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并流滴定沉淀法制备了新型材料铈锆铝,利用氮气吸附法考察了制备过程中沉淀剂和滴定速率对材料比表面积和孔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碳酸铵—氨水为混合沉淀剂,pH值从9调到10时,材料样品比表面积和孔容最大,抗老化性能最好,1 000℃老化后材料样品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分别为95 m2/g、0.31 mL/g、10.2 nm,属于介孔材料.  相似文献   

2.
Pd对Cu/ZnO催化甘油氢解制取1,2-丙二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负载微量Pd的Pd/Cu/ZnO (n(Cu)/n(Zn)=1/1.4)催化剂,采用H2程序升温还原 (H2TPR)、N2O吸附和H2吸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Pd/Cu/ZnO催化甘油氢解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引入微量Pd降低了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增强了催化剂氢吸附性能,但对催化剂活性Cu表面积的影响较小,有效地提高了催化剂上甘油氢解反应的稳定性.从Pd表面溢流到Cu表面的活化氢原子降低了H2O对催化剂活性Cu的氧化.  相似文献   

3.
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一类固溶体型NixMg1-xO纳米催化剂.该类催化剂用于甲烷催化分解合成碳纳米管(CNTs)显示出优良的性能.催化剂的制备优化研究揭示,催化剂的金属元素组成、氧化前驱物的焙烧和还原的温度对催化剂的性能有强烈的影响.在经优化的制备条件(n(Ni)∶n(Mg)=0.5:0.5,焙烧温度873 K,H2-还原温度973 K)下制备的Ni0.5Mg0.5O催化剂上,在经优化的制管反应条件(873 K,甲烷原料气GHSV=5×104mL/(h.g))下,反应2 h的CNTs产物的产率达到14.5 g/g.  相似文献   

4.
选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Cu/Mn/Ce摩尔比的铜锰铈氧化物催化剂,采用催化氧化法降解甲苯,对其理化进行了XRF、BET、XRD、H2-TPR表征。材料制备时在Cu/(Mn+Ce)摩尔比恒定的前提下用Mn元素取代Ce元素,考察其材料表征结果与催化降解甲苯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加入的Mn元素将与Cu元素结合形成新的表面活性中心,并在CeO2的作用下高度分散,有利于催化剂上氧的移动性,从而提高催化剂催化氧化甲苯活性。结果显示,当Cu/Mn/Ce摩尔比为1∶1∶3时所合成催化剂催化氧化甲苯的性能最佳,T90为193℃。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制备方式得到了三种MgFe复合氧化物和混合物 ,即机械混合的Fe2 O3 +MgO ;以MgO为载体 ,浸渍法制备的Fe2 O3 /MgO ;以MgFe水滑石类为前驱体 ,经焙烧制得MgFeOx.分别测定了三种材料对SO2 氧化吸附的速率和硫容量 ,发现MgFeOx 脱硫性能最好 ,硫容量达到 1.4gSO2 / (g吸附剂 ) .通过BET ,XRD和IR的表征 ,分析了材料脱硫性能好的原因 ,主要是高度分散状态的MgFeOx 中Mg和Fe的协同作用 ,Fe3 + 起到了催化氧化的作用 ,Mg是吸附中心 ,氧化和吸附的耦合加快了MgFeOx 对SO2 的吸附速率 ,增加了硫容量  相似文献   

6.
CoMgAlO催化剂对烟道气中SO2和NO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共沉淀法和浸溃法制备CoMgAlO催化剂,并于常压下氧化吸附烟道气中的SO2和NO.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对烟道气中的SO2和NO均具有良好的氧化吸附效果,且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优于浸渍法.文中同时探讨了焙烧温度、活性组分添加量和吸附温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当焙烧温度为550℃、Co含量为10%(质量分数)、吸附温度为120℃时,由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对SO2和NO的吸附量最大,1g催化剂能同时吸附1.36mmolSO2和0.223mmolNO.  相似文献   

7.
以Cu60Zn30Al10催化剂为研究对象,考察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还原方法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并流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适宜的焙烧温度是450—550℃;对甲醇催化氧化重整反应,用H2还原和用甲醇和水蒸汽还原所得催化剂的活性及反应诱导期基本相同;但对甲醇水蒸汽重整反应,用H2还原时催化剂的活性较好,反应诱导期短。  相似文献   

8.
Cu/Ce-Ti-PILC上丙烯选择催化还原NO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铈钛共交联剂对蒙脱土进行柱撑,制备铈钛共交联粘土(Ce-Ti-PILC),并以其为载体,制备了应用于C3H6选择还原NO催化荆Cu/Ce-Ti-PILC.考察了(Ce Ti)/clay比、制备方法、活性组分、Cu含量、催化剂焙烧温度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用比表面、N2吸附/脱附等温线、XRD、孔径分布及TPR等表征方法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 Ti)/clay比为15 mmol·g-1,采用浸渍法,活性组分Cu负载量为3(wt)%,催化剂焙烧温度为500℃,空速25 000 h-1时,Cu/Ce-Ti-PILC在250℃使NO转化率达到最大值71.21%.  相似文献   

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氧化铕(Eu2O3)促进的Cu-ZnO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N2O脉冲吸附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催化剂物化性质进行表征,考察了它们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中甘油氢解反应的催化性能,讨论了反应液中水的质量分数及还原温度对Eu2O3促进的Cu-ZnO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Eu2O3不改变甘油氢解反应的产物分布,但能显著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减少反应液中水含量及降低还原温度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稀土Eu2O3能够增强Cu-ZnO的抗水氧化能力,使催化剂表面Cu0难被水氧化而不易失活.  相似文献   

10.
王跃  张凯琳  卓欧  李凝 《广西科学》2011,18(4):348-351
采用共沉淀制备方法分别制备Au/Al2O3、Au/ZnO、Au/CeO2、Au/Fe2O3催化剂,考察不同载体对乙醇部分氧化制氢性能的影响,并用XRD、H2-TPR、H2-TPD等对各催化剂的晶相结构、表面还原性、吸附性能等进行表征,考察载体对Au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对Au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H2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H2O2的氨基酸包合物固体,应用于水产养殖中的营养剂和增氧剂。方法采用共沉淀法,H2O2在NaCl存在下可以与Na2SO4形成稳定的加合物,利用该性质,用H2O2来包合氨基酸,进而形成H2O2和氨基酸的包合物。结果通过实验确定的最佳优选工艺为:30%H2O2溶液与Na2SO4的投料比(V/m)为50mL∶64g,加复合氨基酸20mL,制备温度为15℃;加入8g NaCl和0.16g复合稳定剂;100℃干燥30min;制得包含物中含有H2O210%,氨基酸含量为0.45%。结论上述方法制得的H2O2-氨基酸包含物适宜于作为水产养殖使用的营养剂和增氧剂,而且具有便于储藏,使用方便之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固相反应法和溶胶凝胶法在不同制备参数下制备了载氧体YBaCo_4O_(7+δ)(Y114相),利用XRD检测了样品的物相组成,使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制备参数对Y114相中低温条件下氧储存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固相反应法制备的Y114相样品的中低温氧储存能力强于溶胶凝胶法;二次煅烧20 h样品的中低温氧储存能力更强;以固相反应法制备,在1 150℃二次煅烧20 h、炉冷冷却样品的非化学计量氧δ值为0.89;以溶胶凝胶法制备,在1 050℃下二次煅烧20 h、空冷冷却样品的δ值为0.83.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化学链气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其过程中载氧体能够起到载氧、载热和催化的作用。为了提高载氧体的氧化还原特性,同时提高生物质气化得到合成气的产率,研究了机械混合法和浸渍法制备的Fe/CaO载氧体在生物质化学链气化过程中的作用。制备了不同Fe负载量的Fe/CaO载氧体,对其进行了XRD、CO2-TPD和H2-TPR表征以分析其物理化学性能。随着Fe负载量的增大,载氧体的还原性增强,同时CO2吸收性减弱。在固定床装置上对其反应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50 ℃时,随着Fe负载量增大,气体转化率逐渐增大,CO2和CO的产气量逐渐增大,H2的产气量减少。当Fe负载量为40%得到的载氧体能够得到最大合成气产量453.4 mL,H2和CO的产气量分别为146.6 mL和306.8 mL。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aKFeMoO6化合物的前驱体,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氢气与氩气体积比的条件下合成了LaKFeMoO6.利用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对该化合物进行了晶体结构和磁学性能的表征. 结果表明,在800,830,850 ℃和不同的氢气体积分数下都可以形成双钙钛矿型化合物.然而在800 ℃烧结的样品其磁性受氢气体积分数的影响较小,在830,850 ℃烧结的样品受氢气体积分数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以云母为基质,TiCl4为原料,采用强迫水解法制备了云母钛前驱体;再以Co(NO3)2.6H2O和Al(NO3)3.9H2O为原料,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尖晶石型CoAl2O4,并将其包覆在云母钛前驱体上,制备出蓝色云母钛珠光颜料.采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并对产品进行了性能测定.蓝色云母钛珠光颜料表面包覆了金红石型TiO2和尖晶石型CoAl2O4,具有较好的珠光光泽并且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波辐照法合成了α-四(4-羧基苯氧基)酞菁锌(ZnPc),以UV-Vis,FT-IR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以碘量法测定了产物的单线态氧量子产率。结果表明:以2mL 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0.4mL 1, 8二氮杂二环[5, 4, 0]十一碳-7-烯(DBU)为催化剂,0.1g 3-4-羧基苯氧基邻苯二甲腈及0.03g ZnCl 2,800W微波辐照180s后,可得到产率为75.3%的ZnPc,比传统加热合成产率提高了403%。对1, 3二苯基苯并呋喃(DPBF)光漂白实验表明,所合成的ZnPc具有较高的单线态量子产率、光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在氮化镓中添加其他元素,有可能使其宽禁带变窄,从而提高其作为光催化剂的光利用效率.在1123K的氮化温度下,用氧化镓(Ga2O3)和氧化锌(ZnO)粉末与流动的NH3反应900min制备出黄色的氮化镓与氧化锌的固溶体Gal-xZnxNO探讨了制备工艺对所得粉体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研究Gal-xZnxNO的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能.所得Gal-xZnxNO的粉末呈六角纤锌矿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该物质的吸收峰位于可见光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氢化非晶氮化硅薄膜的光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螺旋波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HWP-CVD)技术以SiH4和N2为反应气体沉积了氮化硅(SiN)薄膜,利用傅里叶红外吸收谱(FTIR)、紫外-可见透射谱(UV-VIS)等对薄膜的键合结构、光学带隙等参量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HWP-CVD技术能在较低的衬底温度下制备低H含量的SiN薄膜,所沉积的薄膜主要表现为Si-N键合结构.适当提高N2/SiH4比例将有利于薄膜中H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以硝酸钇的水溶液为前驱体,在甲烷和空气的预混火焰中喷雾热分解制备得到了结晶度高、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纳米氧化钇粉体。考察了反应过程中形成火焰的混合气体流量比咖以及雾化气体流量对生成的氧化钇晶型和比表面积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混合气体流量比咖的增加,得到的氧化钇粉体的比表面积在西为0.48附近出现了一个最大值32m^2/g;雾化气体流量对氧化钇粉体的比表面积的影响不大,不同雾化气流量下制备得到的氧化钇粉体的比表面积为30~33m^2/g。  相似文献   

20.
采用均相沉淀法,以CO(NH2)2和(CH2)6N4为沉淀剂,Ce(NO3)3.6H2O,Sm2O3,Gd2O3为起始原料,经过700℃焙烧4.5h,分别制备了Sm,Gd掺杂及Sm和Gd共掺杂的CeO2基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BET等方法,对焙烧粉体的物相、形貌、晶粒尺寸及比表面积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对粉体的形貌和粒径进行有效控制;当混合金属离子总浓度为0.04mol/L,起始沉淀剂浓度为0.5mol/L,pH值为6.8时所得前驱体粉末经过焙烧,其产物为具有立方萤石型晶体结构及良好相纯度和结晶性、粒度分布为21~28nm的球形纳米粉体.该方法不失为低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