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介绍了活性碳、碳黑与石墨在过剩压驱动下金刚石晶种的生长.对两种无定形碳以及石墨在触媒中的分散溶解输运与再结晶进行了观察,对活性碳、碳黑在金刚石晶种生长中的机理作了探索性的讨论.三种碳片上的晶种均有明显长大,无定形碳作晶种生长的碳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量了合成金刚石用的几种多晶石墨材料的微晶尺寸和石墨化程度。结果表明:样品的石墨化程度与微晶尺寸没有直接关系。用透射电镜观测到了人造多晶石墨材料中类金刚石结构的微晶的存在。静压法合成金刚石的结果表明:除去工艺方面的原因外,人工合成金刚石的晶粒大小与石墨材料中微晶的尺寸有关。  相似文献   

3.
高温高压下石墨变金刚石的结构转化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容观事物内部矛盾的斗争及其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基本观点出发,从分析石墨、金刚石和触媒物质三者的结构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入手,提出了一个高温高压下石墨变金刚石的结构转化机理。 本文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石墨中碳原子的sp~2π杂化状态可以转化为sp~3杂化状态,从而使石墨变成金刚石。这就是石墨具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成金刚石的内在矛盾性,也是结构转化机理的理论基础。由此出发,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石墨既可以通过溶解扩散过程,又可以通过直接转变过程转变成金刚石,并给出了在无触媒及有触媒作用的情况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微观机理图象。提出了如何选择触媒与石墨的指导原则。同时还提出了一个在目前生产金刚石常用的合成方法中,如何进一步提高晶粒度和强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石墨直接转化为金刚石的微观机理认为,石墨晶体并不需要拆散成单个原子,就可以整体地转化成金刚石晶体。在一般磨料级生产的工艺中,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的主要方式是直接转变。因此,选用石墨化程度高、晶粒大、晶形较完整缺陷少的石墨,将有可能合成晶粒较大、晶形较好、强度较高的金刚石。本文从实验上证实了这种对应关系,并由此提出提高粒度和强度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碳转变为金刚石机理,对溶剂说进行了充分地阐述.认为影响金刚石生长的决定因素是碳的分散、溶解速度.合理利用无定形碳高溶解速度的特点,无定形碳对金刚石生长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6.
超硬磨具激光增材制造过程中,金刚石极易受到激光直接辐照和高温熔池的影响,出现石墨化等热损伤现象.选取典型的金刚石磨具用金属结合剂CuSn10粉末,采用粉末床熔融(Powder Bed Fusion-laser Beam,PBF-LB)技术制备CuSn10-金刚石复合材料;围绕高能激光束和高温熔池两个影响增材制造过程中金刚石颗粒性能的关键因素,以单颗金刚石颗粒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构建金刚石颗粒的温度场模型,反映了金刚石颗粒在PBF-LB中的热演化过程;阐明了PBF-LB过程金刚石的热损伤机制,发现金刚石发生石墨化转变并不是由激光的直接辐照造成的,而是由高温熔池的热影响导致,CuSn10-金刚石复合材料在PBF-LB过程中石墨化的临界温度为1 491.6 ℃. 建立了PBF-LB工艺-金刚石颗粒温度-石墨化程度-摩擦磨损性能的定量关系,发现随着金刚石颗粒温度的增加,其石墨化程度增加,严重损害了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7.
唐威 《科技信息》2009,(20):169-171
文章以H3BO3-石墨层间化合物(GICs)为碳源,高温高压合成的高硼掺杂金刚石为原料,制备成粉末微电极,用循环伏安曲线法测定其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炸药爆轰合成超微金刚石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相变模型基础上对炸药爆轰过程中超微金刚石的合成进行数值模拟,用简单反应速率函数估算炸药爆轰反应区的热力学参数,用动力学有限元程序DYNA2D模拟爆轰产物的膨胀过程,按均匀成核和长大两步模拟爆轰过程中游离碳相变成金刚石的过程,同时考虑金刚石在爆轰产物膨胀过程中的石墨化。计算了不同装药条件和保护条件下金刚石的成核率,长大线速度,石墨化率,金刚石得率及粒径分布等信息,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金刚石合成过程中,试样中的石墨并不能全部都转化成金刚石。为了提取出纯净的金刚石,必须把合成棒中所含的石墨清除掉。通常采取的办法是用煮沸的高氯酸把石墨氧化掉。此方祛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反应过程中排出大量有毒的气体,使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和树木、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经验(此反应的确切过程、生成物等等,还不清楚),此种有毒的气体似乎就是酸蒸汽。在工厂中,每处理出100克拉的金刚石,就有数千毫升的高氯酸变成蒸汽排到大气中。我们就想用回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聚晶金刚石用石墨发热体煅烧后吸附及压缩性能的观测,对比了以煅烧和未煅烧石墨发热体合成聚晶金刚石的相对耐磨性,结果表明以煅烧后石墨发热体合成的聚晶金刚石的相对耐磨性比未煅烧者高几倍,最高相对磨耗比达10万以上,改善了聚晶金刚石的性能,同时也从一个侧面为制造合成聚晶金刚石专用石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太原市晋阳金刚石厂触媒静压法合成金刚石的专用石墨、触媒和合成产物进行了观测。看到有的金刚石生长在石墨中,也有的金刚石生长在触媒上。依照扫描电镜的形貌观察,我们认为,此种材料和工艺生产的金刚石,其形成机理是“直接转化说”、“溶剂说”二者都符合。文章的最后还提出了我们的工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关于合成金刚石用的石墨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合成金刚石用的石墨进一步研究的实验报告。通过Ni-Mn、Ni、Co三种触媒对HSM、D-215、SM-1、SK-2等不同牌号石墨的实验探索,再一次地肯定了做为合成金刚石的炭素材料,HSM牌号石墨仍具有较为明显的优越性。 本报告除了再述我们原来对石墨晶粒的半微观观测结果之外,还涉及到对石墨的X-射线微观结构分析。这些有趣的结果不但有助于我们去揭示HSM石墨之所以能做为合成金刚石较好原料的内在原因,而且对于专用石墨的试制工作也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爆轰过程中游离碳的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密度负氧平衡炸药爆轰过程中游离碳的状态。方法 结合爆轰合成纳米金刚石数值结果以及对固相爆轰产物的实验研究,对爆轰过程中游离碳的状态进行讨论。用具有明确物理意义和纯石墨,金刚石,超微金刚石和类液碳的状态方程对多种炸药的爆速进行计算。结果与结论 用超微金刚石和类液碳的状态方程比用纯石墨和金刚石的状态方程预报的炸药爆轰参数更接近实验值,证明高密度负氧平衡炸药爆轰时CJ点上游离碳主要是以液态或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在合金触媒参与下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的机理。认为在超高压高温条件下,石墨以碳原子集团的形式扩散到溶剂合金中,形成似胶体溶液的扩散区。在合金触媒的催化作用下,正离子化的碳原子集团相变成金刚石结晶基元。结晶基元达到过饱和时,经体扩散在合金与石墨的界面上形核生长,沿金刚石[111]和[100]方向长大,长成立方-八面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作者用 CoCl_2·6H_2O 溶液浸泡石墨片渗钴使钴元素在高温高压前进入石墨的实验结果.实验用扫描电镜、x 射线能谱及透射电镜观察,证明钴已渗入到石墨片中.用该石墨片合成的金刚石产量和粒度比都有明显改善.从而验证了石墨在触媒作用下向金刚石转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温度下(200~ 800 ℃) 将高功率准分子激光溅射方法沉积的类金刚石膜进行退火实验. 利用Raman和XPS光谱分析类金刚石膜在退火过程中的化学键合结构变化. 结果表明, 类金刚石膜是由少量的sp2 C键和大量的sp3 C键组成的非晶态碳膜. 在退火温度小于600 ℃范围内, 类金刚石膜的热稳 定性较好; 退火温度高于600 ℃时, 类金刚石膜中的sp3 C键逐渐向sp 2 C键转变, 当退火温度升到800 ℃时, 类金刚石膜中sp3 C键含量由 退火前的大约70%下降到40%. 可见, 高温退火能导致类金刚石膜的石墨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求一种合成金刚石大单晶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在金刚石单晶上面电镀一层金属镍膜作为触媒,镀有镍膜的金刚石晶种被规则地放在石墨片上预先刻好的洞中,每两个洞之间保持相等的间距,然后与其他石墨片交替组装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实验合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合成压力、温度和时间分别~5.8 GPa、~1 460℃和14 min的条件下,合成后的单晶尺寸约是原晶种的3倍。与传统的合成工艺相比较,合成后的金刚石单晶具有较好的形貌与质量。结论采用电镀晶种法合成对高品级金刚石大单晶的合成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碳点(CDs)由于其低毒性、生物相容性,以及良好的荧光特性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采用绿色环保的碳源以及廉价简单的合成方法获得性能优异的碳点(CDs)仍然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选用可食用的小茴香、大蒜、芥菜籽、紫菜、茄子和明胶为碳源,以无毒的去离子水为溶剂,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绿色环保的N和S共掺杂的荧光CDs.通过对合成碳点的微结构、组分以及表面官能团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碳点具有石墨化的结构,其表面含有丰富的羟基和羧基等官能团。碳点表现出激发依赖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可作为一种荧光探针来检测实体水样中的Fe3+离子。  相似文献   

19.
掺硼金刚石是一种理想的燃料电池氧还原反应非金属催化剂阴极材料.报道了掺硼金刚石中硼含量以及sp~2杂化的石墨相含量与氧还原反应电位、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掺硼金刚石中一定含量的硼对催化氧还原反应活性有积极作用.随着硼含量的增加,氧还原反应电位无明显变化,反应活性先增大后减小,变化规律与催化位点和台阶原子密度两个因素有关.sp~2杂化石墨相有利于氧还原反应活性电位向正向移动.  相似文献   

20.
脉冲电流对球墨铸铁退火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球墨铸铁的高温石墨化过程中采用脉冲电流为辅助手段,研究了脉冲电流对退火处理球墨铸铁力学性能以及渗碳体的石墨化、铁素体转变的影响.经脉冲电流处理后,球墨铸铁的硬度、抗拉强度降低,延伸率增加.SEM分析表明,脉冲电流加速了球墨铸铁的高温石墨化过程,促进了铁素体的转变.脉冲电流处理后石墨形核率的增加是加速渗碳体分解和铁素体转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