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真伪建筑师     
珊瑚礁是珊瑚虫建造的,呵,千万别这么笼统地说,不然有些珊瑚虫可就要沾光了,它们就是非造礁珊瑚。非造礁珊瑚并不参与这项伟大的工程,只有造礁珊瑚才是真正的珊瑚礁缔造者。造礁珊瑚成长的一生,就是不停分泌碳酸钙造礁的一生。一代珊瑚虫死后,新生的珊瑚虫在前辈的骨骼上继续建造自己的“小房子”,经年  相似文献   

2.
根据沉积环境和珊瑚礁的特征,分别对两种礁体进行了沉积相带的划分和建造过程的对比研究.分析表明:扁平村珊瑚礁中充填了大量的蜓、海百合茎和腕足碎屑等附礁生物组分,而现在珊瑚礁中的充填物大都以珊瑚碎屑为主;两种礁体虽形成于不同的时代,但具有类似的沉积相带分布和礁体形成过程,这与礁群落的盛衰状况密不可分.与晚石炭世的四射珊瑚相比,现代六射珊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现代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也更加曲折.  相似文献   

3.
2017年4月采用水下录像方式对西沙赵述岛潟湖内外珊瑚礁鱼类种类组成、密度和种类相似度以及造礁珊瑚覆盖率进行评估.共鉴定珊瑚礁鱼类58种,隶属于1纲3目18科37属,其中鲈形目占绝对优势,共55种,占总种类数的94.83%.潟湖内外的珊瑚礁鱼类平均密度存在显著差异,且潟湖内(1.712 3±0.273 2尾/m2)高于潟湖外(0.655 1±0.029 3尾/m2).胸斑眶锯雀鲷(Stegastes fasciolatus)、三斑海猪鱼(Halichoeres trimaculatus)、宅泥鱼(Dascyllus aruanus)和栉齿刺尾鱼(Ctenochaetus striatus)为西沙赵述岛的主要鱼类,前3种主要分布在潟湖内,而栉齿刺尾鱼主要分布在潟湖外.潟湖内外珊瑚礁鱼类的种类相似性系数为0.29,属于中等不相似.潟湖内外的造礁珊瑚覆盖率分别为(7.98±9.91)%和(12.35±6.21)%,不存在显著差异.调查区内珊瑚礁鱼类以小型种类为主,珊瑚礁鱼类中食用价值高的石斑鱼科和鹦嘴鱼科的鱼类密度均不高,这可能与日渐退化的珊瑚礁生态功能和日益增加的人类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4.
 结合最新钻井、地震资料,剖析了中新世生物礁体沉积构成以及成礁演化模式。揭示了研究区造礁生物主要为钙藻,其次为六射珊瑚,附礁生物以有孔虫和介形虫为主。根据是否发育造礁生物将岩石分为礁格架-骨架岩和非礁格架-骨架岩2类,前者包括珊瑚藻格架和珊瑚骨架焦白云岩及红藻-仙掌藻白云岩2种,非礁骨架岩分为生物碎屑灰岩、粒泥灰岩和泥粒灰岩3种。沉积相包括礁格架相、礁坪相、礁后滩相、泻湖相和生物碎屑滩相5种。中新世生物礁是在相对海平面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沉积演化的,属于加积-退积型生物礁沉积旋回,礁体发育期可分为奠基、初始繁盛、顶峰、暴露衰退4个阶段,暴露衰退末期发生强烈的白云化作用,淡水淋滤溶蚀作用形成较好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2020,(4)
正珊瑚礁绚丽多彩、物种多样,被人们誉为美丽的"海底花园"。我国的珊瑚礁主要分布于南海海域,然而,如此炫丽的珊瑚礁正面临热白化与水质污染等众多环境问题。珊瑚礁是以造礁石珊瑚的骨架为主,由其他钙化生物产生的碳酸钙不断累积而成的。目前,人们能够见到的珊瑚礁多见于温暖清澈的热带海域,即以赤道为中心、南北纬约30°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浅海区。全球的造礁石珊瑚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加勒比海这两大区系中,分别约占全球珊瑚礁总面积的90%和7.6%,其中东南亚约占32.3%,太平洋(包括澳大利亚)约占40.8%。  相似文献   

6.
石炭纪生物绝灭事件对造礁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前石炭纪造礁群落演伦化程的研究,以及石炭纪造礁群落更替的事实,认为石炭纪时发生了一次重要的生物绝灭事件,它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石炭纪造礁群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遍布全球的刺毛类-珊瑚群落的突然消失是这一事件的良好标志。  相似文献   

7.
周浩郎  梁文 《广西科学》2023,30(3):532-542
本研究通过分析珊瑚大小频率分布,探讨涠洲岛西局部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特点和种群动态,以了解珊瑚的生活史和所经历的变化。所分析的珊瑚大小数据来自2021年2月24-26日开展的涠洲岛西珊瑚礁的造礁石珊瑚样带调查,利用对数转换将珊瑚大小变换为珊瑚迭代,然后作直方图对珊瑚大小频率分布加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片状的牡丹珊瑚属Pavona和块状的滨珊瑚属Porites、角蜂巢珊瑚属Favites、盘星珊瑚属Dipsastraea等在涠洲岛西局部珊瑚群落中占优势(珊瑚面积和珊瑚个数)。对数转换的大小频率分布呈正态分布,偏斜不明显,变异系数小于0.5,表明这些珊瑚目前处于正常的自然补充、生长和死亡过程。涠洲岛西局部造礁石珊瑚盖度降低,主要是因为个体大的枝状珊瑚锐减。  相似文献   

8.
黔南拗陷泥盆系—二叠系生物礁广泛分布,按其发育的古地理位置可分为台缘礁和台内礁2种类型。台缘礁受北西向垭都—紫云—罗甸大断裂和与之交叉的北东向师宗—贵阳大断裂控制,规模一般比较大;台内礁主要受水下局部隆起(或断块)控制和海平面升降影响,规模一般比较小。台缘礁成礁环境以中—高能为主,台内礁成礁环境以低能为主;造礁生物主要为层孔虫、珊瑚、叶状藻、海绵等,而且在礁体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一定差异。礁灰岩类型有骨架岩、障积岩-骨架岩、骨架岩-障积岩和黏结岩4种类型。研究表明:黔南拗陷泥盆系—二叠系生物礁具有较好的含油气性,有油气运移聚集的过程,油气勘探前景良好,是寻找生物礁油气藏的重点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9.
涠洲岛珊瑚岸礁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涠洲岛珊瑚岸礁发育根基于火山岩,除了冬、春的低温影响外,环境因素是适合于珊瑚生长的。在岸礁区有两个沉积带:珊瑚生成带和火山岩海底礁坪。陆地的有机废物移到海底而珊瑚移到陆地,但在水能和环境的影响下,它们形成混合沉积,这种沉积主要分布在岸礁的平面和海滩底部。由于属于岸礁形成早期,涠洲岛约从3100年前就一直不断生长,涠洲岛的海滩岩石位于高于海平面5米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下期预告     
《大自然》2020,(3)
正美丽的珊瑚礁是以造礁石珊瑚的骨架为主,经其他钙化生物产生的碳酸钙不断累积而成的,多分布在温暖清澈的热带海域,即以赤道为中心、南北纬约30°之间。造礁石珊瑚、底栖动物、鱼类和大型藻类等生物共同组成了结构复杂、造型美观、色彩鲜艳的珊瑚礁生态系统。近年来,由于地球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失衡、水质污染和生境破坏导致我国珊瑚礁退化严重。面对严峻的现状,我国海洋  相似文献   

11.
用溶胶凝胶法在钛合金基体上经600℃烧结合成了含镁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涂层.试验结果表明,CO32-被合成于磷酸三钙晶体结构之中,形成了B型替换,即CO32-部分替换了PO43-在晶体结构中的位置;模拟体液中,这种涂层的表面可以形成明显的新生类骨层,显示出很好的生物活性,有望在医疗实践中作为人工骨质材料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低品位铝土矿石灰拜耳法溶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铝硅比为5.36的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进行了常规拜耳法和石灰拜耳法的溶出对比研究,主要分析了石灰添加量和预脱硅对铝土矿溶出赤泥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石灰添加量的增加,溶出赤泥的铝硅比呈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而钠硅比则呈下降趋势,且钙硅比小于2.0时,钠硅比呈近似直线迅速下降,当钙硅比大于2.0时,钠硅比变化逐渐变缓;石灰拜耳法溶出赤泥物相主要以水合铝硅酸钙为主,而常规拜耳法溶出赤泥主要以水合铝硅酸钠为主.预脱硅4 h可使溶出赤泥铝硅比从1.53降低到1.43,钙硅比可从0.28降低到0.24.  相似文献   

13.
攀钢高炉渣碳氮化处理中矿化剂对碳氮化钛晶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攀钢高炉渣还原氮化处理,使碳氮化钛晶粒长大到适合的尺度,以便于选矿,最终提取TiC,TiN及TiO2·还原氮化处理后炉渣的X射线及扫描电镜检测发现,渣中的钛组分完全富集于碳氮化钛一相·还原氮化处理时通过向渣中分别加入矿化剂CaO,K2CO3,Na2SO4,改变了液态炉渣的性质,可有效地促进碳氮化钛晶粒长大,其中加入K2CO3的炉渣样品中碳氮化钛晶粒最大,其中最大粒径可达30μm左右;无任何矿化剂的炉渣样品中碳氮化钛晶粒最小且无聚集长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钒氧的固相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Li2CO3和V2O5为原料,进行了固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的实验研究.通过TG-DTA,XRD及交流阻抗等测试方法考察了合成条件对Li1+xV3O8样品结构、电导率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产物的(100)衍射峰相对强度增强,这使Li+在LiV3O8中嵌入脱出的路径较长.交流阻抗测试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电导率增大,而随着烧结时间的延长,电导率出现先增大而后又减小的趋势.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580℃焙烧20 h合成的产物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放电比容量最高达到254.0 mAh.g-1,10次循环后仍保持在245.6 mAh.g-1,...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Zn盐Zn(CH3COO)2.2H2O,ZnCl2,ZnSO4.7H2O,Zn(NO3)2.6H2O与不同碱NaOH,KOH为原料,制得Zn(OH)42-前驱溶液,使之在水热环境下分解,生成ZnO晶体.产物通过全自动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物相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ZnO晶体的形貌和大小.170℃,溶液中的阴离子CH3COO-,SO42-,NO3-,Cl-分别与Na+构成干扰离子对,伴随着晶体生长12 h,晶体成长为片球集状、极性生长明显的花状、极性生长不明显的花状、小尺寸花状ZnO晶体;140℃,溶液中阳离子Na+,K+分别与CH3COO-作为离子对,干扰晶体生长,12 ...  相似文献   

16.
Ni~(2+)含量对纳米晶Ni_xZn_(1-x)Fe_2O_4电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网络剂,通过高分子凝胶法制备了尖晶石型Ni_xZn_(1-x)Fe_zO_4(x=0,0.2,0.5,0.8和1)纳米晶.采用FT-IR,XRD,TEM和波导法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晶Ni_xZn_(1-x)Fe_2O_4红外吸收峰的晶格常数和电磁性能强烈地依赖于Ni~(2+)含量,随着Ni~(2+)含量增加,红外光谱显示金属一氧离子(M-O)化学键的特征吸收峰出现了蓝移,该峰蓝移60 cm~(-1).通过TEM照片可知Ni_xZn_(1-x)Fe_2O_4的平均粒径随x的变化较小,x分别为0,0.5和1时,粒子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2,1...  相似文献   

17.
以Li_2CO_3和NH_4VO_3为原料,采用非熔融态的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钒氧化物.通过TG-DTA,XRD分析确定了合成反应的主要历程.XRD测试表明,580℃焙烧10h获得的产物为单一相层状结构,晶型发育良好.循环伏安测试表明,Li~+在材料中嵌入脱出的机理不同,嵌入是分步进行的.恒电流充放电测试表明,锂钒氧化物的初始容量为252.9mAh.g-1,55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7.07%,循环性能优良.交流阻抗测试表明,材料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有利于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铸造镍基高温合金K35的氧化动力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静态增重法研究了K35镍基铸造高温合金的800℃氧化动力学·结果表明,K35合金的氧化动力学遵循抛物线规律,属于完全抗氧化级·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确定K35合金氧化膜组成以Cr2O3为主,含有NiCr2O4及TiO·TiO2·由于钛氧化物的存在,在高温氧化期间,K35合金发生了内氧化·  相似文献   

19.
Na_2CO_3促进复杂难选铁矿石深度还原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羚羊铁矿石为原料,在1 200℃下深度还原40 min,通过外配Na2CO3的方法研究了Na2CO3对羚羊铁矿石深度还原的影响,并从热力学角度探讨了Na2CO3促进深度还原的机理.结果表明,铁橄榄石(2FeO.SiO2)、铁尖晶石(FeO.Al2O3)等复杂化合物的生成是影响还原物料金属化率和铁粉品位的一个重要因素.配入的Na2CO3分解产生的Na2O可以置换铁复杂化合物中的FeO;同时和矿石中的SiO2和Al2O3反应,进而有效减少了与FeO反应的SiO2和Al2O3的量,从而提高了还原物料的金属化率及铁粉品位.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γ-Al2O3在高温条件下的热稳定性问题,在实验室模拟工业条件,主要从La2O3,γ-Al2O3的制备方法对γ-Al2O3的热稳定性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以[La(EDTA)]-为浸渍液时,[La(EDTA)]-组分的适量添加可抑制高温下γ-Al2O3比表面积的下降和向α相的转变,从而提高活性氧化铝的热稳定性,使氧化铝在高温下保持较大的比表面积.添加1%[La(EDTA)]-的样品在1 200℃焙烧10 h其比表面积达61.34 m2/g.此外,还研究了以La2O3为添加剂对γ-Al2O3样品热稳定性的影响,发现La2O3的添加未能提高样品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