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自然状态下南方红豆杉茎干向下萌生的气生不定根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气生不定根具有以下结构特征和发育特点:(1)根为二原型,侧根正对着木质部发生;(2)幼根内皮层细胞具凯氏带加厚,维管柱内紧挨中柱鞘内侧具有2~4层大型薄壁细胞;(2)根中无髓和树脂道;(4)次生结构发生于根毛区,维管形成层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细胞转化形成;(5)中柱鞘和栓内层细胞富含单宁类物质;(6)次生韧皮部有石细胞,次生木质部射线发达.  相似文献   

2.
美洲黑杨维管形成层发生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观察研究了美洲黑杨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发育,结果表明:(1) 从顶端分生组织至原形成层,以及由原形成层向维管形成层的转化是随着茎的发育逐渐向顶进行的,而且叶迹与维管组织的发育密切相关;(2) 维管形成层为叠生型,并在芽萌动前已开始活动,4 月中旬进入活动旺盛期,分裂形成的薄壁细胞迅速分化为导管参与构成次生木质部。  相似文献   

3.
杉木维管形成层发生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细胞生物学手段,初步观察了杉木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发育。观察结果表明:(1)杉木的顶端分生组织的周围分生组织区细胞分化为原形成层束和皮层;(2) 在初生分生组织区,原形成层呈束状分布,并且具有边分裂边分化的特点;(3) 初生木质部的分化晚于初生韧皮部;(4) 杉木维管形成层于三月初开始活动,4 月中下旬进入活动旺盛期。  相似文献   

4.
珙桐茎的解剖构造及愈伤组织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珙桐茎的解剖构造及扦插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形成进行细胞组织学研究,结果证明:珙桐扦插生根困难与其插穗中韧皮部存在一圈环状连续排列的厚壁纤维细胞及插穗茎内无先生根原基有关;愈伤组织起源于维管形成层和韧皮组织并具可分化形成根原基原始体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小麦茎节间维管组织发育对整个节间的居间生长表现出很好的适应,在居间生长过程中(至少在缓慢生长阶段)使维管组织保持连续。这种适应表现在木质部分化中是:(1)导管向基成熟;(2)在居间生长时期形成的某些导管,同一个导管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次生壁结构和不同的直径,这决定于它各部分形成时周围组织发育的状况;(3)由于原形成层束在居间分生组织区域保持较长时间的细胞纵分裂,所以在节间下部形成的导管分子纵列较节间上部的为多。韧皮部分化对居间生长的适应与木质部相似。  相似文献   

6.
刺桐的一年生枝条,在距顶端约180μm处,由顶端分生组织分化出剩余分生组织;在距顶端约240μm处,剩余分生组织分散形成原形成层束。原形成层细胞向外、向内分别衍化出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由于原形成层细胞横分裂频率的不同,产生长、短两类细胞,短细胞与束间细胞一样,含有淀粉粒。原形成层束间的基本分生组织可以为裂产生新的维管束。  相似文献   

7.
以青楷槭2 a生插条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不定根形成过程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青楷槭茎的结构由表皮、皮层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不定根生成方式属于诱导型,维管形成层和皮层的愈伤组织形成根原基;插条基部皮层的愈伤组织数量多,分布均匀,可形成不定根;切口部位愈伤组织不分化形成不定根.  相似文献   

8.
构树去木质部后,IAA的运输抑制剂TIBA(三碘苯甲酸)可抑制IAA对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再生与活动,以及木质部和韧皮部分化等的促进作用。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与组织的分化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去木质部后,IAA的运输抑制剂TIBA(三碘苯甲酸)可抑制IAA对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再生与活动,以及木质部和韧皮部分化等的促进作用。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与组织的分化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油菜花序轴薄层切段在MS培养基上经诱导能产生愈伤组织,再经分化长出不定根与不定芽.本文研究了外植体愈伤组织形成,细胞启动的形态学特征及根芽分化的特点.实验证实花序轴启动部位多在表皮下的皮层薄壁细胞.启动细胞脱分化形成分生细胞团、分生细胞层,进一步长成愈伤组织突起.大多数分生细胞团可直接分化为不定根、不定芽.一般不定根为内起源,但亦有外起源,而不定芽多为外起源.  相似文献   

11.
不同年生西洋参根的解剖结构及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洋参的成熟根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构成,其中薄壁组织细胞占主导地位。不同年生西洋参主根随着参龄的增加,周皮、次生韧皮部和木质部面积均呈增长趋势,但韧皮部与木质部面积比自5:1下降至1:1。韧皮部中的次生分泌道每年增加一轮,至第4年开始趋缓。组织化学实验表明根的薄壁组织细胞中贮藏有丰富的淀粉粒和人参皂甙,其中人参皂甙在分泌道和接近维管形成层的维管射线中含量最高。随着参龄的增加,淀粉粒的含量逐渐降低,而人参皂甙的含量则逐年上升,两者之间有明显的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12.
芝麻叶除中脉和1—3级侧脉上下两方的表皮细胞外,叶表皮细胞由一层表面观不规则的具有波状垂周壁的扁平体形细胞构成。表皮组织上除具有长柄和短柄两种腺毛外,还具有单列细胞表皮毛和粘液毛。气孔为毛茛型;叶肉为两面叶肉,栅栏薄壁组织与海绵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皆甚发达;中脉(基部除外)和一级侧脉均由一个维管束构成。木质部含有导管、管胞和木薄壁组织,韧皮部含有筛管,伴细胞和韧皮薄壁组织。叶柄基部含有9个维管束,端部含有9—11个维管束,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组成成分基本上与茎中相同,但茎中未见到管胞。芝麻叶为典型的异面叶,叶柄和叶脉中的短针形结晶体与叶表皮上的粘液毛都可作为胡麻科的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3.
14.
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r—亚麻酸(GLA)为月见草种子油所特有。为开发月见草这一新油料植物资源,本文对拉马克月见草茎的解剖构造进行了研究。其结构分表皮层、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表皮层上有表皮细胞、单细胞腺毛、单细胞表皮毛、多细胞表皮毛和毛茛型气孔,皮层较窄,同化层3—5层细胞,皮层薄壁组织中有针晶细胞,皮层外周由3—5层厚角组织细胞构成连续层,内皮层不显著;维管柱与皮层的界限难以划分。幼茎中初生维管组织排列成束,为双韧维管束。韧皮部合有筛管、伴细胞和韧皮薄壁组织细胞。横切面上筛管与伴细胞常聚集成小堆。内生韧皮部含有较多的针晶细胞。次生生长时,外生韧皮部的外方有成束分布的韧皮纤维。木质部由管导、管胞、木薄壁组织细胞和木纤维组成。老茎的维管组织排列成圆筒形。具单列和多列维管射线。髓大型。  相似文献   

15.
油葵根-茎过渡区发生位置较低.在下胚轴基部就已完成根-茎初生维管组织的转变过程.转变过程中初生木质部的原生与后生部分分离.分离后的原生木质部逐渐消失在基本组织中,不参与新维管组织的形成.初生韧皮部的分离不对称,4束中只有同侧两束分离.在下胚轴下部由根内间隔排列的四原型木质部和韧皮部转变形成6束外韧维管束.下胚轴中上部在6束外韧维管束之间发育形成8束新的外韧维管束.先后形成的两组维管组织在子叶节区发生分离形成内外两环.外环进入子叶,内环进入上胚轴.根据幼苗形态和解剖结构的变化特点,提出了油葵根-茎过渡区、子叶节区的具体区域界限,指出了油葵形成壮苗的形态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栝楼块根的异常结构及其发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7.
药用植物仪花和短萼仪花的显微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药材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方法观察仪花(Lysidice rhodostegia Hance)和短萼仪花(L.brevicalyx Wei)两种有毒药用植物有毒部位的显微结构特征。结果发现,仪花的根横切面皮层外侧有方晶排列成环,且有石细胞散在,韧皮部多由纤维组成;茎横切面皮层有方晶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鞘明显,其间嵌有较大型石细胞,韧皮部多由纤维组成;叶横切面海绵组织中有较多方晶散在,中脉维管束鞘明显成环,中脉下方明显凸起且斜向一侧;粉末中可见大量淀粉粒和方晶,晶鞘纤维明显。短萼仪花根横切面皮层不明显,韧皮部多由纤维组成,中央髓部明显;茎横切面可见维管束鞘明显成环,其间嵌有石细胞,韧皮部多由纤维组成;叶横切面中脉维管束鞘明显成环,中脉下方明显凸起且斜向一侧;粉末中可见大量淀粉粒和方晶,晶鞘纤维明显。这些显微特征可以作为仪花和短萼仪花的主要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硬毛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Var.hispida C.F.Liang)栽培品种海瓦德(Hayward)叶块离体培养及切片观察,在形态发生与愈伤组织发育的关系方面揭示出:①愈伤组织发育到一定阶段后,遵循外起源或内起源方式分化出芽.②只有当愈伤组织完成组织分化后才出现形态分化,但随着继代培养次数增加,愈伤组织的形态发生能力逐渐衰减.③愈伤组织同化产物——淀粉的积累是形态发生的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