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用晶体场理论对新型稀磁半导体Zn_(1-x)Co_xSe和Zn_(1-x)Co_xS中Co ̄(2+)离子不同能级间的跃迁进行计算的结果。与实验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获得了相应的晶场参量D_q,Racah静电参量B,C和自旋-轨道耦合参数λ。本文对Zn_(1-x)Co_xSe和Zn_(1-x)Co_xS分别指认了观测到的Co ̄(2+)离子能级间的跃迁。对较低能级部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9种取代苯胺基亚胺二茂铁类化合物R-N=CHFc[R为_6H_(5_a_x_a(x=H,4 Br,4SO_3H,4OCH_3,2,4(NO_2)_2)和2,4(NO_2)_2C_6H_4NH]及5种取代苯亚甲基亚胺二茂铁类化合物x_n(2OH)C_6H_(4-n)。CH=N—Fc[x=H,5-Br,5-NO_2,5NO:5Br3,5(NO_2)_2]的制备,测定了它们的紫外光谱,指定了谱带的归属,并对谱带的位移从理论上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3.
该文考察了d电子t2g轨道eg轨道局域性差别的影响,并计及Racah参量A对光谱跃迁的贡献,导出了3d^7电子组态在Td对称下的哈密顿矩阵公式。从理论上研究了Co^2+:MgGa2Se4中Co^2+离子的吸收光谱,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合成了八种新的茂基钕邻取代苯甲酸衍生物:Cp_(3-n)Nd[O_2CC_6H_4(0-Z)]_n(n=1,2;Z=OMe,Cl,Br,I;Cp=C_5H_5)。由于邻位取代基中配位原子X(O,Cl,Br,I)与中心Nd ̄(3+)之间具有配位作用,增加了铁的配位数及空间饱和性,提高了这类化合物的稳定性。这些化合物均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及光电子能谱鉴定。  相似文献   

5.
记B是由1,2,…,n的循环排列组成的集合,A_3(n)=maxmin(a_(i+1)+a_(i+2)+a_(i+3)),其中i=0,1,2,….n-1,a_(n+1)=a_1,a_(n+2)=a_2;ai取1.2,…,n中的任意值,i=1,2,…,n.本文讨论了A_3(n)的上界:除n=3,5.6外,当3|n-1时,A3(n)≤ ;当3|n时,A3(n)≤ ;当3|n+1时.A_3(n)≤.  相似文献   

6.
应用电子顺磁共振谱和偏振吸收光谱对产于美国犹他州的红绿柱石的颜色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柱石的深红色与Mn3+,Fe3+有关.顺磁共振谱中只出现3根Fe3+线,没有Mn2+的超精细结构线,表明Mn不是以Mn2+的形式存在.偏振吸收谱图中出现490,530nm(垂直C轴)和560nm(平行C轴)宽吸收带,前两者归因于Mn3+的自旋允许跃迁,后者与交换耦合离子对Mn3+→Fe3+相互作用有关.Mn3+,Fe3+等高价态离子的存在反映了红绿柱石形成于氧化环境  相似文献   

7.
采用EHT近似下的紧束缚能带结构方法,从能带结构、态密度和电荷分布等方面研究了Tl_2Ba_2CuO_6,Tl_2Ba_2CaCu_2O_8和Tl_2Ba_2Ca_2Cu_3O_(10)超导体系的电子结构.从2-2-0-1,2-2-1-2到2-2-2-3相,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及穿过费米面的能带数目相应增加.解释了随着单胞中Cu-O面数目的增加,超导转变温度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BO3)3-加入到(La,Ce)PO4:Tb中,一方面使Ce3+吸收峰位置随(BO3)3-加入浓度不同有规律性变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本文用X光电子谱测得了与后者相应的信息,讨论了Ce(3+)、Ce(4+)的共存,价态数比与(BO_3)3 ̄-的关系,从而解释了影响材料热稳定性机制。  相似文献   

9.
掺Er^3+/Yb^3+氟铝玻璃非辐射跃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了掺Er^3+/Yb^3+氟铝玻璃的吸收谱,在0.98μm附近,比掺Er^3+氟铝玻璃具有明显的吸收增强。用Judd-Ofelt理论得出了其光谱参量Ωλ(λ=2,4,6),并计算了有关能级的声子跃迁速率。  相似文献   

10.
在μ=0.10mol·1 ̄(-1)(LiClO_4)、pH=8.0对不同温度下[Fe(CN)_5H_2O]和[(NH_3)_5Co(OOCC_5H_4N)] ̄(2+)的内配位界电子转移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在25℃,双核配合物[(NH_3]_5Co(OOCC_5H_4N)Fe(CN)_5] ̄-的分子内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3.9×10 ̄(-1),分子内电子转移过程的活化焓和活化熵分别为89.5kJ·mol ̄(-1)和6.0J·mol ̄(-1)·K ̄(-1)最后对该反应的机理、速率常数和绝热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报导Eu_(1-x)Sr_xFeO_(3-y)(x=0.0~1.0)的固相反应法合成,测量了其X射线衍射及室温下的 ̄57FeMossbauer谱。实验结果表明,Sr掺入了EuFeO_3晶格,结构变化与掺杂量密切相关。室温下 ̄57FeMossbauer谱由一套反铁磁六线谱、一套顺磁双线谱和一套顺磁单线谱组成(X=0.2,0.4,0.6).处于立方相的Fe离子的IS介于Fe ̄3+和Fe ̄4+之间,可能参与电子跳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INDO/F方法,通过大量计算得到稀土离子La、(3+)Ce(3+)、Pr(3+)、Nd(3+)、Sm(3+)、Gd(3+)和CPAⅢ的络合位置,确定了稀土和CPAⅢ的配位位置及其对应光谱,并对其稳定性及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与实验有很好的一致。首次发现最大波长吸收峰对应的跃迁是电荷迁移光谱。偶氮氯磷Ⅲ(CPAⅢ)用于稀土测定具有性质稳定、酸效应小、对掩蔽剂不敏感、对于稀土的成络反应则具有对比度大、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能在更酸性的介质中显色的特点,本文对CPAⅢ与稀土元素形成络合物的电子结构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标题化合物Yb(Pi)_3(Bl5C5)_2·2H_2O·CH_3CN(I)及Y(Pi)_3(Bl5C5)_2·2H_2O·CH_3CN(Ⅱ)为同晶结构,均为3斜晶系,空间群为P-对晶体(I),a=12.753(1)A,b=13.810(2)A.c=19.609(2)A,α=81.37(3)°,β=71.58(3)°,γ=70.71(2)°,Z=2.D_c=1.468g·cm ̄(-3),μ=15.928cm ̄(-1)(MoKα),M_r=1471,04,F(000)=745,R=0.031,R_w=0.039;对晶体(Ⅱ),α=12.785(1)A,b=13.850(3)A,c=19.571(2)A,α=81.05(3)°,β=70.92(2)°,γ=70.62(3)°,Z=2,Dc=l.485g·cm ̄(-3),μ=10.441cm ̄(-1)(MoKα),M_r=1386.9l,F(000)=7l4,R=0.065,R_w=0.078.测定结果表明,中心稀土离子Yb ̄(3+)(或Y ̄(3+)直接与3个苦味酸阴离子和2个水分子配位,此水化镱(或钇)苦味酸盐通过水桥氢键与冠醚Bl5C5相联而形成一个大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14.
用单离子模型计算了Tm_2Fe_(17)C_x化合物中稀上离子Tm ̄(3+)的磁晶各向异性稳定能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并考虑到铁次晶格的易磁化面,最后算出了Tm_2Fe_(17)C_x自旋重取向温度与C原子含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scc—DV—x。法计算了Fe_3(CO)_9(μ_3─CO)(μ_3─S),Ru_3(CO)_9(μ_3─CO)(μ_3─S)和Os_3(CO)_9(μ_3─CO)(μ_3─S)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三个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分布明显分成若干组,费米能级的高低为Ⅱ>Ⅲ>Ⅰ,三分子的HOMO和LUMO能级组主要为M─Cb,M─S和M─M特征键,金属参与成键和反键轨道的主要成份是d轨道,并有比例较小的P轨道。三分子所带正电荷Ⅱ<Ⅲ<Ⅰ,与分子的电负性数据相一致,反馈π键的强度Ⅱ<Ⅲ<Ⅰ.在亲核反应中,亲核试剂首先与金属原子或端羰基的碳原子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6.
稀土(Dy,Gd)苯甲酸盐的红外和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合成了系列苯甲酸-镝-钆混合稀土配合物.由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Dy_(1-x)Gd_x)L_3(L=C_6H_5COO ̄-),通过FT-IR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中羧酸根离子红外吸收峰的特征和荧光发射光谱的特征.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表明,在三个羧酸根中,至少有一个羧酸根是通过螯合-桥式混合配位形式与稀土中心离子键合的.因此,Dy ̄(3+)离子在配合物中不是位于正八面体的中心,而是处于一个非对称中心的位置.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当DyL_3中部分Dy ̄(3+)离子被Gd ̄(3+)离子取代时,Dy ̄(3+)离子的特征荧光发射强度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Tl_2Ba_2Ca_2Cu_3O_x(简称2223)单相超导块材的制备工艺。X射线衍射谱的分析和交流磁化率测量结果表明,对于名义组分为Tl_2Ba_2Ca_2Cu_3O_x的配料,在相当宽的温度范围(875℃~950℃)内烧结都有2223相生成。在897℃烧结2h得到了纯的2223单相样品,其Tc(R=0)值达120K。  相似文献   

18.
在高Tc超导体Bi_1.6Pb_0.4Sr_2Ca_3Cu_4(1-x)Fe_4xOy中,我们发现由于Cu部分被Fe元素替代,其超导特性发生改变,样品的电阻——温度关系,交流磁化率——温度关系都与不同Fe含量有关。同时研究了得到铋系单相性好的超导材料的烧结工艺。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新型蓝色光致发光材料Ca8Mg(SiO4)4Cl2:Ce(3+),并对其进行了光谱测试.分析了Ce(3+)在Ca8Mg(SiO4)4Cl2晶体中应占据的晶体学格位.测试结果表明,在紫外光激发下,Ca8Mg(SiO4)4Cl2:Ce(3+)的发射光谱为一峰位在410nm~425nm之间的宽谱带,经分析确认作为发光中心的Ce(3+)占据Ca8Mg(SiO4)4Cl2晶体中多面体八配位的Ca(Ⅱ)格位.  相似文献   

20.
对Sn原子采用SDB-cc-pVTZ基组,O原子采用 6-311++G基组,利用密度泛函中的 B3P86方法对 SnO分子的基态结构进行了优化计算,并研究了外场对 SnO基态分子的键长、总能、电荷布居分布、能级分布、电偶极矩、谐振频率和红外谱强度的影响。并利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CIS DFT)方法研究了外电场对 SnO分子由基态到前 6个单重激发态跃迁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加电场范围内,随着正向电场 F的逐渐增大,基态分子的键长 Re先减小后增大,在 F=004a.u.时取得最小值 01796nm;总能先增大后减小,其在 F=003a.u.时取得最大值 -21448396eV;电偶极矩则先减小后增大,在 F=003a.u.时取得最小值 02124Debye;SnO基态分子的最高已占据轨道(HOMO)能量 EH和谐振频率逐渐增大;红外光谱强度、分子的最低未占空轨道(LUMO)能量EL和能隙 Eg则逐渐减小。外电场的大小与方向对跃迁电偶极矩、跃迁波长、激发能和振子强度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