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宗教信仰最复杂的国家之一。它的北部地区的人多信仰伊斯兰教,东部的人多信仰基督教。近几年来尼日利亚发生过数次宗教骚乱,去年上半年又在东部地区爆发了独立以来的第四次宗教狂热分予掀起的严重骚乱,近一千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骚乱发生后,于前年底政变上台的军政府立即派出军队会同当地警察,实行了严厉镇压,不久骚乱被平息了。现在局势已经平静下来,但是宗教问题的矛盾和此次骚乱造成的影响却尚未消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尼日利亚局势的稳定。尼日利亚是黑非洲伊斯兰教广为传播的中心地区。伊斯兰教在公元十四世纪传入尼日利亚北部,到了  相似文献   

2.
从8世纪初阿拉伯人开始征服中亚到20世纪初俄国人征服共管辖中亚这一千多年的中亚伊斯兰教史,在世界伊斯兰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中亚伊斯兰教史的分期有助于探讨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和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探讨伊斯兰教对中亚各民族的形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等。一公元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摧毁了萨珊王朝,势力达到伊朗东部的呼罗珊,伊斯兰教出随之东进。但在8世纪初之前,阿拉伯人虽然经常侵掠中亚河中地区,但传播伊斯兰教在当时并不是阿拉伯战士所关心的.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掠夺财富与掳获战利品.直到8世纪初,阿拉伯的呼罗珊总督层…  相似文献   

3.
双重属性带来的麻烦苏丹地处北非和黑非洲的交汇地带,是非洲大陆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又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多教派的国家。苏丹的北方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居民多系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南方拥有广阔的热带丛林和沼泽地,土地肥沃,矿产丰富,人种属非洲黑人,大都信奉拜物教,讲部族土语。多年来苏丹所具有的这种既是非洲国家又是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自公元七世纪在阿拉伯半岛产生,到今天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伊斯兰教在世界上有8亿多信徒,是仅次于基督教的世界第二大宗教。仅管当前伊斯兰教派之间的斗争,政治上的分歧,领土争端以及军事冲突,不断发生。但伊斯兰教并没有因此衰落,反而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出现了所谓“伊斯兰复兴运动”。伊斯兰教的影响不仅在西亚、北非和南亚有所加强,而且在东南亚、南部非洲以及欧美等地都有了很大增长。伊斯兰教徒还在不断增加,在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中,一些佛教徒、基督教徒,甚至一些上层人物,都改宗  相似文献   

5.
酋长制度在黑非洲较普遍,农村地区尤为盛行。酋长制度是从原始的氏族制度发展而来的。一些非洲学者认为,当非洲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在氏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大小酋长土邦和酋长制度。今天,黑非洲虽然只是保存了这一制度的残余,但无论在过去和现在,酋长制度在非洲政治社会生活中,都有着相当的影响。因此,我到加纳后,很想亲眼见识一下。传统的会见和集会在一个清风送爽的早晨,我们兴致勃勃地应邀参加加纳文化古城库马西的酋长节日活动。  相似文献   

6.
伍德勤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11):117-119
伊斯兰教大约从公元8世纪开始进入南亚次大陆,约从公元13世纪末开始传入南洋群岛。伊斯兰教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鳊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五国近、现代教育的影响非常明显。伊斯兰教组织在这五国强调宗教教育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这些国家国民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世界     
伊斯兰国家又称穆斯林国家,通常是指国内穆斯林超过总人口的半数,或穆斯林人口虽未过半但伊斯兰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全世界共有50多个伊斯兰国家。这些国家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和东南亚一带。此外,在70多个非伊斯兰国家还散居着大量穆斯林。可以说,世界各大洲的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穆斯林居住。据伊斯兰最高级会议1988年初公布的数字,全世界共有穆斯林9.269亿。作为与基督教和佛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徒人数仅次于基督教,为世界第二大宗教。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创建于公元7世纪初,到8世纪初已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世界性宗教,进入20世纪,在西欧、北美和南美等地区也得到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 伊斯兰教与撒拉族社会关系密切。关于伊斯兰教与撒拉族的形成,伊斯兰教与撒拉族经济、伊斯兰教与撒拉族文化等问题,笔者已有专文论述。在此,仅就伊斯兰教与撤拉族教育问题做一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一、伊斯兰教教育理论研究伊斯兰教与撒拉族教育的关系问题,首先需要搞清楚伊斯兰教的基本教育观,如教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多在伊斯兰世界出现,除了有西方霸权主义这个根本的现实原因外,还有一定的宗教民族根源:恐怖主义者曲解伊斯兰教中的圣战意识,为其暴力倾向提供理论依据;伊斯兰教现实中教派林立、政教合一,容易给恐怖主义提供生存的空间;伊斯兰世界民族主义运动合法斗争途径被堵塞的现状,容易为恐怖主义者利用。但“国际恐怖主义”绝对不等同于“伊斯兰主义”,只有当西方放弃对伊斯兰世界的霸权主义政策,伊斯兰教得到全面理解的时候,才能从根本上根除国际恐怖主义的宗教民族根源。  相似文献   

10.
2月27日出版的美国“商业周刊”发表了题为“席卷黑非洲的激烈变化”的文章,这里刊登的是这篇文章的摘要。这篇文章招认了美帝国主义正在越来越注意非洲形势的变化,美国资本正在加紧渗入非洲。文章透露了美帝国主义的意图,这就是取代老牌殖民主义的地位,奴役和剥削非洲人民。  相似文献   

11.
关键语句:阿拉伯人不是全都信仰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化不是阿拉伯民族独有的文化。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不是伊斯兰教。19世纪初学习西方的思潮,在20世纪中叶发生了变化。石油衍生着福与祸。阿拉伯民族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不是民族至上,而是国家至上。中东争端的漫长冲突展示了阿拉伯的一些弱点。  相似文献   

12.
魏铭静 《科技信息》2013,(6):236-236,238
维吾尔族自从10世纪皈依伊斯兰教之后,至今已有1000余年。伊斯兰教的影响渗透于穆斯林群众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思想观念等方方面面。本文试图从维吾尔族的人生礼仪、交际礼仪、日常生活、商贸习俗以及建筑、文学艺术风格等诸方面来分析伊斯兰教对新疆维吾尔族民俗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非洲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用几个月时间,与新探索者李洪斌一道,走入黑非洲——人类起源之地。当巴黎至洛美的法航空客A330降落在洛美埃亚德马国际机场时,我几乎不敢相信,魂牵梦绕的非洲现在就在机舱之外。我尽可能地平静心情,却还是迫不及待地想走出舱门,  相似文献   

14.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1991年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2.4%,多数国家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2.6%和3.5%,但人口数量的迅猛增长使经济所取得的进步几乎化为乌有。黑非洲国家人口增长率大都居高不下。1980年至1989年期间,撒哈拉以南地区非洲国家的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3.2%,这使得该地区人均产值增长率仅为0.6%,远远低于南亚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人口的增长进一步恶化了非洲的困境,贫穷、饥饿、艾滋病和疟疾等泛滥成灾。全地区的一半人口处于贫困  相似文献   

15.
"黑人性"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黑非洲的知识精英倡导的一场文化运动,它以19世纪末的黑人文化复兴运动为思想基础,以20世纪20年代美国"黑人文艺复兴"为直接前导,由桑戈尔、莱昂.达马和艾梅.塞泽尔倡导推动,旨在恢复黑人价值,唤起非洲殖民地社会民众对于黑人文化个性、文化归属的自尊、自信和认同。运动成为当时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面精神旗帜,一大批诗人、作家聚集在这面旗帜之下。桑戈尔不仅是"黑人性"运动的倡导者,也是代表性诗人,他的诗作扎根非洲黑人文化传统,赞颂黑人传统精神的价值,在艺术表现上也体现了"黑人性"文学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6.
写完了《黑非洲十国见闻》这个连载之后,觉得言犹未尽。在非洲为争取实现经济独立的这个新时期,黑非洲的一些领导人和负责的党政干部在想些什么?这也许是读者所要了解的,于是又补写了如下几段文字。期望加深了解在访问黑非洲十国的七十天当中,我们先后受到了八位总统、四位副总统的接见,会见了上百位党和政府的其他领导人员,接触了上千名地方和基层的负责干部。他们之中,有的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老战士,早在三十年前就是反对殖民主义的风云人物;有的是独立以后以果断行动结束国内政局长期动乱的军人;也有的是刚担任重要职位的年轻一代。他们思想多样,各有己见。有的宜称以马列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有的信仰“人道主义”,有的主张恢复黑人传统精神,也有  相似文献   

17.
中亚帖木儿王朝(1370~1507年)存在的一百多年间,伊斯兰教及其文化传统与突厥蒙古人的传统之间的调和与矛盾充分体现了伊斯兰教对帕木地王朝的影响。苏非派尤其是纳合西班底教团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一支重要力量是帖木地王朝后期明显的政治特征。在帕木儿(1336~1405年)建国的过程中,伊斯兰教不仅是枯木地对外扩张的一面旗帜,而且也是王朝的精神支柱。14世纪中期,伊斯兰教在中亚河中地区的代表是撒马尔罕的谢赫——伊斯兰和忒耳过的赛义德以及苏非派的谢赫。他们在帖木地崛起的过程中,积极支持帖木地,并为他制定了“遵养时海,如贪…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伊斯兰教最为年轻,但它走向世界的历程却最短,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伊斯兰教的教义,该教义简单明了,重视两世生活,具有理性主义和平等精神,并冲破了民族的局限,把伊斯兰教所信奉的安拉看作是“全世界的主”。这种关注全人类的教义使其具备了冲 出半岛,走向世界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古兰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兰经》(又译《可兰经》)是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系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诵读”。公元七世纪上半叶,阿拉伯半岛出现了世界第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它是当时阿拉伯社会各阶层要求统一各部落、解决社会经济危机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伊斯兰教是一神教,它的创立人是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反对多神崇拜,把麦加的古莱氏部落供奉的主神安拉奉为唯一的神。他自称是安拉的使者从公元610年至632年,穆罕默德为创建和巩固伊斯兰教到处奔走,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教于公元七世纪初,由穆罕默德创立于阿拉伯半岛,并在随后的一个世纪中席卷了亚洲、北非和西欧的大片土地。伊斯兰教的传播速度之快是相当惊人的,超过任何宗教。1400多年来,伊斯兰教已传播到世界广大地区,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除西班牙、以色列和南俄罗斯部分地区以外,阿拉伯帝国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