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愿望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地朗读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真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  相似文献   

2.
1、地理课上教过,中国产煤最多的地方是辽宁省抚顺,产铁最多的是辽宁省鞍山,所以抚顺被称为中国的“煤都”,鞍山称为“铁都”。某次月考试题:中国的煤都是(),中国的铁都是()。结果某张试卷上:中国的煤都是(黑的),中国的铁都是(硬的)。考完还说:这次老师怎么出那么简单的题目?2、某次地理考试:海南省盛产()?偶填了(蚊子)。3、有个学长政治考试,有一题要写某个领导人,他答不出,后来就写了个“我”。结果他成为建校以来分数最高的重修生。4、一次语文考试的附加题,问普罗米修斯是什么文学作品里面的人物,一个同学竟然填:《哈里·波特》。还有一…  相似文献   

3.
小幽默     
养猫发电 物理老师讲电的原理:“摩擦可以生电。比方说,只要逆着抚摸猫的皮毛,就可以看到电火花。” “天哪,”一个小女孩叫到,“那发 幸福的牛 一高二学生在写回忆文章《幸福的童年》时,把“小时侯,我经常骑在牛背上唱歌”错写成:“小时候,牛经常骑在我背上唱歌。”老师看后说:“那头牛的童年比你更幸福!” 先见之明 小约翰对他的同学说:“我妈真是有先见之明呀!她说今天会下雨,叫我带上伞,你瞧,果然下雨了!” 同学说:“我妈更有先见!她说:  你就同他共‘反正小约翰会带伞的, 用一把伞吧!’” 等汽车开过 一个小…  相似文献   

4.
 看完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想:“我的导师和我”就行了,啰嗦。的确,加上“我和我的导师”,又拖了个尾巴。“我的导师和我”这样的题目,符合语文课教义,又是人人习惯了可接受的,更何况最醒目的是这样的题目让人联想到导师们父母一般的温馨形象,“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题目好,主题也好。而写“我和我的导师”是有风险的,“你有资格这样写吗?”有人会想。这不是没有道理,“我”在前,十分容易被人认为“骄傲”、“自满”,至少有点自以为是。但我想了一想,还是准备用这个带着尾巴的题目。我想说明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5.
森林王国里,一年一度的数学竞赛又开始了,小动物们纷纷前来参加。各位选手到齐后,大象老师便开始发试卷了。他说:“今年的竞赛跟以往有很大不同。至于怎样不同,希望大家认真思考,切记!切记!”竞赛只有一道题目:“小狗看一本书,每天看16页,3天看了全书的1/4,看完这本书共要多少天?”选手们一拿到试卷就忘了老师的嘱咐,他们唰唰地写了起来。小兔望着题目发呆:这道题并不太难,老师为什么要讲那样的话呢?啊,原来如此!小兔想好了,他信心十足地把答案写了上去。“时间到,大家交卷!”随着大象老师的一声令下,大家蜂拥而上,抢着把试卷交到老师手里。…  相似文献   

6.
听说中国野生生物保护基金会要成立了,这是中国自然保护事业中的一件大事;还听说牵头人是董智勇,并将出任基金会的会长,我便有心采访他,写一篇专访文章。没想到这位即将走马上任的新会长不愿让我写文章,电话里他对我说:“保护野生生物人人有责,我这个老汉没啥好写的,采访就免了吧。”我急忙说:“这怎么行呢?我们编缉部的人都很想知道成立基金会的情况,也想通过我们的杂志让读者们知道,因为这是一件大好事啊!”说到这儿,他的话匣子打开了,  相似文献   

7.
考试说     
我如果说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在考试你信不信?准确点说卷子上面写着2008年全国中小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初赛。题目真是匪夷所思。我知道有些人准备交白卷所以睡觉,有人在桌子里面  相似文献   

8.
我当时20岁,拿着一封暂任教师的聘书,忐忑不安,去拜见校长。“你是谁?”秘书问道,“这个时候校长只接见教师。”“我就是新来的教师。”秘书一边走一边抱怨,进了校长的办公室。校长走出来,看到我就蹙眉,“教育局在搞什么鬼?”他大声说,“我要的是个硬汉,可以彻底制服那40个小祸害。而他们却派个孩子来给我。他们会把你弄得粉身碎骨的!”后来他觉得这样子说话可不是鼓励我的好办法,于是微笑一下,拍拍我的肩膀,用较温和的口气说:“你有20岁吗?你看来只有16岁。聘书上写的真是但丁·阿利基利学校吗?”“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我说,把聘书给他看…  相似文献   

9.
去年我在《世界知识》上连续发表了《漫话欧洲王室》之后,有一位老朋友对我说:“你的文章写得不全面啊!”我分辨说,“杂志篇幅有限,哪里容得如许材料,譬如说,英国女王自有御前的整套班子,行止亦有定则……”他立刻摆手打断我的话说:“不,我不是这个意思。你谈的都是眼下在位的王室,我还想知道那些下了台的君主。他们在哪  相似文献   

10.
开心五味果     
老师:"你爸爸才三十岁,他怎么参加过抗日战争?"学生:"那是说的我爷爷。"老师:"你搞错了,作文的题目是《我的爸爸》。"学生:"没错。作文是我爸爸写的。"  相似文献   

11.
四年级下学期的一次习作题目是《“我想对您说》,这次作文学生写的富有真情实感,把自己心灵深处最想说的话倾吐了出来。在众多《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作文中,有一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我。文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2.
这学期开学不久。我们斑一名刚刚转学来的女生李倩茹到办公室找我,她进来时.只有我自己在办公室。她那样羞怯,很不自在。我以为她是来问题的,没想到她小声对我说,她写了一首小诗,说着,顺手递给了我。其实那是一首只有我和她才称为“诗”的小诗,题目是《星星》。她是这样写的:“星星一闪一闪\我就静静地看\仔细看星星\星星慢慢地动\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第21回的前半回回目是“贤袭人娇嗔箴宝玉”,写袭人以己之娇媚,假装生气,规劝宝玉。宝玉见袭人不理睬他,就说:“我又怎么了?你又劝我。你劝我也罢了,才刚又没见你劝我,一进来你就不理我,赌气睡了。我还摸不着是为什么,这会子你又说我恼了。我何尝听见你劝我什么话了。”袭人道:“你心里还不明白,还等我说呢!”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在宝玉和袭人的这段对话上面有一条眉批: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儿子从上海回家办婚事,带给我一台电脑。安装并办妥入网手续后,我满意地说:“好啦!从今天起,我也有电脑可用了。”儿子在一旁却说:“可别像我,一开始就让电脑给用了。”“让电脑给用了?”我觉得这话里有文章,就追问他:“什么意思?”他接下来说,“初学电脑的人,  相似文献   

15.
 感谢张勤教授写了一篇题材重要、观点鲜明、论述清楚的好文章——“中英文‘一稿两投’的道德问题思考”,感谢《科技导报》发表了这篇文章并组织讨论相关学术规范。这正是我思考再三、有话想说的题目。  相似文献   

16.
“研究数学不追随潮流,而应潜下心来做好学问,让潮流来追随自己的成绩。”这话是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说的。他心无旁骛,低调行事,和同事一起给出了数学界百年未破的庞加莱猜想的完全证明。对他们十年磨一剑的潜心研究,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感慨地说“:好的科学家首先要坐得住。”潜,有专之意,专心凝神,专心致志;有深之意“,沉浸”其中,深钻细研。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喜潜心默想,每当拿到一本数学专著或论文时,便细看题目闭目凝思:假如自己来作,应该怎样写,先写什么,次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怎样总结收尾……把这些都想清楚了,再开始阅读。当看到…  相似文献   

17.
读了《英语辅导》1985年第五期刊登的李谷城先生的《英语中的“have a v”结构》一文,颇收裨益。对他广泛地收集材料,系统地归类、概括,感到无限钦佩。可是对李文所论的结构定为“have a v”不免有所迷惑。勿容置疑,在汉语中常会听到,我们自己也会常说这样的句子: ①我想和你谈一谈。②他很想到处看一  相似文献   

18.
杨君伟和我是大学同学,相知甚深。他在校期间和我是校蓝球队队员.都好书法喜金石.舞文弄墨使我们在“星光文学社”里大干了两三年。他写诗写散文,我则将二者结合.专事散文诗创作。没想到,当我因教学需要转向文艺批评后,他却出了一本散文诗集《看山的风景入书中所写的大巴山,我也因生于斯长于斯,尤为亲切也尤为注目。没想利,他笔下的大巴山被他开掘得有光彩有神韵有情致也更有精神了。他曾说过,身在巴山难写巴山,只有进入都市梦回巴山才能写好巴山。我以为,这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创作思维现象。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相似文献   

19.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原来要拥有漂亮这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有个牧场主人要他的孩子每天在牧场上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孩子。”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就可以了。住在田边的青蛙对住在路边的青蛙说:“这里太危险,搬来跟我住吧!”路边的青蛙说:“我已经习惯了。”几天后,田边的青蛙去探望路边的青蛙,却发现它已被车子轧死了。原来掌握命运的…  相似文献   

20.
补课     
第二节是英语课。昨天的一份试卷学生做得很不好,我准备评讲完卷子后再对差生专门辅导。谁知苏向明不但不听讲,反而扰乱课堂。下课后,一贯严肃的我把他带到办公室,心想第三节是体育课,我正好利用这个时间先对他来个大道理的“狂轰烂炸”,再给他补课。哪知道,我刚一坐下,他就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怀疑似的看着他:“你明明知道是错的,干吗还要去做?”他立即回答到:“我保正改,老师,我可以去上体育课了吗?”原来如此,他承认错误只是想尽快去放松放松。我气愤地望着他快速说道:“不可以,你必须补完课,把试卷更正过来才能走。”“不,我就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