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7 毫秒
1.
结合内镜检查,从粘液池抽取清晨空腹胃液进行pH、游离酸、蛋白酶、粘液、胆汁酸及DNA的同步测定,运用微机处理数据。结果证示:pH值以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组最低;胃癌组最高;浅表、浅表萎缩及萎缩性胃炎依次递升,后者稍低于胃癌组;胆汁返流组居第三位。游离酸含量的分布情况与pH恰好对应相反。蛋白酶含量的分布情况与游离酸相仿,但在浅表性胃炎组即有明显的减少。所有胃病组的粘液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而以胆汁返流组最低,其次是胃癌,萎缩性胃炎组的粘液含量与胃溃疡组相似。胃液胆汁酸以胆汁返流组最高,其次为胃癌,三种胃炎与二种溃疡病组间未见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正常。DNA含量以胃癌组最突出,其次是胆汁返流组,其余情况与胆汁酸的分布特点相同。上述研究为临床进行胃功能检查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结合内镜检查,从粘液池抽取清晨、空腹胃液,以其pH、游离酸、蛋白酶、粘液、胆汁酸及DNA值绘制直方图,对比三种慢性胃炎及正常组的图型特征,并用微机进行多元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的胃液谱图为pH居游离酸柱之半,游离酸、蛋白酶与粘液柱基本相平,胆汁酸和DNA甚低,约居粘液柱之1/4及1/5。三个胃炎组的胆汁酸、DNA柱均高于正常,游离酸则随着病理的进展而渐次降低,蛋白酶与粘液柱均以萎缩性胃炎组最低,浅表与浅表、萎缩性胃炎组虽均显著低于正常,但在二种胃炎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游离酸、蛋白酶及粘液分泌存在着显著的相随性,慢性胃炎时的粘膜分泌功能受损和组织损伤与胃内胆汁酸含量升高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3.
根据胃液成分的6项参数,用POMS程序,就6种(510例)慢性胃病,按3种组合进行Bayes准则逐步判别。结果显示:1.胃癌、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之间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有判别作用的参数依次为DNA、胆汁酸以及蛋白酶和游离酸;其判别距阵示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达78%。2.胃癌、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3种病之间,胃液参数判别的差异亦十分显著;粘液、DNA、胆汁酸及pH值的判别效果有显著性;胃癌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判别符合率分别为63.3%及92%。3.浅表性、浅表-萎缩性和萎缩性胃炎进行判别时差异有显著意义,本组有判别作用的参数则依次为粘液、胆汁酸以及蛋白酶和pH值4项;判别距阵显示的符合率,萎缩性胃炎为51%,浅表性胃炎为75.8%,而浅表-萎缩性仅13%,表明后者具有很高的重叠性。  相似文献   

4.
用酶标凝集素检测胃液中的胃蛋白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ALL,通过夹心酶联法检测各种胃病患者胃液中的胃蛋白酶。结果:胃蛋白酶在正常组(15例)、胃炎组(28例)、十二指肠溃疡组(25例)、胃溃疡组(25例)及胃癌组(13例)中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胃液pH值≥5的胃蛋白酶含量明显高于pH值<4的酶含量。表明胃粘膜屏障的局部缺陷使之对胃蛋白酶抵抗能力下降,可能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蛋壳提取物水剂对实验性大鼠和小鼠胃溃疡的影响.方法 用剂量为0.5,1.0,2.0 g/kg蛋壳提取物水剂及4.0 g/kg胃苏冲剂给大鼠灌胃,连用7 d.小鼠采用0.6,1.2,2.4 g/kg蛋壳提取物水剂和6.0 g/kg胃苏冲剂灌胃,连用7 d.观察各药对应激型、幽门结扎型、醋酸型大鼠溃疡模型和乙醇型小鼠胃溃疡模型的影响.用碱滴定法测定胃液游离酸度、总酸度,用Anson法测定胃蛋白酶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蛋壳提取物水剂可降低大鼠胃溃疡指数,减少溃疡面积,降低幽门结扎型胃溃疡胃液量、游离酸及总酸度,并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结论 蛋壳提取物水剂具有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尤其对老年大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用辣根过氧化酶(HRP)标记ALL,通过夹心酶联法检测各种胃病患者胃液中的 胃蛋白酶。结果:胃蛋白酶在正常组(15例)、胃炎组(28例)、十二指肠溃疡组(25例)、胃溃疡组(25例)及胃癌组(13组)中的含最无显著性差异。但胃液pH值≥5的胃蛋白酶含量明显高于pH〈4的酶含量。表明胃粘膜屏障的局部缺陷使之对胃蛋白酶抵抗能力下降,可能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实验通过建立SD大鼠幽门结扎致胃溃疡模型和药物致胃溃疡模型,并测量实验大鼠溃疡指数、胃液的p H值、胃液总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来观察藏药六味木香丸对大鼠幽门结扎致胃溃疡及药物致胃溃疡的影响和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六味木香丸能明显或部分降低幽门结扎致大鼠胃溃疡模型和消炎痛致大鼠胃溃疡模型的溃疡指数;同时对幽门结扎致大鼠胃溃疡模型药物能明显或部分减少胃液的分泌量,升高胃液p H值,降低胃液总酸度(均P0.05或P0.01),显示出药物对胃酸的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和碱化胃液效应,但对胃蛋白酶的分泌未见明显影响(P0.05).由上述结果可知,藏药六味木香丸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胃仙治煎剂抗大鼠胃溃疡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四组:对照组(蒸馏水2.0mg/次)、法莫替丁组(0.018%2.0ml/次)胃仙治高剂量组(100%2.0ml/次)和胃仙治低剂量组(50%2.0ml次),每只大鼠如上述每天灌胃二次,连续15天、末次给药后禁食48小时。应用幽门结扎法制造大鼠溃疡模型。19小时后断头处死刻检,收集胃液分析。结果:给药各组的溃疡指数、胃液量、游离酸度、总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胃仙治对幽门结扎性溃疡有明显抑制作用,并明显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液游离酸度主总酸度,以及降低胃蛋白酶活性,这提示胃仙治煎剂可能通过抑制胃液分泌而产生抗溃疡作用。  相似文献   

9.
胡彩平  罗正武 《科技资讯》2010,(24):232-232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原因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了328例胃镜检查和临床资料。结果:在328例胃镜检查中,诊断为慢性胃炎者202例,其中胆汁反流性胃炎52例,占胃炎总数的25.7%。结论:内镜下见到胃腔内有大量含有胆汁的胃液(粘液湖黄染)或胃壁上附有较多含有胆汁的粘液或内镜下见到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呈泡沫样或水流样从幽门口反流入胃内;胃粘膜充血、水肿,呈弥漫性暗红色改变,越接近幽门其程度越严重;幽门口充血、水肿、变形或关闭不良。全部病例治疗原则:投予胶体果胶铋与吗叮啉口服,合并十二指肠疾病者加服奥美拉唑,合并胆石症胆囊炎者给予阿莫西林或头孢类胶囊口服,对HP阳性者常规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胃疾病患者胃黏膜病理改变过程中,血清胃蛋白酶原(PC)Ⅰ和Ⅱ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已行常规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的245例患者.其中非萎缩性胃炎5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0例,胃溃疡36例,十二指肠溃疡31例,进展期胃癌69例,早期胃癌13例,胃癌术后23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其血清PGⅠ及PGⅡ,并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PGK).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PG Ⅰ和PG Ⅰ/Ⅱ比值均显著降低(P<0.005),胃溃疡患者血清PGⅠ升高(P<0.0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PG Ⅰ和PGⅡ升高,PGI/PGⅡ比值升高(P<0.05);进展期胃癌血清PG Ⅰ、早期与进展期胃癌PGR均显著低于萎缩性胃炎组(P<0.001).胃癌组中以PG Ⅰ≤70μg/L和PGR≤6作为阳性指标,同时符合这两项的确诊率为62.1%,特异性为94.2%.结论 血清PG Ⅰ、PG Ⅱ含量的变化及PGR值与胃黏膜病变有关,血清PG Ⅰ和PG Ⅰ/PGⅡ比值的降低,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人群筛查和辅助诊断胃癌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胃癌的诊断率,探讨胃液、血清、胃组织中Ⅳ型胶原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121例临床病例被分为3组,即胃癌组50例、胃癌前病变组41例和浅表性胃炎组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Ⅳ型胶原在各组中的表达。胃癌组胃液中Ⅳ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胃癌组Ⅳ型胶原的连续性表达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1),胃癌组血清Ⅳ型胶原含量高于癌前病变组(P0.05)。Ⅳ型胶原的测定对胃癌的辅助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致病菌,胃(MALT)淋巴瘤的致病因子,亦可能是胃癌协同致癌因子,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有待明确,与其他疾病也有关联。HP致病主要依靠其在胃粘膜的定居能力和致病因子,很可能是胃粘膜免疫反应的结果。血浆和胃液的生长抑素和表皮生长因子含量下降,粘液结构的破坏、脱落,以及胃粘膜血流量下降等促使溃疡发生。长期慢性炎症导致肠化,异型增生直至胃癌,细胞的异常增殖、凋亡,以及癌基因的过度表达,抑癌基因的缺失等,增加了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摄食甘薯饲料与摄食基础饲料后SD大鼠的胃液pH,胃酸分泌量,十二指肠液pH等对比变化,研究了SD大鼠食用甘薯后其胃酸分泌及胃部环境情况,探讨了人体食用甘薯后造成烧心、泛酸等症状的原因.结果表明,SD大鼠摄食不同配比甘薯粉的混合饲料1h后,甘薯粉质量分数与胃液pH值及胃酸分泌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大鼠胃液pH值与胃酸分泌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基础饲料原浆对HCl溶液的缓冲性能显著强于甘薯饲料原浆(p0.01).由此认为,由于食物存在缓冲性,进食后反馈调节刺激胃酸分泌,而甘薯饲料缓冲性较弱,导致摄食甘薯饲料的大鼠胃液pH升高不如基础饲料组显著,故摄食甘薯饲料后不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同时,也因为摄食甘薯后,胃液pH依旧保持在较低状态,故而易引起烧心、胃部泛酸等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和杭州第二中药厂共同协作,在汉代名医张仲景“芍药甘草汤”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组合理气、和胃、清热药物,经过四年多时间的工艺、实验和临床研究,终于制成了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和慢性胃炎的复方膏滋型药物——“益胃膏”。实验研究证明该药具有抗溃疡病作用,能明显抑制胃液分泌量,减少胃液总酸度、总酸排出量和鲜痉作用。经九个医疗单位试用,“益胃膏”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共168例,其中120例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牦牛(Bos grunniens)瘤胃消化代谢的特点和基本规律。选用五头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健康母牦牛,在高山草地放牧条件下,按牧草生长季节节律,测定了嫩草期、保青期、青枯期瘤胃液pH值、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和氨氮(NH_3—N)的含量,以及昼夜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牦牛在高海拔、少氧、寒冷、昼夜温差大等终年放牧无棚圈条件下,其瘤胃消化代谢昼夜变化呈一定规律性:pH、NH_3—N含量白天高于夜间,而TVFA水平则呈相反变化。不同生长期的牧草对瘤胃NH_3—N、VFA有较大影响。每100ml瘤胃液中:NH_3—N含量从嫩草期的37.26mg降至保青期的22.21mg和青枯期的22.74mg,嫩草期与保青期、青枯期差异极显著(P<0.01)。每100ml瘤胃液中:TVFA浓度,由嫩草期的11.21mM和保青期的7.69mM增至青枯期的15.22mM,嫩草期、青枯期与保青期差异极显著(P<0.01)。牦牛瘤胃液pH值偏硷性,三期间差异不显著(P>0.05)。牦牛VFA组分中,乙酸较高,而丙酸偏低,呈乙酸型发酵,保青期尤为突出。异戊酸和已酸水平比例偏高。  相似文献   

16.
王志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6):9044-9048
为测定胃蛋白酶原亚群(pepsinogenI PGI,pepsinogenⅡPGⅡ)在健康体检者及胃部疾病患者的血清含量,探讨血清中PG亚群检测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利用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 RIA)检测35例健康体检者、18例胃溃疡、30例萎缩性胃炎和30例胃癌患者血清中PGⅠ、PGⅡ及PGⅠ/PGⅡ比值的变化,比较正常组与各疾病组的胃蛋白酶原含量。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胃溃疡组PGⅠ、PGⅡ升高,以PGⅡ增高明显,而PGⅠ/PGⅡ比值降低;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组PGⅠ水平均呈下降趋势,而PGⅡ水平变化不明显,PGⅠ/PGⅡ比值下降。(2)与溃疡组相比,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组PGⅠ、PGⅡ及PGⅠ/PGⅡ比值均明显降低。(3)与萎缩性胃炎组相比,胃癌组PGⅠ、PGⅡ及PGⅠ/PGⅡ比值虽略低于萎缩性胃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当PGⅠ≤80 ng/mL和PGⅠ/PGⅡ≤6时,检出萎缩性胃炎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4.3%和53.3%。说明血清PGⅠ和PGⅠ/PGⅡ比值的降低,是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人群筛查和辅助诊断的一项血清学指标。血清PGI≤80 ng/mL且PGⅠ/PGⅡ≤6时检测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测定血清PG亚群的方法简单易行,适于初筛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人群及胃镜检查禁忌者。  相似文献   

17.
测定97例溃疡型胃癌(GC)和135例胃溃疡(GU)患者的血清PG水平,并与39例胃黏膜基本正常者(NOR)作对比分析.血清PGⅠ水平在GU和GC组明显低于NOR组(P均<0.01),而GC组又明显低于GU组(P<0.01);PGⅡ在GC组明显低于NOR组(P<0.05);PGⅠ/PGⅡ值GC组明显低于NOR组和GU组(P均<0.01).胃底胃体癌患者血清PGⅠ水平明显低于贲门癌患者(P<0.05).提示血清PGⅠ水平和PGⅠ/PGⅡ值降低是溃疡型GC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清PG水平有助于临床对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奥美拉唑等三联与单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斌锋 《杭州科技》2000,21(3):33-33
本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灭滴灵三联及单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62例 ,比较4周症状缓解和溃疡愈合率及1年复发率。一、临床资料⒈病例选择 :6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三联治疗组36例 :男26例 ,女10例 ;年龄23~46岁(平均36.3岁) ;其中胃溃疡10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4例 ,复合溃疡2例 ;单用组26例 :男18例 ,女8例 ,年龄20~50岁(平均37.1岁) ;其中胃溃疡4例 ,十二指肠溃疡21例 ,复合溃疡1例。三联组Hp 阳性率86 %(31/36) ,单用组Hp 阳性率为80 %(21/26)。…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大黄鱼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各主要消化器官进行了研究.胃前段粘膜上皮由柱状细胞和粘液细胞组成;胃中后段粘膜上皮仅有柱状细胞,固有层含有发达的胃腺,胃腺上皮由Ⅰ型和Ⅱ型细胞构成.幽门盲囊与肠粘膜形成发达的皱襞和绒毛,粘膜上皮由柱状细胞和粘液细胞组成.胰腺为弥散性腺体.胃中后段粘膜柱状细胞呈现脂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胃前段粘膜粘液细胞及胃腺Ⅰ型细胞分泌中性和酸性混合粘液,胃腺Ⅱ型细胞呈现强蛋白酶活性.幽门盲囊与肠粘膜粘液细胞分泌酸性粘液,柱状细胞呈现蛋白酶、脂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其游离端质膜和胞质还分别具有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肝细胞和胰腺细胞呈现非特异性酯酶和弱蛋白酶活性,肝细胞还贮存糖原.  相似文献   

20.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这些溃疡的形成均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本病因饮食不节和失调,导致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甚至恶化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对消化性溃疡的营养治疗就显得十分必要。1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在1996~1998年间其观察患者53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1例,胃溃疡患者匕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36例,复合性溃疡患者2例。1.2饮食疗法1.2.1急性期采用流质饮食,限于对胃液分泌作用较弱的食品,可用牛奶、豆浆、藕粉、蛋汤、米汤、果汁、蒸嫩蛋羔等。禁用浓肉汤、鸡汤、鱼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