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解决城市因机动车过多导致的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问题,方便城市居民的出行,太原市人民政府决定启动公共自行车交通项目建设。针对太原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结合太原市居民小区、旅游景点、商业网点的实际布局以及太原市公交系统实际发展情况,文章详细分析了太原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的规划方案及运营管理模式,结果表明,太原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方案切合实际,不仅为居民出行带来方便,还有利于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2.
试论城市自行车使用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并论述了城市自行车使用管理的基本思路和规划,分析了自行车租赁使用的可行以及租赁使用带来的良好效果,旨在为我国城市自行车使用以及发展自行车交通提供新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路设计中对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延伸轨道交通服务范围,营造绿色和谐交通环境,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已经相继驻地在我国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武汉、杭州、广州等。这是时代交通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道路设计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并以切实服务民众的恳切初心来进行交通规划。本文依据各种现行的调查报告,论述城市道路设计中对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布设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德国2020年国家自行车战略提升计划.以德国自行车交通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家自行车交通战略目标,深入挖掘自行车交通内在潜力,研判自行车交通出行趋势.在总结德国国家自行车战略总体框架基础上,提出五大行动区域,即自行车相关法律法规、自行车交通网络、自行车基础设施建设、自行车旅游和综合交通一体化衔接.以德国莱比锡市为例,展现了其自行车交通20年的发展历程.为中国城市自行车交通国家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利用率,优化公共自行车调配车行车路径的交通规划。基于Matlab的Dijkstra算法,以学校周边公共自行车站点公共交通为依托工程,建立调配车辆路径优化方案,并计算分析某两点最短路径。研究成果可为公共自行车调配车最短路线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我国城市交通与道路三十年的发展,分析了城市交通的特点与存在问题。指出要根本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应该根据城市交通特征做出功能分明的道路系统规划。针对目前我国城市道路性质与功能不分,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交通混杂的现状,提出道路系统规划应考虑的四条原则:1.解决城市交通必须从城市总体规划着手;2.城市道路必须区分交通性与生活性.应布置城市机动车干道系统及自行车道路系统;3.商业文化娱乐大街应该规划为步行区;4.城市机动车与自行车交通应与步行交通密切联系。最后,还展望了我国城市交通现代化及城市交通发展应该达到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潘莹  赵晓冬  赵晓峰 《科技信息》2013,(19):48-48,55
本文分析了自行车交通的特征优势,探讨了"建立自行车专用道路系统"、"发展'自行车+公交车'出行模式"、"改善自行车停车条件"等提高自行车交通服务效率的有效途径,旨在为我国小城镇低碳交通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研究旅游城市实施典型绿色交通模式的若干发展对策. 通过对绿色交通与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及旅游城市实施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和换乘系统等绿色交通体系的研究提出相应对策. 同时,结合西安市绿色交通旅游规划实例,论证其对策的可行性. 实施该对策对于减少交通拥堵、降低交通污染,实现旅游城市与交通均衡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配车量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公共自行车日益成为许多城市低碳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以及配车量分配是充分发挥公共自行车作用的关键.为缓解公共自行车系统实际运营中的车辆供需矛盾,综合考虑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营成本和用车者等待时间成本,平衡一天内高峰期和非高峰期的需求变化,在预测公共自行车需求的基础上,应用排队论方法,构建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配车量优化模型;并应用于北京市的部分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介绍了中国中小城市的交通现状,并将国外国内一些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典范作了阐述。特别重点指出自行车交通作为绿色环保交通工具应大力提倡。结合我国中小城市的现状,提出在中小城市发展自行车交通的相关措施,切实给予自行车交通一些优惠政策。最后呼吁人们尽量多的选择自行车交通出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自行车交通流中自行车超车行为特征,建立了机动车-非机动车物理分隔路段上自行车超车事件解析模型.根据自行车超车事件发生时车辆空间位置特征,将自行车超车事件分为自由超车事件、邻贴超车事件及受阻超车事件,并基于自行车交通流速度离散分布特征及自行车空间分布概率,建立了3类超车事件的解析模型.根据南京市8条典型机非物理分隔道路上自行车超车事件数调查结果,对模型进行标定与验证表明,所提出的自行车超车事件数计算结果符合真实情况.分析了该模型对于自行车交通流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路段内自行车交通流量、自行车运行速度、交通流速度标准差及路段车道数显著影响3类超车事件发生数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行车交通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自行车在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全面的分析,从城市交通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分析了各种交通工具的优劣,并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6种常用的交通工具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了交通工具比例的可持续发展值,并提出了当前中国城市自行车交通优化的4条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自行车是最有利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工具,应进一步加强自行车交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Chinese traffic is typically composed of bicycles and motor vehicles on the same road. The efficiency of bicycle traffic in time and space at intersections was investigated for eight typical intersections in the cities of Tianjin, Shenyang, and Changchun, all in China, by means of video recording. Models were developed to calculate the through bicycle traffic and the left-turn bicycle traffic conversion factors in intersections where bicycles and motor vehicles share the same roa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hrough bicycle conversion factor is 0.28 and the left-turn bicycle conversion factor is 0.33. This conclusion differs from the current value used in China. More research on the conversion factor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intersections.  相似文献   

14.
Chinese traffic is typically composed of bicycles and motor vehicles on the same road. The effi-ciency of bicycle traffic in time and space at intersections was investigated for eight typical intersections in the cities of Tianjin, Shenyang, and Changchun, all in China, by means of video recording. Models were de-veloped to calculate the through bicycle traffic and the left-turn bicycle traffic conversion factors in intersec-tions where bicycles and motor vehicles share the same roa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hrough bicycle conversion factor is 0.28 and the left-turn bicycle conversion factor is 0.33. This conclusion differs from the current value used in China. More research on the conversion factor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intersections.  相似文献   

15.
研究基于K-means的城市轨道交通社区接驳共享单车停靠点规划问题。首先,在分析现有共享单车停靠存在问题基础上,对其骑行数据挖掘,采用K-means算法聚类后进行二次划分,得到候选停靠点;然后建立在可供选择和容量限制的共享单车停靠点双层规划模型,上层为政府追求出行者广义出行成本最小化、共享单车出行量最大化模型,下层为出行者不同接驳方式和站点选择的交通分配模型;最后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求解,通过实例予以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定共享单车停靠点与规模,方便共享单车出行,增加其出行量,同时解决了停放混乱问题,提高了接驳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中国城市混合交通流中自行车交通流特性,建立了混合交通基本路段的自行车密度-速度关系模型。采用视频拍摄、轨迹捕捉和坐标转换的技术方法获取混合交通基本路段上的运动车辆的轨迹数据。通过对轨迹数据的数据挖掘和回归分析,建立了混合交通条件下的自行车密度-速度关系模型。讨论的模型的适用性条件为:非拥挤情况下的稳定自行车流。自行车密度-速度关系的主要特点是随着自行车密度的增加,车速有上升趋势,这与机动车的密度-速度关系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中国城市混合交通流中自行车交通流特性,建立了混合交通基本路段的自行车密度-速度关系模型。采用视频拍摄、轨迹捕捉和坐标转换的技术方法获取混合交通基本路段上的运动车辆的轨迹数据。通过对轨迹数据的数据挖掘和回归分析,建立了混合交通条件下的自行车密度-速度关系模型。讨论的模型的适用性条件为:非拥挤情况下的稳定自行车流。自行车密度-速度关系的主要特点是随着自行车密度的增加,车速有上升趋势,这点与机动车的密度-速度关系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8.
张之红  周永卫 《河南科学》2014,(8):1674-1678
针对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公交车、BRT、出租车、私家车和地铁等出行方式,应用层次分析模型,通过建立市民出行方式的层次结构模型和判断矩阵,把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对各种出行方式进行了评价和排序,为郑州市政府进行交通建设决策和市民市内出行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结伴行为和逆行行为是两种常见的骑行方式,容易引起自行车流的局部自组织现象和通行效率下降。为研究结伴行为(包括左右结伴和前后结伴)和逆行行为共存对自行车流运动机理和交通特性的影响,建立同时考虑结伴和逆行行为的自行车流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分别分析左右结伴和前后结伴与逆行共存对自行车流的影响。研究表明:左右结伴和逆行共存会显著降低自行车流的通行能力、增加旅行时间和降低平均速度;前后结伴和逆行共存仅在高车流密度条件下减少平均速度,且引起自行车流轻微振荡;上述负面影响同结伴尺寸、结伴比例、逆行比例和自行车平均到达率等因素有关。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管理自行车流,特别是逆行行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