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高新区阶段发展理论,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正处在由产业主导中期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过渡。高新区“二次创业”过程也是园区实现“五个转变”的过程。首先,园区要从注重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的外延式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其次,园区要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第三,园区要努力实现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转变;第四,园区要推动产业发展规模由小而分散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转变;第五,园区要从逐步、积累式改革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新体制、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2.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心政策调研与统计处闫耀民副处长:国家高新区为科技创业者进入市场营造了一个安全、高效的发展环境,并能将分散的科技资源聚集起来形成合力。国家高新区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300家。每年有超过7000家科技小企业在高新区成立。国家高新区发展要实现由产业集聚到产业集群以及由低端向高端的突破,必须围绕技术创业和集群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  相似文献   

3.
《广东科技》2017,26(1)
<正>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照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的定位要求,立足于创新创业体系建设实际,明确园区孵化载体建设工作思路,制订了符合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的规划布局,以政府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主导,鼓励民营等多元化投资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逐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加速—产业"的科技企业成长氛围。目前,由政府投资建设的有肇庆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和肇庆高新区创新创业科学园;由区管委会、长春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应当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高新区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抓手和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先行区,在调结构、转方式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山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孵化育成体系建设、重点科技企业服务,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中山赛区)为抓手,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生物医药行业赛为特色,大力挖掘优秀科创企业,搭建投贷联动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对接、汇聚整合各方力量,构建良好科技金融服务生态,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有力促进了中山本土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国家高新区在新时期促进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地位,并结合高新区的发展经验和现状,从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创新型人才战略、拓宽科技融资渠道以及发展产业集群等方面就如何提升高新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广东科技》2006,(12):17-17
围绕“主题产业”营造特色创新环境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管理模式,在体制上有别于众多由政府领导的高新区,在体制首先进行了适应市场和企业服务的管理创新。中山高新区以集成创新、引进吸收创新为主要手段,认真筹划产业布局,围绕“主题”产业,精心运营产业园区,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将创新的思维贯穿到开发区发展的每个环节,将科技的理念融八到产业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1月4日,韶关高新区科技产业发展推进大会正式召开。会上,一批入孵企业与合作平台同韶关市举行了签约,大会还举行了电子信息、新材料、医药健康等3个产业创新创业基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园、文化创意众创空间、科技综合服务中心等平台载体的揭牌仪式。作为广东的北大门,多年来韶关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将韶关高新区作为全市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高新区,在粤北奏响了"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的发展乐章。  相似文献   

9.
应急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我国先后出台多项政策进行扶持,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不成熟,在标准制定、产业协同、科技创新、社会化等领域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应急产业科技创新方面还较为薄弱,整合力度不强,社会参与度较低。国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创新创业是提升应急产业科技能力的有效手段,是推动应急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本文以应急产业国内外发展现状、科技创新现行模式及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分析创新创业对应急产业科技能力提升的核心作用并找出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基于产业链协同的应急产业"双创"模式和支撑能力,为应急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应急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我国先后出台多项政策进行扶持,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不成熟,在标准制定、产业协同、科技创新、社会化等领域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应急产业科技创新方面还较为薄弱,整合力度不强,社会参与度较低。国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创新创业是提升应急产业科技能力的有效手段,是推动应急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本文以应急产业国内外发展现状、科技创新现行模式及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分析创新创业对应急产业科技能力提升的核心作用并找出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基于产业链协同的应急产业"双创"模式和支撑能力,为应急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东科技》2021,30(4)
正回顾高新区30年的发展,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高新区本身就是改革开放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高新区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就要把理顺体制、创新机制作为保障。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国际间围绕创新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高新区要把握时代特征,以发展新经济、创造新供给为核心,不断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探索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从今年起,我市将围绕产业升级、企业生根、产品创牌,大力实施以“自主创新、自创品牌、自我创业”为主题的“三自”创新战略,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完善创新体系为中心.以健全创新机制为动力,以优化创新环境为基础,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要突出两个抓手: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技》2003,(10):63-64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突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科技创新、特色园区和人才高地建设等重点工作,着力“构筑天堂硅谷,建设科技新城”。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新创业 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不断壮大 累计进区企业1275家,其中332家被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  相似文献   

14.
叶青  冯志伟 《广东科技》2016,(13):38-40
广州高新区一直以来在国家级高新区中保持领先优势,已成为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区,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州高新区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广东科技》2008,(9):67-69
在高新区的“二次创业”进程中,高新区的发展需要更多地转向内涵、高度集约和科技创新方向。为此,佛山高新区加快了构筑综合创新体系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和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高新区是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是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是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是高新区的根本宗旨.加强科技创新是高新区建设发展的首要任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高新区履行职能的根本要求。高新区在科技创新中承担着责无旁贷的重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肩负着重大的时代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产业创新动力发挥作用离不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而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在根植性、协同性、可塑性等许多方面有着显著共通。产业创新政策对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天津高新区一直重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产业创新政策体系尚需提升。结合高新区产业创新发展实际,从需求导向科技经济融合模式、激发企业内部创新活力、盘活产业创新资源和科技创新大数据运用4个方面,提出了高新区产业创新政策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信息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娟 《安徽科技》2010,(10):26-27
继科技部、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准将合肥高新区纳入为第二批国家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城市(区),成为进入试点的第三家国家级高新区以来,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大力推动全区科技保险创新发展,积极探索科技保险工作新模式,广泛宣传和动员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参与科技保险,充分发挥了保险工具对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保障与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华东科技》2011,(12):48-48
11月26日,山东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隆重举行建设推进大会,宣告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临沂高新区1992年10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没立。建区以来,大力实施“科技兴区、创新强区、工业立区”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立区之本,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国家高新区是江苏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推动高新区实施“二次创业,”不断优化高新区创业环境,建立新型研发体系,是提升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全省科技创新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