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灵长类实验动物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灵长类动物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现生存的200余种灵长类动物中,中国分布有4科7属23种共39亚种.其中云南省就分布有15种,它是中国灵长类动物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同时也是开展灵长类动物研究工作最早和最多的省份.作为生命科学实验研究中使用最广泛和用量最大的灵长类实验动物--恒河猴(Macaca mulatta),仅我国就有6个亚种之多,并广泛分布于20多个省区.各亚种及各地理分布群之间在生态、行为、遗传、生理、医学等方面存在着丰富的多样性,为开发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重复性好的实验灵长类动物提供了广泛的资源.本文从灵长类动物资源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研究与利用二个方面论述了建立恒河猴亚种封闭式繁殖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贵州野生灵长类动物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贵州省现有野生灵长类动物资源种类、活动、分布和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西藏现代灵长类动物的类群分布和现状作了较全面的总结,对现存的种数数量进行了初步估计,并对其生态作了综述,同时,就其保护进行了概括,所得结果,大多是笔者从1987—1989年以来的考察研究及从有关文献中查得。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栖息于广西岩溶山区的灵长类动物:懒猴、猕猴、熊猴、藏猴、红面猴、黑叶猴、白头叶猴和黑长臂猿的数量和分布状况。这些猴类适应了岩溶山区特殊生态环境,形成了与生活在一般山区的种群不同的生活格局。  相似文献   

5.
CYP2D亚家族基因普遍存在于灵长类动物中,在药物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同地域和种族的人的CYP2D酶对同一药物的代谢效果存在差异,非人灵长类动物的CYP2D酶代谢某些药物的效果比人类的更有效。此外,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灵长类动物CYP2D亚家族基因之间会经历频繁的基因复制或基因丢失,导致CYP2D亚家族基因数目存在差异,但尚未确定这种差异是否与物种的亲缘关系有关。本研究对CYP2D亚家族基因在灵长类动物中的药物代谢和进化研究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实现个体化用药和精准性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进一步了解CYP2D亚家族基因在灵长类中的进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据一份新的全球报告说,地球上最成功的灵长类动物——人类,差不多将这个星球上其他625种灵长类动物的近1/4推向灭绝边缘。  相似文献   

7.
非人灵长类动物作为高等级医学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生物医学研究的需要,已经开展了灵长类动物的引种和驯养[1],至今在我国许多地方已形成规模化饲养场,随着国家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实验动物标准化要求以及动物福利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减少灵长类动物在人工繁育、引种养殖等管理过程中死亡,提高其种群数量和质量,保障动物福利,最终保证动物实验等科学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是作为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需要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之一。笔者在近十余年对灵长…  相似文献   

8.
目前,科学工作者正把猪作为心血管研究的实验动物。猪的心血管生理、大小、解剖、血流灌注分布与人相似,使它成为较好的实验动物。此外,猪的价格比狗、灵长类动物便宜,也不像其它动物那样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几种灵长类毛发的亚显微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毛小皮形态、毛发髓部结构和色素颗粒分布等综合性特征,对几种代表性的灵长类动物(白眉长臂猿、猕猴、短尾猴、黑猩猩)和现代人的头发进行了亚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现代人头发和其它灵长类毛发的亚显微结构存在明显不同的特点,而各科灵长类之间又有程度不同的差异,因此,它可以作为灵长类代表性种属鉴别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几种灵长类毛发的亚显微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毛小皮形态、毛发髓部结构和色素颗粒分布等综合性特征,对几种代表性的灵长类动物(白眉长臂猿、猕猴、短尾猴、黑猩猩)和现代人的头发进行了亚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现代人头发和其它灵长类毛发的亚显微结构存在明显不同的特点,而各科灵长类之间又有程度不同的差异,因此,它可以作为灵长类代表性种属鉴别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太行山猕猴颅骨变量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1例成年太行山地区猕猴颅骨有关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与湘鄂猕猴、闽粤猕猴、金丝猴、指名亚种和叶猴的颅骨有关变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太行山猕猴的颅骨变量有较明显的自身特征,与其它猕猴种群之间比较有明显的颅骨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12.
赵忠奇 《河南科学》2013,(12):2322-2326
在综合研究河南省太行山旅游资源概况的基础上,提出“南太行”旅游圈的概念,分析了建设南太行旅游圈的优势与劣势,认为建立南太行旅游圈的资源非常丰富并具有同质性,建设旅游圈的基础牢固,合作前景光明.同时,找出了影响建立南太行旅游圈的因素,然后从管理体制改革、旅游法规体系建设、拓宽投融资渠道、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推出南太行旅游名牌、强化南太行整体概念和建立决策支持系统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太行山猕猴》和《太行猴》电视教材在确定猕猴最北界的自然地理分布位置、论证太行山猕猴的历史起源、阐明太行山猕猴生存、发展的原因、特征和保护意义以及充实猕猴生殖理论等方面的重要理论价值。介绍了该电视教材在数十所高校的使用情况、受到的好评和在提高教学质量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中央音像教材出版社》、《国际文化交流音像出版社》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向国内外发行和播放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连康山自然保护区真藓科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标本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报道了河南省连康山自然保护区所产的真藓科 (Bryaceae)植物 4属 14种 1变种 ,即 :大叶藓属Rhodobryum (Schimp .)Hamp .(1种 ) ,短月藓属BrachymeniumSchwaegr .(1种 1变种 ) ,丝瓜藓属PohliaHedw .(3种 )和真藓属BryumBill.(9种 )。本文对它们的生境和地理分布作了初步探讨 ,并编制了河南省连康山自然保护区真藓科植物的分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对河南省山地蚋类进行初步分类区系调查研究.方法:选择河南省5个不同生境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河南省蚋科蚋属6亚属22种,其中含2个新种.结论:河南省具有蚋类多样性,反映了东洋界和古北界过渡性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6.
河南太行山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翼手类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10月至2004年5月对河南太行山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内的翼手类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标本采集、鉴定分类,结合历史资料.初步查明该地区现有翼手类8种,隶属2科5属,其中6种为河南省新纪录.另外,还对栖息环境和冬眠生态学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5):105-112
以劳动投入、资本投入、能源消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作为投入变量,运用投入导向的AM模型研究了2007—2015年河南省能源环境效率全国排名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以广东省、上海市和江苏省为标杆分析了2007—2015年河南省能源环境效率演化趋势,进而分析了2015年河南省能源环境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采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探究河南省能源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07—2015年在能源效率和环境效率剪刀差的作用下,河南省能源环境效率呈现缓慢上升的演化趋势,每隔3年上升一个台阶,但在全国排名中呈现下滑的发展态势;2015年河南省能源环境效率呈现出北低南高、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布格局;对河南省能源环境效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环境保护、对外开放和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18.
灵长类旅游业近年来呈日益增长的发展趋势,然而关于旅游业对灵长类种群的影响还知之甚少.我国有丰富的现生灵长类资源,近20年来,部分旅游景点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野生灵长类的旅游开发.为了解旅游开发对短尾猴种群的影响,比较了黄山野生猴谷、峨眉山清音阁生态猴区两处的猴群大小和分群记录,研究发现:由于两地对游客的管理方式不同,两地2007年猴群的大小和分群的记录存在差异.建议旅游开发管理者禁止游客对短尾猴的投喂,恢复其自然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南省近年来的统计数据,通过对标准差、变异系数、离差、比率、相对发展速度等参数的计算,分析了河南省内各地区间的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进一步从自然地理环境和区位、产业结构、投资政策以及各地区人口素质和人口数量的差异四个方面分析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和演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