药物缓释材料及临床应用等医药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聚乳酸类材料的研究及应用方向,为在克服聚乳酸材料原有缺陷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用途的医药学类材料提供有效的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3.
聚乳酸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可吸收性的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医用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综述了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宗礼 《甘肃科技》2008,24(7):68-73
聚乳酸(PLA)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许多领域特别是医用材料方面备受关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对聚乳酸及其改性材料在药物控制释放、组织工程和手术缝合线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塑料价廉物美,可用来生产多种日用品。但塑料的最大缺点是:它在自然界中不易分解从而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美国Cargill化学公司不久前开发出一种可降解的“生物塑料”,其化学名称为“聚乳酸树脂”。该产品系列用玉米发酵后产生的乳酸再经高压聚合而成为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今年1月底该公司已建成一家年产8000t聚乳酸生物塑料的实验工厂。5年后将建成年产14万吨聚乳酸生物塑料生产线。每年可将多达4万蒲式耳的美国剩余玉米转化为生物塑料。聚乳酸生物塑料具有多种优点,如透明度高、坚韧、可卷曲以及可像普通塑料那样熔融加工…  相似文献   

6.
聚乳酸(PLA)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基绿色塑料,能够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为解决环境污染和石油依赖等问题提供有力的材料支撑。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针对当前聚乳酸产业化存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性难题,开展了生物基聚乳酸绿色塑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的创新性研发及应用推广项目,从L-乳酸出发,突破了乳酸低聚、裂解、丙交酯精制和开环聚合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世界上继美国Nature Works后第二个实现了PLA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加速推动了以聚乳酸为龙头的生物可降解塑料行业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聚乳酸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的重要意义,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针对聚乳酸产业化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与端羧基PLGA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壳聚糖与聚乳酸是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材料,特别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采用三甲基硅烷基(vMs)改性壳聚糖,4-二甲氨基吡啶(DMAP)催化,制备壳聚糖与端羧基PLGA的接枝共聚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了共聚物的形成.热分析测试表明,共聚物具有不同于聚乳酸的热特性.接触角测试表明共聚物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壳聚糖与端羧基PLGA的接枝共聚物具有较壳聚糖及聚乳酸更为优良的性能,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
聚乳酸的合成和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乳酸类材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生物医用材料中最受重视的材料之一.乳酸均聚物的合成主要有两种方法:丙交酯开环聚合法和直接缩聚法.直接缩聚法包括溶液缩聚和熔融缩聚;按照反应机制,开环聚合法包含阴离子型开环聚合、阳离子型开环聚合和配位开环聚合.本文讨论了各种聚合方法的机制和研究进展.由于乳酸均聚物合成的成本高,产物分子量低及其疏水性、脆性等性能缺陷,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目前对聚乳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性上,本文详细介绍了共聚、交联、表面修饰等化学改性方法和共混、增塑、纤维复合等物理改性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聚乳酸的合成及改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改进聚乳酸的合成工艺条件,使用无毒或低残留量的催化剂;用新材料对聚乳酸进行改性.在克服原有缺点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用途的聚乳酸材料.  相似文献   

9.
生物医用材料聚乳酸的开环聚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乳酸是近年来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能良好的生物材料.讨论了聚乳酸研究中开环聚合过程中各种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聚乳酸微球制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乳酸PLA(polylactide)是一种无毒、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医药上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实验研究了聚乳酸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以及两者的配料比对溶媒挥发法制备聚乳酸微球及微球粒经的影响.实验为进一步制备医用聚乳酸微球和类似的医用药剂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利用环烷酸、C_(7~9)脂肪酸的混合酸为原料,以亚磷酸三苯酯为螯合剂,采用沉淀法制备液体钡镉锌复合稳定剂,操作稳定,原料成本低,产品性能良好,是一条可行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2.
硬脂酸/二氧化硅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硬脂酸/SiO2复合相变材料.分别应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红外光谱仪(IR)和扫描电镜(sEM)测试了所制备复合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焓、相变可逆性和微观结构.DSC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相变可逆性,相变焓和相变温度与纯硬脂酸相比均有降低.IR分析表明硬脂酸与二氧化硅之间是简单的嵌合关系.SEM表明复合材料表面具有多孔结构,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相变可逆性。  相似文献   

13.
用β-环糊精(简称p—CD)作为主体,水杨酸(简写为SCA)、邻苯二甲酸(简写为PHA)、邻氨基苯甲酸(简写为OAA)和磺基水杨酸(简写为HS03)等作为客体,采用固相反应,合成了新型的电流变材料-β-环糊精包合物材料.研究了材料的电流变性能,以及客体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与材料电流变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客体分子的结构,特别是客体分子的功能基是影响材料电流变性能的重要因素.β-环糊精包合磺基水杨酸的包合物有最高的电流变活性.  相似文献   

14.
研制了一种可用于油气储层防漏堵漏的新型高失水酸溶性暂堵剂XA,其最佳组成为碳酸钙(CC)80%~85%、氧化钙(CL)5%~10%、新闻纸(NP)5%~10%和皮革纤维(LF)5%~10%.这种新型暂堵剂在15%盐酸中的酸溶率可达90%以上,用于储层防漏堵漏时,易于酸化解堵,不会伤害油气层.利用DS—2堵漏仪对XA各组分与其堵漏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优化了其组成配方,分析和评价了其作为一种高失水酸溶性暂堵剂的性能,并提供了现场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报告了以浓硫酸为磺化剂,二苯胺为原料一步磺化合成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的实验方法,探讨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磺化产物的影响,研究了磺化产物的游离酸的处理及产物最佳pH范围的控制,采用干柱层析法及盐析法对产品提纯,获得纯度大于99.12%的产品,提供了简便、快速、可行的二苯胺磺酸钠的制备方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甘草酸标准样品的研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结合重结晶方法对甘草酸进行分离制备,UV、IR、MS和NMR等方法对甘草酸进行结构表征,并进行了均匀性、稳定性检验,经国内8个具有分析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协同定值,甘草酸标准样品的标准值为99.29%,置信度95%的不确定度值为0.12%。该标准样品达到国家标准样品的技术要求,可用于有关甘草酸检测方法的校正和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以钙基膨润土为原料,采用体积分数为15%的硫酸、盐酸与草酸饱和溶液组成的混酸为酸化试剂,通过轮碾法制备高效活性白土。结果表明,混酸浓度、固酸比、碾压时间、含水率和还原剂用量是影响活性白土活性度、脱色率和相对白度的主要因素。当混酸体积分数为15%、固酸比为4:1、含水率为22%、碾压时间为40min、还原剂用量为膨润土物料质量的0.8%时,可制备出活性度为204,脱色率为96%,相对白度为82的高性能活性白土。  相似文献   

18.
以厦门西海域马銮湾外湾拟疏浚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搅拌、曝气试验研究了草酸、草酸铵,EDTA等试剂对拟疏浚物中重金属Cr的浸提效果.结果表明,草酸对重金属Cr的去除效果最佳,其对Cr的去除率分别为EDTA和草酸铵的1.31(1.25)和1.44(1.35)倍.选择最佳试剂草酸进行不同条件试验,包括pH、草酸浓度、固液比和反应时间等,得出最优试验条件为:在pH值为3、草酸摩尔浓度为0.2mol/L、固液比1∶50和反应时间为8h的搅拌或者16h的曝气,对重金属Cr的去除率达到37.19%.  相似文献   

19.
硫酸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但硫酸及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却鲜为人知。为了查明硫酸工业中主要重金属的来源,影响以及不同制酸工艺产生的危害差异,我们对辽宁省主要生产硫酸企业进行了调研,并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工业环境实验室推出的“多介质环境目标值(MEG)”综合环境评价法,对原料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数学模型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