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押罪犯依法享有民事诉讼权,但由于在押罪犯特定的法律身份和人身状态,其诉讼权利的行使往往受到不应有的限制,特别是在押罪犯的民事起诉权、调查取证权、出庭权以及民事执行权等.为此,应当通过完善制度和人民法院及监狱机关的积极行为等途径保障在押罪犯民事诉讼权利的行使,以维护其民事权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检察机关拥有批捕权的体制既是长期司法实践的惯性使然,更重要的是这种体制契合检察监督理论体系,是检察机关实现法律监督权的重要方式。但检察机关行使批捕权存在正当性疑问。法院行使批捕权并不会使法院产生预断,也不会影响批捕效率,还可大幅降低高羁押率。因此,我国应建立法院行使批捕权模式。法院行使批捕权,应从批捕机关的设置、批捕审查方式、逮捕证明标准以及救济程序等方面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3.
身体权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格权,包括了维护身体形式上和实质上的完整性和有限性自由支配身体的排他性权利。对于胎儿已成人形的身体,应由其出生后获得权利能力的自然人来追溯行使身体权;对于尸体则认为是身体权客体的延续利益,不应再享有身体权。对于侵害身体权的赔偿应以精神损害赔偿为主,财产损害赔偿为辅,以达到维护民事主体人格尊严,保障其人格利益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4.
陈玉霞 《科技信息》2007,(11):53-54
宏观调控主体的研究是目前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现有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种观点:一元主体论、二元主体论。笔者坚持一元主体论,认为宏观调控主体应为中央一级的国家机关,只有这样才能从国家的高度,从全国的大局出发,保证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宏观调控权在中央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配置。  相似文献   

5.
证人的拒证权是一种免证特权。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大多数国家,其民事诉讼法中都规定了拒证权制度,以期确保“发现真实”与保障证人及其证言所涉及的国家、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两者之间的平衡,拒证权的确立是对各种社会价值进行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这一制度的设立符合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内容要求,也是对在特殊情况下强制证人作证所去利弊的一种纠正。我国设立证人拒证权的立法构想包括证人享有拒证权的情形,证人行使拒证权的具体程序设计两方面。  相似文献   

6.
再论民间文学艺术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学艺术是一种人类的智力创作成果,要有效地保护民间文学艺术,就耍重视创作、保存和传承民间文学艺术的原始群体的利益。而真正创作、保存和传承民间文学艺术的原始群体的利益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仍得不到体现,应该在观行知识产权权利类型之外设立一种新的权利——民间文学艺术权。本文对民间文学艺术权的主体、对象、权利内容、权利行使及权利限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临时约法》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地位等同于宪法,国会的同意权、弹劾权、制宪权等职权也是依照《临时约法》而来。立法者的本意是以此限制行政权力,保障民主共和制度。然而,现实的运作却产生了并不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优先购买权是指特定人依法律规定或合同规定,在出卖人出卖标的物于第三人时,享有的同等条件下优先于他人购买的权利。由于我国立法上未形成一个有效体系,存在不完备之处,使司法实践中对于优先购买权的行使问题极易发生纠纷,文章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将依法治国的主体界定为“党和广大人民群众” ,其对象界定为“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 ,”的法理解释值得商榷。依法治国需要一个大前提 ,就是制定相应的行为法律 ,具体规定领导主体 (立法主体 )与执法主体 (职能主体 )的多层次性和隶属关系 ,具体规定执行主体 (职能主体 )与对象的交叉性和同一性 ,即各种执行主体 (职能主体 )具体职能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依照《教师法》教师享有"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等六项教育权利。由于目前法制、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和部分教师素质问题等原因,有的教师不能客观公正地行使评价权,教师滥用评价权的事时有发生。教师一旦滥用评价权,势必侵犯学生依照《教育法》享有的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对《教育法》的实施和公平行使教育,以及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教师职业地位等都要造成严重危害,应从加强法制建设并增强法律法规可操作性等五方面采取策略,来防止教师滥用评价权。  相似文献   

11.
宪法中的公民权利条款与普通法律是有别的,因而有其特定的立法表述方式。在宪法中对公民权利条款进行立法表述时应当遵循宪法语言的规范性原则、权利不是宪法所赋予的原则、权利普遍性原则。针对我国宪法中权利条款的现状,其应当由肯定式的语句表述转向否定式的语句表述,并明确规定公民的程序性权利条款。  相似文献   

12.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保障民族平等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又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我国,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保障民族平等权利。论述了民族平等的理论依据,民族区域自治对民族平等的保障作用。今后,为使少数民族全面享有平等权利,还必须充分行使国家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重点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使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3.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要求我们在保持宪法稳定的基础上,继续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宪法的有关规定,以便使现行宪法更加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我国第4次修宪的原则、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不少宪法规定了公民遵守宪法的义务。对普通公民而言,遵守宪法主要是指维护宪法而非服从宪法,维护义务是伦理性质的,服从义务才具法律性质,但对公民并无直接法律效力。宪法规定公民遵守宪法的义务的主要作用在于培育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15.
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的内驱力,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具有最高权威的“母法”。而现实中,宪法往往成为人们意识中的“空中楼阁”,这并非源自宪法的内容,而是没有树立好宪法信仰。培植宪法信仰是宪法信仰主体和对象的互动过程,一方面要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另一方面要努力制订良好的宪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行的选举制度中,客观上存在公民的选举权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相矛盾的问题,理论上人大代表可以联合提名或以另选他人的方式选出一个非共产党员的政府领导人。为了确保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必须修改选举法,由党组织独掌政府领导人的提名权。在此前提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完全可以放开,实行竞争性选举,并逐步推行人大代表的专职化。只有这样,才能落实公民的选举权,保证人大的国家权力机关地位,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7.
受教育权是公民宪法上的权利,表现为公民有享有各种受教育的机会和利益。国家有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义务。保护受教育权法律体系的多样性,决定公民受教育权受到侵害的救济有不同的形式。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有赖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对受教育权的具体保护。  相似文献   

18.
公民私有财产权是公民其他权利赖以实现的基础和保障。从法律保护的方式来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分为民法的保护和宪法的保护。在宪法的层面承认并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是通往法治社会和宪政秩序的起点,不但关系到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宣示能否真正落实,并且关系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高效运行、国民经济的繁荣昌盛以度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主体思想对于抵制和纠正西方一些思潮中对人的不正确认识,对于启迪人们关注大多数人的发展,使得社会发展的成果为大多数人所享用,从而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对于抑制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重经济发展轻人的发展的倾向,特别是对我们正确认识、理解、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人们对某种权利的欲求达到一定程度时,往往出现使之"入宪"的呼声.未列举权利理论的提出可以打破这种长期以来的迷信.人权条款为我国宪法未列举权利的栖身之所.判断未列举权利,首先需要对权利的层级化分类.判断未列举权利总的标准为"足够基本";具体标准为该权利主体具有高度的普遍性,该权利性质与生命权、人格尊严息息相关,公民对该权利产生了强烈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