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相当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诸多障碍。要采取大力发展小城镇,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进城劳动力的后顾之忧;积极发展国际劳务输出等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产生原因入手,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畅将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随后在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人口城市化是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合理模式.最后对一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到城市的政策措施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燕蓉 《科技信息》2006,(9):295-296
我国小城镇发展还比较落后,主要原因是小城镇经济发展要受到国家政策、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二、三产业布局分散,规模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重新优化配置农村资源,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走农村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镇转移,是一个世界性趋势,也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实质内容。目前,我国正处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农村中滞存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急需转移,这些剩余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出去,不仅关系到我国小康目标的实现、城乡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而且还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的成败。因此,探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以,如何转移消化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根本出路何在?本文拟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分析了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指出了提出小城镇建设政策的经济背景,分析了小城镇建设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业产业化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对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土地,户籍,规划,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从分析我国剩余劳动力产生原因、剩余状况入手,探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指出农业内部消化和发展小城镇相结合是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发展小城镇是西部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要促进城市化发展,走发展大中城市之路的可行性不大。从我国长期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和实践看,发展小城镇对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我国工业化发展道路选择和大中城市与小城镇发展成本的对比分析,发展小城镇比发展大中城市具有更多优势。因此,发展小城镇是西部地区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城镇化的实现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城镇化的现状、速度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迫切需要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在城镇化进程中,需要结合我国城镇化的特点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不断创新城乡发展模式,寻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更大领域和空间,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快速转移。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农村的推力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动力因素之一。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解决了上亿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更对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摆脱二元经济结构的根本出路,而以大城市为依托,通过城市产业联系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是目前提高城市化水平的主要途径。为此,应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同时通过科技进步加快城市产业调整步伐,实现经济一元化目标。  相似文献   

12.
适应集中,提高质量——论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20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小型城市激增,约占90%。小城市的兴起,转移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了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压力,但小城市比起大城市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差。今后,中国的城市化应进入一个调整功能 、适度集中的新阶段,更多地强调环境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比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比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产业结构效益低,二、三产业具有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要通过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以及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措施,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到东部沿海城市务工。农民向农民工转变的这种半城市化定义为“两栖式”城市化,以实地调查为研究方法分析了“两栖式”城市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由此指出“两栖式”城市化无法彻底地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中国城市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选择科学的城市化模式,对于充分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尽快实现中国现代化强国之梦具有重大意义。考察1800年至今200多年的城市化历史可以看出,世界城市化模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迅速转变;反思建国后50多年的城市化进程,却发现中国仍然热衷于粗放型发展模式,在巨大成就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问题。在21世纪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主题的今天,中国城市化模式的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分析城市化进程中质量和数量的辩证逻辑关系,可以确定:在新世纪,中国的城市化不仅应有量的适度发展,更应该实现质的飞跃;城市化应该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集约型多元化发展模式,以借助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发展,借助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使中国经济屹立于世界之林。  相似文献   

16.
郡县治则天下治。县城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聚集了不少非农业人口,是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是城市化发展的节点,是大城市连接小城镇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城镇化战略中必将扮演重要角色。在中原城市群中以郑州、洛阳、许昌三市为顶点的三角区域里,有六个文化相同、地理位置相连的县(市)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被称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中原组团,这六个县(市)连同龙头巩义市一起,形成了中原城市群的隆起区,为郑州、洛阳、许昌三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名列河南省的第一、第二和第四位作出了贡献,而这三市GDP的总和占中原城市群的57%,约为全省的三分之一,使郑、洛、许三市经济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金三角。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伴随着劳动力在各产业间的转移.因此,在产业调整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国情和劳动力状况.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劳动力过剩的矛盾十分突出.所以,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把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就业作为最重要的指导方针,要选择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劳动力产业间转移模式,即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其与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相匹配.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兼业型转移”是现阶段的一种过渡模式,“专业型转移”才是长远的目标模式。在考虑我国目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道路选择时,重点应放在农村,通过农业的发展,将农业剩余劳动力吸引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来。乡镇企业要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村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指标。结合云南的实际 ,分析云南城市化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现云南必须走“大中小城市并举、重点发展中小城市”的道路 ,才能促进云南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和农村城市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从长远看,国民经济的增长还有赖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性转移。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贫穷落后走向富裕的必然过程,也是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本文就目前制约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只有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变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促进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