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正电子湮没谱研究了不同离子数(F)/离子数(Cl)比BaFCl:Eu2+系列粉末样品.实验结果表明:当晶体中的离子数(F)/离子数(Cl)<1时,可以有效地产生F离子空位缺陷,当离子数(F)/离子数(Cl)比值在0.92附近的空位缺陷浓度最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低膨胀高导热Cu/FeNi复合材料,其中FeNi粉末粒度分别为300~150,150~100,100~74μm和小于74μm.研究了FeNi粒度对Cu/FeNi复合材料各种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FeNi粉末颗粒增大,材料的硬度、电阻率下降,而膨胀系数的变化规律则随Cu含量的不同而不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表明,FeNi颗粒和Cu颗粒中的Fe,Ni,Cu元素发生了互扩散,且随FeNi颗粒变小,互扩散量越大;而从金相照片又可知,FeNi颗粒较小时,易形成FeNi网络,FeNi颗粒较大时易形成Cu网络.本文分析认为,Cu/FeNi复合材料电导、硬度、热膨胀性能是由不同粒度情况下,材料形成Cu网络或FeNi网络和Fe,Ni,Cu互扩散的不同而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正电子湮没谱研究了不同离子数(F)/离子数(Cl)比BaFCl:Eu^2+系列粉末样品。实验结果表明:当晶体中的离子数(F)/离子数(Cl)〈1时,可以有效地产生F离子空位缺陷,当离子数(F)/离子数(Cl)比值在0.92附近的空位缺陷浓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应用金属蒸气法制备了三种金属含量比不同的Pd-Cu/C燃料电池电极。XRD和TEM测定结果表明Pd和Cu已形成合金,合金的颗粒很小,平均直径小于5nm。XPS和Auger能谱说明Pd和Cu均以零价态存在。极化曲线实验结果看出,随着催化剂中Cu比例增加,电极的催化活性略有增加.KOH溶液浓度(1~5摩尔/升)增大,电极活性随极化电流改变减小。  相似文献   

5.
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电子顺磁共振谱仪研究了Fe-Ni/Cu多层膜中的层间耦合和二维效应,以及它们对磁性的影响,对于Fe-Ni(3.0nm)/Cu多层膜,面内饱和场Hs,矫顽力Hc,剩磁比均随Cu层厚度作同步振荡变化,对于Fe-Ni(2.0nm)/Cu和Fe-Ni(3.0nm)/Cu多层膜,有效饱和磁化强度与共振线宽ΔH,随Cu层厚度作同步振荡变化。在它们的铁磁共振谱中,除了一致进动共振模外,还存在  相似文献   

6.
用射频交流溅射法制备了具有不同层厚的FeSi/Cu多层膜系列样品。通过铁磁共振谱测量发现:当Cu层厚度(dCu)小于15A时,FeSi层间发生交换耦合。室温饱和磁化强度测量发现:dCu<15A,磁化强度随dCu减小而明显下降。磁光克尔谱测量则表明:dCu<15A时,谱线出现异常。将上述三个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如下模型:dCu<15A,Cu层中传导电子被反向极化,并通过RKKY相互作用使FeSi层间  相似文献   

7.
采用喷射共沉积法制备了Al-Fe2O3及Al-CuO复合体,Fe和Cu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60%和5.50%.在热处理过程中,随着温度由600℃升高到800℃和1000℃,Fe3O4按Fe3O4FeOFe顺序被还原,得到Al-Fe/Al2O3复合材料,其中Fe以Al13Fe4相及AlFe相形式存在.Al2O3粒度为2~4μm均匀分布在基体中.Al/CuO复合体在900℃处理后,形成Al-Cu/Al2O3复合材料.文中对显微结构形成、反应进行的过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研究四种不同浓度Cu2+对金鱼摄食行为、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摘除嗅囊后摄食行为的改变,探讨其中毒的机理.实验结果:1)不同浓度Cu2+液对金鱼摄食行为呈抑制效应,抑制的程度随Cu2+浓度的增加而加深,表现为首次撞击食球的时间(下简称首次撞击时间)随着中毒的加深而推迟,摄食的频率亦随之降低.反映了中毒鱼学习记忆的能力都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减弱;2)中毒鱼体重增长率随Cu2+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甚至呈现负增长现象;3)摘除嗅囊鱼的摄食频率仅为正常的1/2,学习和记忆的能力也较差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的球径、转速、球料比和球磨介质等条件下,对多种微细粉末(Fe,Cr,Ni,Mo,C,WC和TiC)进行了一系列球磨试验.结果发现,采用高转速、大球料比、合适的球径以及湿磨状态可以改善球磨效果.另外,单质粉末的晶体结构类型是决定其球磨难易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金属碳化物,则主要归因于其脆性的影响.此外,还探讨了单质铁粉在球磨过程中粒度与时间的数学关系.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直流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人发中的Zn,Mn,Cu,Fe,Ca。讨论了Ca和Mg对Zn,Mn,Cu,Fe的干扰及对干扰的校正方法。对GBW09101进行了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吻合很好。对发样进行了实测和回收实验。Zn,Mn,Cu,Fe,Ca的回收率分别为92.9%~109%,92.0%~106%,94.0%~106%,94.0%~112%,89.3%~113%。  相似文献   

11.
碳纤维-铜、石墨-铜复合电刷材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粉末冶金法制造了碳纤维、石墨分布均匀的复合材料,测定了烧结温度、成分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提高WCu合金热导(TC值)的途径,采用4种不同纯度的铜,用熔渗工艺制备W15Cu(质量分数,%)复合材料试样,并用CO2激光仪测试熔渗试样的TC值.研究发现,铜相纯度的微小变化对WCu合金的TC值产生重大影响.并对铜相纯度影响WCu合金TC值的机制进行分析和探讨.实验证明,用99.9%的铜,并用适当的熔渗工艺,可以得到TC值为200W·m-1·K-1的W15Cu合金.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化学镀铜后的废液,改变条件,使施镀后的化学镀铜废液发生自相反应,得到的粉体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分析,结果表明产物是纳米铜粉,晶粒约25 nm.TEM照片显示所制备的Cu粉体呈球状.  相似文献   

14.
Cu块材及Cu膜的光学常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反射式动态椭圆偏振光谱技术对Cu块材、Cu薄膜及Cu厚膜的光学常数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Roberts块材、Johnson厚膜数据相比,不同方法得到Cu的光学常数在谱线形状上基本相似,但在数值上存在一定差别;在波长为250~830nm范围内,Cu块材和膜的折射率n与消光系数k分别在0.1~1.5和1.5~5.0之间;随膜厚增加,n值增大,k值减小;厚膜的n、k值与块材的更为接近。同时讨论了光学常数与微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直流磁控溅射制备Cu薄膜时,溅射功率和玻璃基片温度等工艺参数的变化对薄膜织构的影响.靶材采用质量分数大于99.9%的铜靶,溅射室内真空度低于1.7×10-4,在氩气为保护气体的氛围下制备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测试分析了薄膜的物相结构、表面组成、表面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玻璃基片温度升高,薄膜微观结构呈明显的差异.随着溅射功率的增大,溅射速率增大,薄膜织构减弱;当功率增大到200 W时,速率开始减小,织构开始增强.选择功率40 W、溅射气压0.5 Pa、衬底温度423 K和473 K的工艺参数,可获得表面结构平滑、致密和呈微小晶粒结构的薄膜.  相似文献   

16.
将Ce、Zr和Mn的硝酸盐溶液与双沉淀剂(NH4HCO3和NH3·H2O)并流共沉淀,制得Ce-Zr-Mn-O载体,然后用等体积浸渍法分别负载上Cu和Mn,制得Cu/Ce-Zr-Mn-O催化剂,然后考察该催化剂对CO和NO的催化转化性能,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研究催化剂活性与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Cu0.07/Ce0.2Zr0.8Mn0.05O2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CO和NO的起燃温度T50(转化率达到50%时的温度)都较低,分别为88℃和223℃;当温度达到350℃时,CO和NO均能完全转化.  相似文献   

17.
铬天青S-CTMAB双峰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7.5~9.0时,采用双峰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u与铬天青S(CAS)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存在下形成的绿色三元络合物.结果表明,试剂和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20 nm和624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2×105L.mol-1.cm-1,灵敏度比单波长分光光度法提高了1.3倍,铜浓度在0~20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对钢样中的铜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铜在鸭跖草细胞内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用差速离心法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分析了Cu在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根、茎、叶的亚细胞分布及贮存形态.结果表明,细胞壁是鸭跖草根中Cu结合的主要位点,其次为含核糖核蛋白体的细胞溶质部分,而在叶中,Cu主要分布在含核糖核蛋白体的细胞溶质部分中,其次分布在含细胞壁部分;茎中,随着外界Cu浓度的提高,Cu向细胞壁部分的分配减少,而向含核糖核蛋白体的细胞溶质部分的分配增加.根、茎、叶中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结合Cu量较少.在各种形态铜中,根部以去离子水提取态占优势,茎部和叶部,以去离子水和乙醇两种提取态占优势,其它结合形态的Cu在根中比例较低,在茎、叶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显示鸭跖草体内Cu的分布特征和形态特征与其耐性和富集Cu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金属铜空心微纳米球可望在微电子、微系统和生命科学等诸多前沿领域中发挥更为重大的作用。文章采用一种简单的液相还原方法,在通氨气保护的条件下,用水合肼还原乙酸铜,制备出粒径400 nm左右的铜空心球,采用TEM、SEM和XRD等方法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回流温度、还原剂用量对产物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铆钉法”制备了Al/Cu曲面接触扩散偶,用彩色金相、显微硬度测试方法对其界面区域进行了观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对相层数量起主要作用,并和保温时间一起影响扩散溶解层厚度。在873 K,823~723 K,623 K扩散偶的扩散溶解层分别由4个,3个,1个相组成,在Al/Cu扩散偶中各相层的硬度由铜侧相向铝侧相逐渐增大并在出现硬度峰值后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