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绚丽璀璨,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传世和近年发现的大量青铜器表明,青铜器自身有着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自夏、商、周至秦、汉整个青铜器发展史,大约可以分为十三期,即夏为二里头文化期,商、西周、春秋各为早、中、晚三期,战国分作早期和中、晚二期。秦、汉为青铜器发展史的余晖。中国的青铜器其奇异的形制、精湛的铸工、华丽的纹样、恢弘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2.
黄剑 《科技资讯》2011,(21):234-234
中国古代青铜器主要是指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这个时期的青铜器因为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并且许多的青铜器上刻有铭文,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而青铜器的研究自宋代金石学产生到现在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今天,中国古代青铜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许多价值连城的青铜器的出土使得青铜器的收藏也炙手可热,因此对青铜器的鉴定也就有了一个比较高级的定制,本文就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鉴定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文化种类多种多样。早在夏朝时期就出现了青铜器,并在随后的商、西周乃至春秋战国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文化艺术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商周青铜器作为我国古代青铜器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时期的青铜器具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一直是青铜器研究界的研究重点,对其研究从来没有中断过。商周青铜器纹样发展经历了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着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青铜文化中的技术美及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几件典型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分析,揭示了青铜器的形式与技术之美,通过对青铜器的具体形态、色彩及纹饰产生的技术的描述,揭示了青铜文化技术美和形式美的同一。  相似文献   

5.
在对适合于中国青铜器的修复理念进行认识、总结的前提下,完成江苏东海县博物馆破碎青铜甬钟的修复。修复过程中,通过借鉴古代青铜器造型工艺和青铜器传统修复工艺,并使用新的修复材料,对现有修复技术进行改进。进而通过这一修复案例,试对现代修复理念与中国青铜器的传统修复的契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青铜器在商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在众多青铜器中纹饰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的纹饰装饰着各种青铜器,起到不同的社会作用。在众多纹饰中主要的有饕餮纹、夔龙纹等,还有云雷纹、涡纹等其他纹饰,这些纹饰在各种场合中起到重要的主要,服务于商代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青铜器在商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在众多青铜器中纹饰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的纹饰装饰着各种青铜器,起到不同的社会作用。在众多纹饰中主要的有饕餮纹、夔龙纹等,还有云雷纹、涡纹等其他纹饰,这些纹饰在各种场合中起到重要的主要,服务于商代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青铜文物的化学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青铜器的成份、腐蚀机理等角度,对青铜器的保护、防腐蚀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青铜文物保护的几种物理和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青铜器锈蚀标识在青铜器保护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青铜器锈蚀标识以人工标识为主,但是,由于该青铜器锈蚀较为混杂,不易识别,也会因个人经验差异出现标注不一致等问题。因此,该文提出了一种青铜器锈蚀智能标识方法,即基于分组LSTM与CNN的标识方法(multi-group LSTM and CNN,MGLC)。该方法对青铜器高光谱图像设计了一种端到端的网络,该网络在CNN网络的基础上引入了多分组策略的LSTM网络,CNN网络可以提取丰富的空间信息,多分组策略的LSTM可以探索光谱的上下文信息,MGLC网络有效地结合了青铜器高光谱图像的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实验表明,该方法在青铜器锈蚀类别的智能标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出土青铜器的锈蚀因素及其防护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出土后青铜器的腐蚀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深入考察了青铜粉状锈(即青铜病)的生成条件和影响因素.通过实验验证了存放出土青铜器的周围环境、温度、和湿度与青铜病产生的关系,并指出存放温度的增加对青铜粉状锈的生成有促进作用.对于青铜病的防治,阐述了青铜器的除锈方法和保护措施。并介绍了有关清除青铜粉状锈的一些新方法,进而对出土青铜器的保护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青铜器主要是指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工艺精美,许多器物上还有铭文,是古代文物中的一大门类,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自宋代金石学产生以来,成为金石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今天,对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已经成为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青铜器学。中国古代青铜器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科学考古发掘的出土品,另一部分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世品。传世品数量甚大,其中有许多精品,例如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大盂鼎和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人们以为宁乡出土青铜器的历史是从四羊方尊开始的,实际上宁乡出土青铜器历史至少可早至康熙九年(1670)。据相关资料记载,解放前宁乡出土的青铜器有十五件,其中晚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六件,除1938年黄材出土的四羊方尊外,还有道光十六年(1836)朱石桥出土的三件铜钟、道光二十四年(1844)沩山出土的周觚棱壶以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毛公桥出土的“父乙”窝纹。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氯离子荧光SiO2纳米传感器与聚乙烯醇的复合,制备了分析特性优异的纳米复合膜材料,并成功地用于青铜器表面氯离子的荧光传感分析.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荧光光谱、荧光显微成像等对纳米粒子传感器的结构和性质、纳米复合膜与青铜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显示,纳米复合膜能有效的在青铜器表面成膜、无损传感青铜器表面氯离子,且在分析完成后易于从文物表面除去,实现了对文物的无损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古铜币表面的氯离子进行显微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利用植硅石示踪九连墩战国楚墓出土青铜器产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青铜器内所残留的泥芯出发,探讨利用泥芯中的植硅石示踪青铜器产地的可行性.在选取九连墩楚墓出土的不同风格青铜器的泥芯中提取植硅石进行分析,发现其植硅石组合存在明显的差异;青铜器残留的泥芯是唯一可能直接反映其产地(铸造地)的信息载体,而其中的植硅石组合特征可能是最有效的判别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作为商周文化重要载体的青铜器,其幻想动物纹通常分为兽面纹、夔龙纹、神鸟纹三大类,它们流行的时间及特点各不相同。商周青铜器幻想动物纹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狰狞恐怖之美和朴素流畅之美。此外,商周青铜器幻想动物纹还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即商周先民对上帝、祖先神、自然神的崇拜;商周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艺术上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16.
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早商青铜器的研究逐渐涉及商代社会方方面面,正所谓“透物见人”。早商青铜器的丰富造型、华丽装饰,蕴涵着那个时代人们复杂的宗教、政治、审美等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7.
配合近几年对秦俑一号铜车马的修复工作,对铜车马构件材质、金银器及其锈蚀产物、彩绘、涂层作了系统的 X 射线衍射分析。通过揭示的青铜器从里到外自发锈蚀的实验规律和反应热力学研究,推出了青铜器主要锈蚀途径( Cu2 O 途径)的反应过程方程式,并通过和银器的锈蚀比较, 提出了青铜器文物保护的侧重点在于防潮。对马身白色涂层羟基磷灰石的来源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出土地点相距较远的殷商青铜器具有相似的铅同住素组成特征,却与周代以后的青铜器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异常铅同位素组成的殷商青铜器,其资源产地却是一个谜。地质、地球化学与考古学的多学科综合研究,特别是铅同位素示踪方法的应用可能是解开这个谜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利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甘肃礼县、陕西陇县、宝鸡、凤翔出土的春秋时期秦青铜器中微量元素.研究发现:青铜器物不同组成部分所用原料是相同的,同一器物本体和补块使用了同样的原料.因子分析显示礼县、陇县、宝鸡和凤翔四个地区秦青铜器中的微量元素组成无显著差异,说明秦人可能已经拥有独立的矿冶和青铜制造业,而且有着比较稳定的矿料来源.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具有的特点,为测试青铜器残存基体中的微量元素提供了非常好的测试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春秋时期秦人历史文化研究的内容,也为研究文物微区的微量元素组成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广汉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大量青铜器显示出早期巴蜀文明的独特风格,代表了我国商周时代青铜器铸造艺术的另一个高度.三星堆青铜器在造型方面像生描摹和夸张变异共用,多数器物呈现出高瘦的特质;在纹饰方面则显现出附属像生性和抽象像生性,并且在中原地区青铜器纹饰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发展;在审美风格方面,以磅礴壮阔的气势和奇谲神秘的气息展示出其独特之处,在富于变化的同时显示出统一多元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