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码分多址(CDMA)通信的多用户检测器中,存在多址干扰和Near-Far问题,对国,内外新近提出的几种多用户检测器进行了性能分析和比较,在未知信号功率情况下,提出了一种性能较优的检测器-递推估计检测器(RED);通过MorteCarlo模拟证明了当Near-Far问题严重时,RED检测器的抗Near-Far性能优于这几种多用户检测器,但用户之间的功率相差不大时,RED检测器的抗多址干扰能力比去相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同步码分多址通信中多用户检测器存在的多址干扰和near-far问题,提出了已知信号能量情况下运算量较小的递推反馈检测器(RFD).它利用检测出的强用户信号逐级反馈消除多址干扰和near-far.在未知信号能量情况下,提出利用相关器输出峰值平滑估计信号能量,从而得到具有一定能量跟踪特性的峰值反馈检测器(PFD).运用MonteCarlo模拟证明了RFD和PFD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新的抗多径多用户检测器,该检测器能有效地实现多径分集。为简化异步多用户检测,作者曾提出过一种新的异步直扩码分多址(DS-CDMA)系统,即无记忆DS-CDMA系统,并对该系统在单用户多径情况下的性能以及几种新的抗多径检测器(单用户)进行了研究。同时考虑了多径干扰和多址干扰的影响。利用同一用户的多径信号间的强相关特性,并进行简化,将在实现路径分集的同时抑制多址干扰的影响并降低运算复杂度。虽然简化会带来附加的干扰项,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都表明,该路径相关多用户检测器(PCMUD)具有比传统的RAKE接收机好得多的抗多径多址干扰性能。另外,该检测器具有很小的复杂度,能很好地工作在总的路径数超过扩频增益时。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类新型多氟氮超酸锂金属盐──二(多氟烷氧基)磺酰基氨化锂,LiN(SO2ORf)2(Rf=-CH2CF3,-CH2CF2CF3,-CH3CF2CF2H,-CH(CF3)2),并用IR,1HNMR,19FNMR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碳酸丙烯酯(PC)和乙二醇二甲醇(DME)为混合溶剂,研究了由这些锂盐组成的电解液的性质.结果显示,新型氟氮超酸锂盐的电化学性能十分优良,可以满足锂电池电解液的要求.讨论了引入不同的取代基所导致的对溶液导电性和阳极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用于同步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新型多用户检测器———正交判决反馈多用户检测器,并将其与一般的判决反馈检测器作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检测器具有同样的抗远近效应性能,但正交判决反馈多用户检测器的结构简单,计算复杂度也得到简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分子距边矢量(MDE),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技术(MLR)建立起描述卤代烃沸点变化规律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关系(QSPR)模型,其复相关系数R=0.9935,均方根误差RMS=10.07K。最后5次随机选取25个化合物作预测集,以余下的62个化合物作校正集建QSPR模型(R=0.9928,RMS=10.88K),并有效地预测了沸点(R=0.9925,RMS=11.78K)。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能力良好。另外,还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30个未知沸点的卤代甲、乙烷的沸点值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出的沸点数据指出了CFC11,CFC12和CFC113的一些可能的代用品。  相似文献   

7.
层状金属氧化物的离子交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XRD,SEM,DTA及BET等现代仪器,研究了K-Zn-Ti层状金属氧化物(LMO)经HAC,NH4Cl交换前后的基本性能。结果表明:该LMO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性能,其面网间距由0.78nm分别增加到0.86nm和0.88nm.同时,比表面积由27m2/g分别增加到30m2/g和59m2/g,可望作为大孔分子筛的制备原料。  相似文献   

8.
以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单体二烯丙基双酚S醚(DABSE),采用FTIR,1H-NMR对单体结构进行了验证。DSC结果表明:DABSE的熔点为133℃,热聚合温度高达280℃,并具有较宽的聚合峰。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种新方法合成了壳聚糖与CU(Ⅱ)的配位聚合物,并用IR、ESR、UV—VIS、DTA—TG和XPS分析手段对配位聚合物进行表征.同时还研究了壳聚糖-CU(Ⅱ)配位聚合物与Na2SO3体系对MMA聚合的催化性能,证实MMA的聚合机理是按自由基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缺点是存在远近效应和多址干扰,它们影响了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容量及应用范围。本文导出一种具有线性结构的CDMA检测器──线性无偏最小方差多用户信号检测器,并给出一种运算量较小的递推实现算法,最后对几种实际情况进行了讨论,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检测器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基于干扰子空间估计的跳频多址信号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跳频多址信号的时频图案分析,建立了基于信号子空间的系统模型和跳频多址信号的解相关检测算法.该算法采用子空间跟踪的思想,将干扰子空间从检测信号空间上予以消除,克服了传统检测器需要知道系统中所有用户跳频图案的约束和串行干扰消除中的干扰扩散问题.与传统检测器相比,该算法具有更好的系统误码性能、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和很好的系统稳健性.MonteCarlo仿真结果表明,在同一个误码率条件下,基于子空间的盲多用户检测器比传统检测器的信噪比提高了2~4dB.  相似文献   

12.
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多用户检测技术在CDMA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用户检测技术是第 3代移动通信系统IMT 2 0 0 0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求解最优多用户检测器的目标函数的最小值问题可以转化为求解Hopfield神经网络的能量函数的最小值问题。对两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多用户检测器进行性能分析和计算机仿真 ,通过与最佳多用户检测器和传统检测器的比较 ,证实了这两种神经网络检测器都能较好地实现多用户检测的功能 ,因此 ,神经网络多用户检测技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CDMA最优多用户检测的难解性,结合CDMA通信的实际特点,利用EM迭代算法适宜组合求解,运算简单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EM迭代算法的多用户检测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大大降低最优多用户检测器的计算复杂度,同时达到了次最优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码分多址系统中基于小波变换的多用户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多用户检测的特点,利用小波变换,在降维的同时对接收到的信号按用户进行了分组,然后对每一组信号进行多用户检测。用户分组使得多用户检测处理的用户数减少。这样,既使得多用户检测的性能得以提高,补偿了由于降维带来的性能损失,又使得有些检测算法的运算量得以降低。仿真结果表明,同满维的多用户检测器相比,在高信噪比下,降维算法的性能有所下降,在低信噪比或用户数较多的情况下,两者的性能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5.
在扩频系统中,多用户检测是一种能够有效抑制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的技术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导弹通信环境下的多用户检测方案。在上行链路,由于基站同时对多个导弹发送控制信息,并且发给各个导弹的信号能量基本相等,因此采用部分并行干扰对消算法;而在下行链路,由于导弹的随机接入,信号存在异步通信和能量不均的情况,所以我们采用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盲多用户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16.
在DS-CDMA系统中,多用户检测技术是抗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的有效方法,因此也成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通过仿真比较分析了传统检测器、最优检测器、解相关检测器、MMSE检测器、串行干扰抵消检测器、并行干扰抵消检测器和解相关判决反馈检测器等经典多用户检测器的误码率、渐近多用户有效性和抗远近能力,并从计算复杂度和所需的假定知识两个方面讨论了这些检测器的实现复杂度。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值和奇异向量的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方法。传统的基于子空间的多用户检测方法需要估计信号子空间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收敛速度较慢。这种新方法通过信号子空间的奇异值和奇异向量得到 CDMA系统的线性最小均方误差 (MMSE)多用户检测器。论文采用FST算法跟踪信号子空间的奇异值和奇异向量 ,并通过信号能量和噪声能量比值来确定信号子空间的阶数 ,使得多用户检测器能够很快地收敛 ,多用户检测器的输出信噪比很高 ,达到很好的多用户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将码分多址系统中的最佳多用户检测视作组合优化问题,利用遗传算法、进化规划、克隆选择算法在解决优化问题方面的优势,提出了3种多用户检测方案,并用计算机对所设计的多用户检测器的误码率和收敛性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所设计的3种检测器的误码率都优于去相关多用户检测器,都是切实可行的方案,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的性能要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9.
对于实际非Gaussian加性噪声信道条件下的DS-CDMA系统,基于理想Gaussian白噪声假设的多用户接收机的性能会严重下降。为了同时抑制多址干扰和非Gaussian脉冲噪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多用户接收机,其模型参数的估计和传输数据的检测采用EM/SAGE递归结构联合进行。该接收机具有实现简单、鲁棒性高、适用性强的优点。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多址干扰还是在非Gaussian脉冲噪声占主导的情况下,EM/SAGE-MUD算法在降低误码率,克服远近效应方面比起传统的多用户检测方法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0.
在嵌入式网络通信中,主要采用RED算法解决网络拥塞。由于RED算法中丢包率与平均队列长度成线性关系,导致网络在拥塞并不严重时丢包率较大,在拥塞比较严重时丢包率较小,拥塞控制能力较低。经研究,发现IMPRED算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当平均队列长度在最小阈值附近时丢包率增长速度较小,在最大阈值附近时丢包率增长速度较大,避免了网络的全局同步。利用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对IMPRED算法和RED算法进行比较,IMPRED算法没有增加RED算法的复杂度。通过NS 2.30仿真证实,IMPRED算法可以提高网络吞吐量,减少延时抖动,使网络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