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纯转动拉曼光电雷达系统通过接收和分析与大气分子相互作用后产生的特定量子数的拉曼回波信号反演出温度,然而拉曼位移很小且信号又很微弱,要从复杂的回波信号中分离出我们所需要拉曼信号必须用一个高精度的单色仪.本文介绍了高精度、高光谱分辨双光栅单色仪的一种设计方案,对闪耀光栅做了一系列模拟计算,对5级和6级闪耀分别做了对比,分析表明选择第6级闪耀最为合理;其精度能够很好的满足实际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2.
快速傅里叶变换在喇曼光谱信号噪声平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处理水的普通喇曼散射光谱信号,实现对其干扰噪声的抑制,获得信噪比较高的喇曼光谱.结果表明,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弱信号源的目标信号和噪声信号的频谱,针对实验获得的弱信号喇曼光谱进行低通滤波和门限滤波,可以分别将具有高频和较低振幅的噪声信号去除,从而实现噪声平滑并获得高信噪比的喇曼光谱.  相似文献   

3.
利用群论方法对双原子分子的转动喇曼散射截面进行了研究,计算了转动喇曼散射的跃迁矩阵元,并且给出了N2和O2分子的转动喇曼散射的截面,计算结果与实验较好符合。  相似文献   

4.
我们通过铯蒸汽中6S能级到7S能级的受激电子喇曼散射过程,获得了处在2.85μm到3.18μm 红外区的可调谐相干辐射。本文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可调谐红外激光系统和可调谐相干红外辐射的一些性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脉宽20ps、脉冲序列能量约40mJ的锁模Nd:YAG线偏激光泵浦高压氢,在365至605nm范围内获得的70余条受激喇曼散射(SRS)谱线.经分析,这些谱线分别与氢的振动喇曼频移4156cm~(-1)和4144.2cm~(-1)的一些反斯托克斯(AS)谱线及由它们激励产生的各阶转动SRS谱线(转动喇曼频移为587cm~(-1))相对应.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闪耀光栅衍射图样的二维展示,强调了单槽衍射"零级"的意义。首次用三维图演示了特定条件下闪耀光栅仅有一序光谱呈现,入射光波长取闪耀波长时谱线强度有最大值存在,离开闪耀波长时强度逐渐下降;随着入射光波长范围的扩大甚至会出现多序光谱的重叠。  相似文献   

7.
闪耀光栅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随着硅微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制作硅光栅技术的提高,闪耀光栅的制作变得更为容易[1,15].由于闪耀光栅具有零级分光的特性,使得它的应用研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在阐述闪耀光栅原理之后,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闪耀光栅在单色仪、精密测量、激光整形、显示技术、光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情况[5,6,10,15,16,18-20],并就其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近红外激发的付里叶变换喇曼光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吸引了人们对其应用研究的兴趣.本文将该技术与表面增强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付里叶变换表面增强喇曼散射(NIRSERS)技术应用于高荧光量子产额分子的喇曼研究中,获得了其高质量的NIRSERS谱.本文的目的是淬灭荧光,进一步提高喇曼灵敏度,获得研究具有强荧光干扰的生物药物分子的SERS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受激喇曼散射(SRS)的机理,总结了受激喇曼散射的主要特点,着重阐述它对光纤通信系统产生的影响,并针对光纤通信中受激喇曼散射的串扰特性和自感受激散射,要求信道功率要尽可能小于阈值功率,从而克服受激喇曼散射光纤通信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全息记录系统中利用光栅的衍射特性,从理论上对光栅分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衍射分光与光栅频率N的关系,并从实验上对光栅分光和半透半反分光等进行比较,总结了光栅分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同步辐射球面闪耀光栅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球面闪耀光栅是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光化学光束线中 1米Seya Namioka单色仪中最重要的色散光学元件 .用于真空紫外波段同步辐射光束线中的球面闪耀光栅的特点是基坯体积大 (直径 6 3.5mm ,曲率半径 1 0 0 0mm ,厚 1 3.5mm) ,闪耀角小 ( 0 .3°~ 8°) .我们曾研制过表面镀铝的熔石英球面闪耀光栅 ,受检测手段的限制 ,最终的结果不太理想[1] .本文引入反应离子刻蚀进行光刻胶灰化处理新技术 ,成功地制作了每毫米 1 2 0 0线、闪耀波长为 1 30nm的锯齿槽形光栅 .这一闪耀光栅已达到实用水平并替代价格昂贵的进口光栅 .1 球…  相似文献   

12.
A new micro programmable blazed grating (μPBG) was designed, fabricated and characterized using the two-layer polysilicon surface micromachining process. The μPBG presented is simple in structure and has the capability of continuous spectral tuning for a wide wavelength range. To maximize the operational blazed angle, dimple structure was adopted as the key component for grating slats, and its height was close to the air gap. By the measurements, the developed μPBG sample can reach a maximum blazed angle of ~5.19° at a driving voltage of 112 V. Accordingly, the blazed wavelength can reach a mid-infrared wavelength of 4.88 μm. Then, a preliminary experiment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multispectral imaging by using the developed μPBG as the core dispersing element was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are encouraging.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multi- spectral imaging are discussed,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also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单色仪设计并搭建了一套测量反射体积光栅衍射效率的装置,其具有简便准确、自动扣除底数、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较好地解决了反射光栅衍射效率的测量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变包含角平面光栅单色器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设计并研制了上海光源软X 射线谱学显微光束线站的变包含角平面光栅单色器, 经过精密加工调试, 保证了扫描系统的转角重复精度; 采用多孔腔内部通道水冷方法, 控制了镜子表面热变形; 完成真空箱体大尺寸方法兰加工与密封, 达到了单色器工作所需的超高真空. 通过上述关键部件的精确掌控, 确保了单色器主要性能——光子能量范围、能量分辨率和能量重复性, 均优于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自动测试平面光栅光谱衍射效率曲线的新方法.分析表明,该方法不仅可实现平面光栅衍射效率曲线的快速自动测量,并有效地消除光源强度波动的影响,而且可同时适用于绝对光谱衍射效率和相对光谱衍射效率的自动测试,其测试速度和精度比一般方法提高一倍.  相似文献   

16.
刘红元  应承平 《科技信息》2009,(29):I0409-I0410
本文从理论上解决的红外探测器相对光谱响应(单色仪)的溯源,利用激光器代替光源,产生单色光。根据单缝衍射和多光束干涉的原理可知,当光垂直入射到光栅面上时,则透过各狭缝的光线因衍射向各个方向传播,经会聚镜会聚后多光束发生干涉,并在其焦平面上形成一系列对称排列的明条纹,这些明条纹的波长以单色光的倍数递增,这样我们通过旋转光栅,就可以在输出端得到需要的波长。这样也解决了多个光源的问题,只要信噪比足够大,选择合适的激光器代替光源,就可以解决单色仪整个波段的溯源性。  相似文献   

17.
运用菲涅耳双棱镜法在单色光中获取干涉条纹的原理,设计圆锥线性元件,并利用线性元件制作圆光栅,给出了光强分布情况和制作条件与步骤.该方法制作效率高,成本低,制作方法便捷,杂散光低、刻划面积大、槽密度高、消像差并在较宽光谱范围内衍射效率变化平稳.  相似文献   

18.
提出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制作闪耀光栅产生光学势阱的新方案,优化设计光栅的相位变化参数,用单束激光照明,产生3×3和4×4等光强光学势阱阵列.根据现有空间光调制器性能和尺寸,模拟设计光栅,计算光阱阵列光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所产生的光阱阵列中各光阱具有较高的峰值光强和光强梯度,且光强分布均匀;对冷原子或冷分子囚禁有较高的光学偶极势和较强的偶极力,在原子光学晶格的实验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