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迄今最大的飞鸟——桑德斯鸟的化石不久前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首府查尔斯顿被掘出,其翼展超过6.3米。这种鸟生活在2500万年前~2800万年前,其个头为今天最大的飞鸟——皇家信天翁的两倍,这使得之前发现的最大飞鸟——阿根廷巨鹰(也早已灭绝)只能退居老二。桑德斯鸟的骨骼中空,厚度堪比纸,腿脚结实,再加上翅膀巨大,所以科学家肯定它是一种飞鸟。但如此庞大的翅膀难以拍打,那桑德斯鸟怎样才能从地上起飞呢?科学家通过电脑模拟推断,这种鸟可能会像今天的悬挂式滑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05,(3):7-7
一项新的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最小的鹰种之一在“移民”新西兰岛之后,竟然迅速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掠食鸟之一。这种鸟就是曾经独霸史前新西兰天空、但如今早已灭绝的哈斯特鹰,其翼展超过3米。为了寻找哈斯特鹰的起源,科学家从已有两千年历史的哈斯特鹰骨骼化石中提取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并把它与来自该地区的其他掠食鸟的基因作比较。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  相似文献   

3.
一项新的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最小的鹰种之一在"移民"新西兰岛之后,竟然迅速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掠食鸟之一。这种鸟就是曾经独霸史前新西兰天空、但如今早已灭绝的哈斯特鹰,其翼展超过3米。为了寻找哈斯特鹰的起源,科学家从已有两千年历史的哈斯特鹰骨骼化石中提取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并把它与来自该地区的其他掠食鸟的基因作比较。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从遗传的角度看。体重达10公斤的哈斯特鹰竟然和生活在新几内亚及  相似文献   

4.
恐鸟是一种新西兰无翼大鸟,大约数个世纪前,就已在地球上绝迹,但对恐鸟的世系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现在,科学家们已能揭开这种灭绝鸟类的遗传密码,他们从恐鸟残骸中提取DNA样本,并与现代鸟的DNA比较,从而能正确地将恐鸟置于进化树中应有的位置。传统上生物学家将不能飞行的恐鸟与现代平胸鸟类(如无翼的鸵鸟、新西兰儿维等)放在一起。然而  相似文献   

5.
奇云 《世界科学》2005,(7):39-40
蜂鸟能停留在空中某处长时间盘旋,这让它在鸟类中独树一帜。科学家过去认为蜂鸟其行为更像昆虫,但在6月2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美国科学家称:蜂鸟的飞行方式兼具昆虫和普通鸟类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自古与人类生活于同一天地的鸟类,是自然的产物。在亿万年的演化进程中,为适应自然界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鸟类形成特殊的生理构造和生活习性,这对人类的创造发明和科技发展有着启示作用。约在公元1800年,气体动力学创始人之一的英国科学家凯利,曾深入地研究过飞行动物的形态,寻找最具流线型的结构。他模仿鸟翼设计了一种机翼曲线,与现代飞机机翼截面曲线几乎完全相同。法国生理学家马雷曾写过一本研究鸟类飞行的《动物的机器》的书,介绍了鸟的体重与翅膀负荷(即单位翅膀面积所负的重量)的知识。后来,俄国科学家茹可夫斯基在研究鸟类飞行的基础上,提出了航空动力学的理论,正是通过对鸟类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7.
《世界科学》2007,(6):47-48
蝙蝠和鸟类是地球上仅有的两种会飞行的脊椎动物。来自瑞典、德国和美国的科学家通过观察蝙蝠在风洞里穿越浓雾的过程后发现,蝙蝠和鸟类的飞行方式大相径庭——蝙蝠和鸟类都靠振翅飞行,但振动方式不同,蝙蝠靠来回轻拍翅膀而获得升力。  相似文献   

8.
以恐鸟为食的巨鹰 哈斯特鹰是曾经生活在新西兰的一种巨鹰,也是迄今已知最大的鹰,主要以一种巨大的鸟类--恐鸟为食.后者有点像现代鸵鸟,不会飞,现已灭绝.研究表明,当体重达到某个极限,鸟类就无法正常飞行,这个极限大约为15 kg,而这正是哈斯特鹰的估计体重.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05,(4):7-7
最近,科学家对一块早期鸟类化石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鸭子的祖先可能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如果这一结论成立,就意味着鸟类并非是直到恐龙灭绝之后才进化成今天这种特殊形式的。这是1992年在南极洲维佳岛上发现的一具不完整的鸟类骨骼化石。此前,这种鸟被认为是属于一个早已灭绝的鸟种。但是对这具化石进行的新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05,(12):7-7
科学家最近宣布发现了一种长着犬牙的新翼龙,并将它命名为“三牙龙”。科学家这次发现的是 一只三牙龙的化石——这种翼龙早在6500万年前就已和恐龙一起寿终正寝了。三牙龙的犬牙状门牙 很大,后面则是三颗小牙,再往后又是较大的牙齿,紧接着又是几颗较小的牙齿。三牙龙是食鱼动物, 它的嘴巴(鸟喙)前端长着一个鸟冠,它的翼展达5米,这使它成为当时体形最大的飞行动物之一。 翼龙实际上是长有翅膀、能够飞翔的大蜥蜴,它们生活在大约2.28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其大  相似文献   

11.
据考证,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鸟类是“始祖鸟”,它大约生存在距今1.5亿年前。在始祖鸟出现5000万年后,又出现了另一种鸟类——黄昏鸟。它是一种不会飞行。但体型像鹏鹧一样的潜鸟。大约在距今三四千万年前,始祖鸟已演化成现代鸟类的外部形态。  相似文献   

12.
辽西早白垩世今鸟亚纲两新属与现生鸟类的起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周忠和  张福成 《科学通报》2001,46(5):371-377
报道发现于辽宁省的两种新的中生代今鸟亚纲的鸟类化石:马氏燕鸟(Yanornis martini gen.et sp.nov.)和葛氏义县鸟(Yixianornis grabaui gen.et sp.nov.)。它们代表了今鸟亚纲在早白垩世纪已知最完整的化石记录。在形态特征上,这两种鸟类较今鸟亚纲的辽宁鸟进步,与另外两种今鸟朝阳鸟和松岭鸟比较接近。与早白垩世的其他鸟类,如孔子鸟、辽西鸟和始反鸟等相比,燕鸟个体较大,头骨显著伸长;它还具有相对较长的前肢。今鸟亚纲化石新的发现表明,在早白垩世,无论是与现代鸟类关系较远的反鸟亚纲,还是包括现代鸟类共同祖先在内的今鸟亚纲的辐射和分异都已十分显著。与始祖鸟、孔子鸟和反鸟亚纲不同,燕鸟与义县鸟在飞行结构上和现生鸟类已没有明显的区别;尽管如此,在其他一些结构上,这两种鸟类仍然保留一些原始的特征,如上、下颌骨具有牙齿,较发育的指爪,以及耻骨的远端联合等,这表明现生鸟类的最近的共同祖先可能还要在更晚的时期才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3.
地球上能飞行的体重最大的鸟 我们站在纳米比亚北部的埃托沙国家公园的草原中央,头上是炽热的太阳,脚下是烘干的黄土以及齐膝的枯草.几十米开外,立着一只巨大的灰色大鸟,它对我们的出现完全无动于衷.这是一只雄性灰颈鹭鸨.灰颈鹭鸨是世界上能飞行的体重最大的鸟类.更远处,有一群蓝羚羊正安详地在吃草.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建筑工地出土的化石属于一只拥有迄今已知最大翼展的古鸟。经测量,该化石两侧翼尖间的距离为6.4 m,这大约相当于一辆能够乘坐10名乘客的加长轿车的长度,同时接近漂泊信天翁——当今翼展纪录保持者——尺寸的两倍。与今天的信天翁一样,这种新描述的鸟类很可能也是一种翱翔的冠军。这一新物种的零碎化石——一个相当完整的头骨以及部分翼骨和腿骨——于1983年被发现,当时这里正在修建查尔斯顿国际机场的一个新的航站楼。如今在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  相似文献   

15.
鸵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鸟类,不过这是一种不会飞的鸟.怪异而坚硬的脚爪补偿了它们这一缺陷,鸵鸟每小时可以奔跑70 km,而且,它们是当今鸟类中最奇特的一个品种.它们的生活充满了神奇色彩,这当然也包括"童年"生活.它们的"童年"是从蛋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只有人类才有计算能力,动物不具备逻辑思维能力。然而,科学家们近来进行的一系列试验研究却表明,某些动物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尽管它们这种能力可能是天生具有的,或者是以我们目前还不了解的某种方式进行的,但无论怎样,它都向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怎样看待自然界以及自然界中那些似乎违背常理的现象。黑鸭在大多数人看来,黑鸭是一种既愚笨又爱吵闹的水鸟。但近来科学家们发现黑鸭并非像人们原先认为的那样愚笨,它们实际上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证据之一就是它们会数数。科学家们同时还发现黑鸭与杜…  相似文献   

17.
广角镜     
吃得多,飞得远 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候鸟能够一直不停地飞行,是因为得益于它们大量饱食以及飞行时成V字队形排列。 研究者从新陈代谢的角度考察了食物数量和飞行效果的关系后发现,鸟类在体内存储了大量食物时能够更有效地飞行。在作长途飞行前,鸟类能够使自己的体重加倍,但却不会因此而飞不动,而是飞得更好更远了。 发表在《自然》科学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 告称,最可能的解释是,随着体内食物存量的 增加,新陈代谢提供的能量通过飞行肌转化成 机械能的效率也会提高。 《自然》杂志还刊登了另一项研究报告, 解释了为什么鸟类长途迁徙时常常采用V字队 形,因为这样能够令它们节省大量体力。排成 这种队形的鸟类,其脉搏和振翅频率都比单独飞行的鸟类要低。在飞行速度相似的情况下,结队飞行在空气动力学上比单独飞行更有优势,它使鸟类减少了能量消耗。 琢鱼有八爪 柿经灭斑挪发达 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被视为最聪明的无脊椎动物章鱼的吕只腕足中,每一只都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可不受大脑的约束,自主活动,并控制腕足的运动。 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这份研究报告称,发育完好的章鱼,其大脑决定腕足是否应该运动,如抓取食物,但发出运动指令的工作却由这8个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8.
石炭纪的天空 2019年,科学家们在印度尼西亚重新找到了被认为已经灭绝了的世界上最大的现代蜜蜂.这种蜜蜂的身体有核桃般大小,大约4厘米长,翼展达7.5厘米以上,几乎和一张信用卡一样宽,因而它被称为"华莱士巨蜂".  相似文献   

19.
在美洲大陆的原始森林里栖息着一种袖珍鸟类--蜂鸟,体重仅2-3克,这是世界上最小的温血动物。蜂鸟飞行时能像蜜蜂一样连续而快速地拍打翅膀,同时发出嗡嗡的叫声,加上它形体小巧,看上去就像大黄蜂在空中飞行,因此人们给它起名为"蜂鸟"。与其他鸟类相比, 蜂鸟有两个非常独特的地方:一是在吸食花蜜时能在空中悬飞,二是能通过鸟喙的变形捕捉飞动的昆虫。科学家在美国威斯康星州野外用摄像机跟踪摄录蜂鸟的整个活动过程,包括它如何飞行,吃什么,怎样炫耀和求偶,以及如何保卫领地和在空中捕捉飞虫等,终于逐步弄清了这种鸟儿在生存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同凡响的生存技能。  相似文献   

20.
郑定劲 《科学之友》2003,(12):27-28
过去,鸟类学家一直认为鸟的鼻子没有嗅觉。如今,这一观点将可能面临新的挑战。最近一项有关冠毛海雀的新研究表明,和其他动物一样,气味对鸟类来说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冠毛海雀是一种生活在北太平洋海岸及附近水域的海鸟。科学家最近发现,它们在求偶季节里会发出一种浓烈得像橘子一样的芳香气味,这种气味会吸引同类异性,这说明鸟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