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磷石膏中污染物可溶磷的溶出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磷石膏废渣中污染物可溶磷的淋溶、浸泡特性,考察了淋溶介质、浸泡时间、搅拌时间及浸泡温度等因素对可溶磷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系列的实验条件下,磷石膏中可溶磷均能被有效释放出来,说明磷石膏的长期堆放处置可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威胁。研究结果对磷石膏渣场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污染防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变化的淹水条件对土壤磷素释放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农业磷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机理,选择太湖流域宜兴稻麦轮作土,模拟了变化的淹水深度、水土比、不同酸度上覆淹水等,进行了淹水土壤磷释放研究.实验表明:土壤释磷量随淹水深度成比例增加,同一淹水深度土壤吸附/释放磷量出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实验得到一个临界水土比4:1,水土比小于4:1时,淹水中没有Fe2 溶出,且土壤磷释放缓慢,而水土比大于4:1时,磷释放强度增大,上覆淹水中开始出现Fe2 ,且随水土比增大而增加;碱性淹水条件时土壤释磷量大于酸性淹水条件时的释磷鼍,其中上覆水pH9.78时土壤释磷量最大,而pH3.7时土壤总铁和Fe2 释放量最大,但此时释磷量很低,表明淹水中水-土体系Fe2 -Fe2 氧化物氢氧化物胶体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林地土壤中闭蓄态磷转化为有效磷的转化效率,以淮河流域固始县意杨林灰潮土为例,开展了在不同低分子有机酸、酸浓度及反应时间下灰潮土壤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的释放及各形态磷,包括TP、无机磷(IP)、有机磷(OP)、Fe/Al-P和Ca-P的活化影响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苹果酸、柠檬酸及草酸对土壤TP释放率分别增长了180%、161%和217%。苹果酸和柠檬酸对土壤TP的平均活化率均在164%以上,而草酸则在中浓度时才表现出活化作用。3种低分子有机酸均能有效促进灰潮土磷的释放与活化,且释放作用和有机酸种类、浓度及实验处理时间密切相关,活化作用也与酸种类和酸浓度相关性显著,研究结果为磷肥的合理施用和土壤有效磷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太湖地区农田土壤大孔隙及胶体释放对有效磷下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验证农田土壤中大孔隙流及农业活动引起的胶体释放对磷素下渗污染地下水的影响,采用太湖地区农田土壤进行平行土柱试验。结果显示:模拟土壤胶体(质量浓度约为50 mg/L)释放情况时,土壤水流中胶体物质和有效磷的垂直迁移速度明显加快,土柱底部(100 cm深度)出流中有效磷的渗漏速率达到0.15 kg/(m2·d),比自然状态增大约15.4%;当土壤中存在约5%(体积分数)的大孔隙情况下,土柱底部的有效磷渗漏速率达到29.9 kg/(m2·d),大孔隙引起的优势流对胶体和有效磷的下渗起主导作用,而土壤胶体物质释放引起的辅助作用约占3.2%。土壤胶体释放对土壤p H和电导率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溶质的运移转化过程。太湖地区农田土壤中广泛存在大孔隙引起的优势流及农业耕作活动引起的土壤胶体释放,为有效磷垂直下渗提供了加速途径,对地下水磷污染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南宁市南湖沉积物磷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室内试验模拟法研究了南宁市南湖的沉积物中磷释放速度,释放量及影响南湖沉积物磷释放的各种环境因子,确定了南湖的内负荷,并探讨沉积物磷释放对南湖水质的影响,为南湖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解磷、解钾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土壤中解磷微生物和解钾微生物对土壤中无效磷和无效钾的分解和释放作用,归纳和总结了土壤中解磷微生物和解钾微生物的种类,对解磷微生物和解钾微生物的解磷机理和解钾机理进行了探讨,同时总结了解磷解钾微生物的应用效果,从而为解磷解钾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密云水库底质特征及吸附、释放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密云水库底质特征及其吸附和释放磷的有关实验,计算出底质对磷的最大吸附量,讨论了不同条件对磷释放的影响,分析了营养元素磷在底质与水体间的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苏南次生栎林土壤磷的固定及其抑制技术和需磷量的研究,表明栎林土壤对磷的固定作用强,磷的固定最大,固定率高,腐殖酸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对磷的固定作用,有利于增加肥效,提高磷肥利用率,根据土壤磷素固定状况探讨土壤磷肥需要量,合理施用磷肥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与释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实验研究黄河口水文站沉积物对黄河水磷的吸附释放过程和东海111号站位沉积物对海水磷的吸附释放过程,并模拟黄河沉积物在海水中磷的吸附释放过程,结果表明:底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相当迅速,无论是河泥还是海泥在24h均能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与沉积物的量和水中原有磷的浓度有关,在不同的pH条件下,沉积物对磷的吸附是有显著差别的。  相似文献   

10.
木质素对土壤吸磷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土壤对磷的等温吸收,研究了木质素对土壤吸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能够使土壤对磷的吸收量减少;随着磷的初始浓度地增加,加木质素与不加木质素处理土壤对磷的吸收量差异增大,这种差异在不同土壤间明显不同;C0=80mg/L时,供试土壤对磷的吸收量减少率分别为:红壤10.04%,黄壤9.80%,紫色土31.30%。  相似文献   

11.
有机碳源对生物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浓度乙酸盐和不同基质的有机碳源对序批式生物膜法生物除磷的影响以及磷的厌氧释放量和好氧吸收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为获得稳定良好的生物除磷效果,厌氧时间必须保证生物易降解有机物在厌氧过程基本去除,同时COD负荷也不能太低,还要满足反应器中生物量能够实现净增长。研究认为乙酸盐能够较好地刺激聚磷菌厌氧释磷达到过量生物除磷,磷的厌氧释放量和好氧吸收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为提高除磷效率必须保证足够的厌氧磷释放量。  相似文献   

12.
西安吴家坟秋季土壤的碳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西安呈家坟秋季土壤CO2释放量的监测,研究了影响土壤CO2释放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作用下,土壤CO2释放量变化的特点,总结出西安南郊地区秋季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主要随着温度而变化,即气温降低,土壤CO2释放量逐渐减少,在昼夜时段中,土壤CO2释放量也随温度变化,但相比温度变化有明显的滞后,大约滞后6h,且夜间释放量明显高于白天。  相似文献   

13.
磷石膏中富含磷、氟等有害物质,如迁移到周边环境中,可严重污染水体和土壤,故需要寻求经济可行的方法固定磷石膏中的有害物质.本文选择膨润土与沸石两种强吸附性材料,开展磷、氟污染物吸附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磷石膏污染物最大量释放条件时对应的磷石膏与去离子水的最佳固液比为1:70,最佳振荡时长为120 min.同种条件下,膨...  相似文献   

14.
实验室实验的结果表明南方山地红壤p H值、还原性物质总量和有效磷含量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加,Eh值则下降.土壤水分与土壤p H值、还原性物质总量、有效磷均呈显著或极其显著水平的正相关,与Eh值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野外实验结果表明,在新造林地,采用近自然的抚育方法对幼林进行抚育,并利用抚育下的杂、灌对幼树进行培蔸,有效地提高了根蔸处0~20 cm土层的含水量,并由此提高了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高,部分可能得益于用于培蔸的杂、灌分解后释放的有效磷,以及分解释放的有机酸促使迟效磷酸盐甚至闭蓄态磷活化的有效磷.在不增加任何投资,或仅仅增加传统抚育费用5%的情况下,造林后对幼树进行培蔸,3 a和14 a后调查的杉木、马尾松、枫香、酸枣、木荷生长量,无论是胸径还是树高,与对照相比,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增加的幅度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磷水平对土体有效磷含量、土壤养分自然供给力、吸磷特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可明显提高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相对明显;增加了土壤组分对有效磷的吸附固定作用,致使磷的有效性降低,明显促进冬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麦产量;同时作物生产力的提高对磷肥施用的依赖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磷元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土壤中磷素的固定现象严重,有效磷含量降低,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解磷细菌能将基质中难溶性磷转化为可溶性磷,能够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含量。通过玉米盆栽实验,比较不同菌株及其联合作用对土壤中难溶磷肥的释放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丛枝菌根与解磷细菌联合作用显著地提高了植物地上、地下的生物量,能够高效地释放出沙土中添加的难溶性磷肥,使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沙土的pH值被提高到接近中性,使酸性磷酸酶活性升高,促进有机营养物质转化为无机物,更易被植物吸收利用;接种菌根可以显著提高根系的侵染率和菌丝密度,能够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改善根际土壤的环境,达到促进植物生长的目的。利用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进行微生物复垦,对沙化贫瘠土地的生态修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包膜肥料释放养分速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膜肥料是控制释放肥料中的一种.通过测定其释放养分的速度,可以评价它的缓释作用.测定释放养分速度的方法,一般有浸泡法和淋溶法两种,前者适用于释放速度慢的包膜肥料,而后者适用于释放速度较快的包膜肥料.并给出一些实测例子及评价.  相似文献   

18.
富营养水体沉积物磷素释放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中的磷素主要来自外源磷的输入和内源磷的释放,目前内源磷释放已经成为水体富营养化中磷的主要来源,因此研究内源磷释放机理及其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沉积物循环机理,简述了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因素,溶解氧、水温和pH等因素对沉积物磷释放有很大影响。综述了当前控制沉积物释磷的常用技术手段,认为低成本高效率的化学修复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疏浚技术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有可能成为今后控制沉积物磷素释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环境因子对晋阳湖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原市晋阳湖为研究对象,采集湖中心水样及沉积物,分析了环境因子(水动力、pH、温度)对沉积物内源磷释放特征的影响及原因.结果表明,在设定的pH内(5.5,7.0,8.0,11.0),随着pH的升高,沉积物内源磷释放量增加.温度对内源磷的释放也有影响,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沉积物向上覆水体中磷释放量比较小;随着环境温度的不断升高,沉积物释磷量显著增加.通过搅动促使沉积物再悬浮,促进了沉积物中的磷释放,加速了沉积物间隙水中磷的扩散,从而增加了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20.
采集香溪河沉积物及库岸土壤,进行磷的吸附动力学实验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描述香溪河土壤磷吸附的最优方程(R2:0.997 9~0.999 8);垂直方向上,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较库岸土壤更强;时间上,夏季沉积物对磷的最大吸附量为273.16mg/kg,秋季最大吸附量为415.31mg/kg,夏季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较秋季弱.根据Langmuir模型对等温吸附线性拟合得到的最大吸附量(Q_(max))、平衡吸附系数(KL)和最大缓冲容量(MBC)空间差异较大,Q_(max)所得规律与等温吸附线实际规律一致;Q_(max)、KL和MBC均表现为秋季吸附量大于夏季吸附量.沉积物的本底吸附态磷NAP和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高于消落带及上缘土壤,其磷释放风险更大;沉积物EPC0浓度高于上覆水P浓度,香溪河沉积物表现为"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