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讯     
我校物理系超导研究组在高温超导材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已于4月25日制成起始转变温度125K,零电阻84K的铊钡钙铜氧超导新材料,以后不断改进工艺,零电阻温度已提高到108K,並正在继续改近,他们采用了和国外报道的不同的材料和独创的工艺,除零电阻略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于1987年7月21日,我们成功地研制出起始转交温度为226K、零电阻为192K 的 Y—Ba—Ou—O 高温超导材料。经反复做 Moissnr 效应实验明显,四引线直流法测试 R—T 曲线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
在高温超导材料BiSrCaCu_2O_x中加入20%铅代替铋后,使超导材料的零电阻温度从82 K提高到102 K,起始超导转变温度约为112 K,晶界对超导材料的超导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起始转变温度T_c随外加磁场的变化率在低场范围内约为0.0005 Km/A。  相似文献   

4.
我校物理系和化工系教师刘汉贤、罗恩洲、黄启忠、李传平,在物理系赵立华副教授组织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密合作,联合攻关,得到钡、钇、锕、氧系超导陶瓷,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4月23日测定,其超导中点转变温度为93K,零电阻温度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个制备Tl-Ca-Ba-Cu-O高Tc超导材料的简单工艺,利用这种工艺制备了重复性好,性能稳定的Tl-Ca-Ba-Cu-O超导体,起始转变温度超过140K,零电阻温度为107K。  相似文献   

6.
1987年2月底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宣布:研究成功超导起始转变温度为100K的高温转变温度的氧化物超导材料.此后,在国际上掀起了高温超导研究的热潮.各国工业界、科研机构甚至政府部门都意识到高温超导体的研究与开发可能会导致一次巨大的工业革命,纷纷组织力量投入研究的角逐。  相似文献   

7.
物理系固体物理教研组承担“准分子激光蒸发制备高Tc超导薄膜”的攻关项目,近日成功地在硅衬底上制备出零电阻为 82K的 YBaCuO超导薄膜,这一成果在国内尚属首次,为高Tc超导材料在微电子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过去两年中,该课题组一直是借用单原子探测实验室的准分子激光器开展研究工作,因此只能挤出一些零星时间断断续续做实验。尽管如此,他们经过去年一年的努力,成功地在钛酸锶衬底上制备出了高质量的 YBaCuO超导薄膜,去年底经超导攻关中心统一评测,临界电流密度达 2.5 x 106 A/cm2,属国内领先地位。今年三月以来,单原子探测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张靖教授研究小组于2007年7月7日成功实现了铷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实验结果显示,冷原子云在温度降低到约为500nK时开始发生相变,经过进一步蒸发冷却,最终得到了约为6×10^4个原子的纯净BEC。目前该小组正将铷原子和费米原子咏同时装入磁阱中,蒸发冷却铷原子来协同冷却钾原子,最终同时实现玻色气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和费米气体量子简并。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频冶炼工艺,我们已经制造出零电阻温度为90K~192K 的 Y—Ba—Cu—O 高温超导材料,其中,零电阻温度为148K 和192K 各出现一炉。取起始转变温度电阻的10—90%为超导转变宽度,普遢小于1K。高频冶炼工艺周期短,冶炼时间为10小时,降温时间为3小时。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样,使用两组初始原料BaO—CUO—Y_2O_3和BaO—Cu_2O—Y_2O_3合成出超导中点转变温度93.6K,零电阻温度92·OK,转变宽度△T_c=1.2K,起始抗磁转变温度92.9K单相陶瓷超导体.讨论了不同烧结条件与物相形成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物理系罗长薰教授、辛绵荣副教授主持的超导体研制小组,克服种种困难,最近已取得 Ba—y—Cu 氧化物零点温度为91K 的可喜成果。超导技术是6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也是当代科学技术中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它将广泛应用于水陆交通运输、空间技术、电力工业等方面。近年来,许多国家大  相似文献   

12.
实验室现有HT-288型高TC超导材料电阻-温度特性测量仪,测量超导材料R-T曲线存在较大的误差。分析发现,问题主要存在于实验时对超导材料测试R-T曲线的低温环境控制不够均匀,稳定。简单合理的改进后测得的R-T曲线相对较合理。  相似文献   

13.
高T_c超导材料的实用化和超导电子学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超导薄膜技术的突破,因此国内外正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薄膜生长方法、薄膜结构和特性的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光学系薄膜实验室和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射频溅射技术、电子束蒸发技术和激光蒸发技术分别在ZrO_2和SrTiO_3等衬底上制备Y-Ba-Cu-O薄膜获初步成果。 测试数据表明:利用三种方法制备的薄膜其零电阻温度均在85K以上,其中最好的结果是用射频溅射法在ZrO_2衬底上制得的,开始转变温度为99K,零电阻温度90K,宽度为2K,电流密度在78K下测量为10~3—10~4A/cm~2。经X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作者最近关于一种零电阻温度为92.4K,超导临界电流密度在79.45K时高达18.0A/cm~2的Y—Ba—Cu—O超导材料的制备及其有关结果。  相似文献   

15.
我们制得了高Tc的YBaCuO超导体。样品用名义组分为YBa_2Cu_3O_x的原料经高温陶瓷烧结工艺获得。电阻测量采用标准直流四引线方法。获得零电阻温度Tcf为96K,中点转变温度Tc为100K,起始转变温度Tci为101K,转变宽度△Tc为2.3K的超导体。研究了烧结、热处理工艺对超导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 Ba-Y-Cu-O 体系超导材料研究的初步结果.采用适当的配比和制备工艺,该系列材料的起始转变温度可达118K,零电阻温度为91K.样品由 Y、Ba 和 Cu 氧化物进行固相反应制备.各元素氧化物粉末按一定配比研磨均匀后,分别在950℃和1000℃固相反应和烧结24小时,最后制成直径10mm、厚2~3mm 的片状样品.样品呈黑色.  相似文献   

17.
1.我国超导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1987年2月24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陈立泉领导的研究小组获得了起始转变温度为100K以上,中点转变温度为92.8K,零电阻温度为78.5K的材料为钡钇铜氧的液氮温区超导体,使我国的超导研究在国际超导研究中处于先进地位。赵忠贤荣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 2.上海制成我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我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在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建成。这台望远镜的立镜直径为1.58米,通光口径为1.56米,镜重1吨,镜筒长4米,望远镜转动部分重达32吨,主镜直径比美国海军天文台现有的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天体测量光学望远镜还大1厘米。 3.银河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建成由国防科技大学和石油工业部地球物理勘探局共同承担的“银河地震数据处理系统”正式建成投产。该系统包括改进后的银河亿次机主机  相似文献   

18.
使用自主研发的快热快冷处理设备,对粉末装管Nb/Al前驱线进行快热快冷处理,然后再经过800℃10 h转变退火处理,得到具有Nb3Al超导相的超导短样.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超导样品微观结构,发现所有样品均有Nb3Al相存在,但在靠近Ta管内层有少量的Nb2Al相,超导芯内有少量的Nb剩余.在制冷机冷却的环境下使用四引线法测试了样品的超导性能.结果表明,自场下在10.9 K温度时,没有铜稳定体的Nb3Al超导线最高临界电流密度是66.5 A/mm2,超导起始转变温度是15~18 K.  相似文献   

19.
我校超导组于1988年1月24日在广州出席了由20所院校参加的全国高校高温超导第一届学术会议。在本届会议上,我校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家教委的肯定和表扬。国家教委代表胡龙孙同志在总结1987年超导研究工作情况时,特别指出三所院校:东北师大曾获得零电阻温度为192K 的超导体,南开大学为167K,北京师大为148K。目前,我校超导组正在进行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超导研究工作。现已对稀土和非稀土17种不同材料进行了烧制。部分已出现了液氮温区的抗磁效应,而且打破了在陶瓷超导原料中不能取代铜的传统观点。这个组的研究工作正在深入进行中。  相似文献   

20.
我院超导材料研究小组用光谱分析方法对超导材料测试取得新发现。在常温、77K、变温条件下测得不同的光谱图,信息量大,凡是超导材料均有明显的突的跃曲线。此法对超导材料的筛选是一条可行、快速的途径。可以预期,对超导体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