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高洪利 《科技资讯》2023,(1):237-241
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是落实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该文结合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契合新时期国家对成果转化的新要求,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例,借助万象云专利分析平台统计历年来专利,从技术创新活跃度比较、技术创新特征、技术创新影响力比较三个维度,量化分析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专利发展情况,探索提升专利质量促进成果转化的路径,促进高校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增强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创新驱动背景下,以2005—2017年广东环保产业技术领域专利数据为研究对象,从专利发展情况、时空分布、技术领域和主要申请人等方面开展比较分析。运用Fisher-Pry模型研究广东环保产业技术15个领域发展趋势,考察广东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预测广东环保产业15个技术领域在2020—2030年处于快速成长期。结合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和专利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提升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专利授权量代表技术创新能力,利用Gini系数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省域间技术创新能力水平的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省域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距比较大,差距和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差距,大部分创新能力水平的差异是由地区间差异解释的;另外,省域技术创新呈现空间依赖性,具有空间效应,大中型企业科研人员以及对大学的科研经费的投入是我国省域间技术创新能力不均衡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对增强各地区以专利数量衡量的创新能力,缩小差距,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广东发明专利的特征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文浩 《广东科技》2008,(15):80-83
发明专利是技术发明活动产出的一种重要形式,相对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更具有技术含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国或地区的科技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通过领先的技术来竞相抢占国际市场制高点。广东作为国内发明专利领域的排头兵,近年来在国际上异军突起,国际PCT专利连续几年保持着高速增长,尤其是华为、中兴等这些技术引领型企业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单一的专利数量指标不能全面地反映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在用专利数据测度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时,不仅要考虑企业的专利数量,也要考虑企业的专利质量。基于专利信息分析,从专利文档中抽取专利数量指标和专利质量指标,可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利用构建的密切值法评价模型,对3G技术领域内53家全球领先通信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重点分析其中中国内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珺  王峥 《广东科技》2005,(10):89-91
集群经济近十年来已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特色之一。早期的产业集群可以通过粗放型增长来获得发展,而在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今天,市场范围的扩大使各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增长成为它们持续发展的动力,不同产业及其产业组织形式会表现出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这种差异化在广东表现为以大带小型、外向型以及传统中小企业型集群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根据专利计量信息,对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技术创新协同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政策启示.研究发现:从2000年开始,协同申请专利数量呈增长趋势.在各协同省份中,上海占据绝对优势,其次是重庆和浙江.C(化学;冶金)学部为绝对优势技术领域,2007年以来,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持续发展,技术更新缓慢,新技术特征减弱.企业是参与技术创新协作的主要力量,起着主导作用,高校是技术创新协同的积极参与者.技术创新协同模式主要有亲缘型、业缘型、综合型、学缘型和地缘型.广东要结合协同主体和主要协同模式,积极鼓励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在不同省份开设子公司或下属机构,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建立地方研究院,参与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8.
我国省际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专利授予量代表技术创新能力,利用基尼系数测算1998—2008年我国省际间技术创新能力水平的差异,并按专利类型对基尼系数及其变动进行分解,按东中西3个区域对基尼系数进行地区子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省际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差距和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差距;实用新型专利的增加有助于缩小创新能力水平的差异;大部分创新能力水平的差异是由地区间差异解释的,在地区内部东部地区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1985—2016年的专利、经济相关数据,结合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和专利情报检索分析方法,以专利产出测度技术创新,实证研究河南省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作用差异,探究原因,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授权专利驱动作用强弱依次为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但弹性系数均小于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反映出模仿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强于原始创新,河南省当前经济增长表现为粗放型增长的阶段性特征。技术创新水平与质量不高,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成果实施转化率较低,高技术产业结构优势不明显等是主要原因。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强化原始创新,提高成果转化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河南省经济转型发展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以有效专利作为衡量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从有效专利数量、有效专利构成、有效专利维持年限等方面,对河北省10所高校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和有效专利拥有量作为衡量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从专利类型、发明人、专利IPc分类和有效专利维持年限等方面,分析了华南师范大学技术创新能力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科技园作为促进政、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在行业技术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于高校提供的科研人才及成果等多种创新资源,这些资源也是大学科技园得以顺利开展孵化活动的基础条件.以国家大学科技园及其依托的高校为研究对象,利用三阶段超效率DEA模型和熵值法分别评价2014年—2018年大学科技园的孵化效率和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运用混合回归模型探究高校的技术创新溢出对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及空间异地扩张的影响.研究发现:1) 研究期内,仅东部地区的孵化效率一直大于1,实现了DEA有效,北京、江苏和广东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也实现了DEA有效,多数省份的孵化效率偏低,且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高效率区主要由东部沿海、中部少数省份组成,东北三省和中部多数省份多位于中效率区,低效率区大都由西部省份组成.2) 各省级区域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相似的特征,北京、江苏和上海的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一直处于较高等级,大部分省区市高校的技术创新溢出能力呈现先稳步增长,后有所下降的趋势;整体来看,东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溢出能力较高,中西部地区较低.3) 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对大学科技园的孵化效率存在正向影响.大学科技园空间扩张分析结果表明,依托较高技术创新溢出能力高校的大学科技园,更容易实现辐射异地发展,助力科技园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园.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创新效率评价的研究成果,本文构建科技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运用DEA模型,从效率、有效性、规模报酬和投影分析四个方面,对5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绩效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规模效率增长较快,纯技术效率偏低,导致技术创新效率水平较低;非DEA有效企业比重较大,存在技术创新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现象;规模报酬递增企业减少,说明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技术创新投资或多元化发展;技术创新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创新绩效产出不足,尤其在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赖华  余洁  付清华 《江西科学》2012,30(1):108-112,116
现今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进步和技术革新离不开专利制度作用,专利信息的有效管理和运用成为利用专利制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通过分析专利信息能够了解技术创新的水平和技术产业化的能力,显现出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能力。以江西省专利申请的专利信息数据为基础,重点论述江西省申请的区域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专利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国内省市及广东在电池管理系统领域内的专利分布状况,以及日本在中国的相关专利申请情况。通过对比研究揭示广东在电池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技术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专利涵盖了技术创新的主要信息。以专利产出表征技术创新,结合VAR模型实证研究与专利情报检索分析等方法,基于1985—2016年湖南省相关数据,对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作用差异性实证研究,探究原因,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专利产出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具有长期且较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作用相当,但前者不断增强,后者趋于稳定,外观设计作用不太显著,表明湖南省经济增长处在由模仿性创新向原创性创新驱动的换挡阶段。技术创新水平总体提升,但仍存在原创性创新能力不够强、成果转化率不太高、高技术产业规模不大等问题。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原创性创新,提高成果转化率,优化产业结构,是湖南省转型发展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0—2015年专利计量信息,从区域特征、优势领域、技术发展状况和主体特征等方面,对广东省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协同技术创新基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协同申请专利数和获授权专利数呈增长趋势,与上海市的合作数量占绝对优势,其次是与重庆市、浙江省的合作数量;(2)广东省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协同创新的优势技术在化学/冶金领域,2007年以来,广东省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协同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持续发展,技术更新缓慢,新技术特征减弱;(3)企业是参与广东省与"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协同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高校是协同技术创新的积极参与者;(4)广东省要结合协同主体,积极鼓励广东省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开设子公司,鼓励广东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建立地方研究院,参与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专利存量作为衡量技术创新的指标,选择技术标准存量作为衡量技术标准化的指标,将专利存量和技术标准存量纳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以1985—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为样本,综合考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从业人员总数,研究了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专利和技术标准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计量关系,通过模型估计结果还可以发现,资本投入每变动1%,产出变动0.069%;劳动投入每变动1%,产出变动0.350%;专利存量每变动1%,产出变动0.304%;技术标准存量每变动1%,产出变动0.523%。  相似文献   

19.
孙晓婷  高净鹤  范丹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11):1092-1098
绿色技术创新是我国实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本文基于2006—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专利数据探讨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现状及变化趋势,并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绿色专利同时纳入绿色技术创新评价体系中,对我国各省份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差异及提升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由于不断升级的环保法规的相继出台,我国绿色专利总量逐年增加,创新激励效应已初步显现;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地区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凭借自身经济发展、研发资金投入等优势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企业是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中坚力量;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但区域间协同创新提升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健全现有专利制度平台,推动区域间及内部绿色技术协调发展,完善激励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环境政策是未来提升我国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专利创造实力及其8个二级指标,对比分析了广东相比于北京的优势和不足,揭示了广东在专利创造数量、质量及影响力方面优于北京,但在专利创造的结构和效率上弱于北京,分析了差距的原因,指出为进一步提升广东专利创造能力应着力提升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的专利管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