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在实验室培养的含有人工感染龙血居吸虫尾蚴发育各期的折叠萝卜螺进行详细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观察、龙江血居吸收尾蚴发育过程中大至可分为以5期:胚细胞期、胚球期、尾蚴胚体期、成熟尾蚴前期,成熟尾蚴期,成熟尾蚴体内的腺体有3种类型;紧接在头器缢缩之后的一对腺体分泌富含酸性粘多糖类物质;体中背部3对较大腺体分泌富含粘蛋白类物质;体中部另外有5对腺体分泌富含糖原类物质,此外,对实验室培养的含龙江血居吸虫成虫和虫卵的金鱼组织器官,含侵入0.5-2h龙头血居吸虫童虫的鲫鱼苗也进行了组织和组织化学观察。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生活史培养收集的各期虫体,利用扫描电镜首次观察描述了巨片吸虫的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后蚴及成虫的体表细微结构。发现了虫卵卵壳的双层结构,成熟囊蚴腹面的盘状物和成虫阴茎的构造。并且对各期虫体的神经末梢进行较系统的描述总结。同时与肝片吸虫的虫体进行比较,找出两种吸虫体表细微结构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及相位差显微镜对下列三种吸虫毛蚴进行了比较观察。一、肝片形吸虫毛蚴:顶突呈厚壁圆环状,中央为顶腺开口,壁上有4个腺体的开口及6根短纤毛。纤毛上皮细胞共21个,排列顺序为6.9(6.3)、4.2;第2列由2个完整的亚列组成。在第1、2列上皮细胞间的细胞嵴上,有2个侧乳突和4个细胞间嵴小突。二、布氏姜片吸虫毛蚴:顶突由2个唇瓣样物构成,中央为顶腮开口,未见其它小孔及纤毛。纤毛上皮细胞数及排列顺序与肝片形吸虫的相似,但第2列只有一个半亚列组成。三、日本血吸虫毛蚴:顶突呈网格状,上有2个穿刺腺开口及4—6根短纤毛。纤毛上皮细胞共22个,排列顺序为6、9、4、3,第2列呈单行排列。在第1、2列细胞间,有2个侧小突和多个细胞间嵴小突。本文还对上述各种结构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厦门沿海的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体内发现了自然感染的鹭无领平睾吸虫(Pittacium egrettus)的幼虫.成熟尾蚴在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cauda)体表结囊.本文描述了鹭无领平睾吸虫末代雷蚴、成熟尾蚴和囊蚴的形态结构特点.鹭无领平睾吸虫尾蚴无头领或头棘、腹吸盘明显大于口吸盘、食道长度为口吸盘到腹吸盘间距的1/3~1/2、排泄管回折处靠近口吸盘后缘、排泄管前后支汇合于腹吸盘的两侧、生殖腺原基位于腹吸盘到体部末端的1/2水平之后、在脊尾白虾体表结囊、囊壁2层、外壁的外廓呈蝴蝶形、内囊呈椭圆形.这些特征与嗜眼属(Philophthalmus)、泄殖腔属(Cloacitrema)、平睾属(Parorchis)、棘冠属(Echinostephilla)的尾蚴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检获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幼虫期发育程度各不相同的阳性萝卜螺,通过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其幼虫期进行了观察. 参考周述龙(1991)对日本血吸虫尾蚴幼虫期进行的分期,把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的尾蚴发育过程也分为 5 期,尾蚴发育的胚细胞期、胚球期、尾蚴雏体期、尾蚴成熟前期和尾蚴成熟期. 子胞蚴育腔内胚细胞分裂,形成胚球,胚球中出现体细胞和胚细胞的分化,胚细胞结合疏松,胞浆中含酸性粘液和大量汞溴酚蓝反应阳性的碱性蛋白成分. 尾蚴成熟前后在三种腺体的呈色反应方面和日本血吸虫相似,其后钻腺腺体部分 P A S反应呈阳性的含糖类物质在雏体期后期开始分泌,逐渐由腺管通向头器末端. 两种尾蚴在尾蚴的体实质部分,对 P A S和汞溴酚蓝反应的呈色结果有着较大的差异. 另外,通过扫描电镜对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的尾蚴进行了比较观察,它们在头器的结构、体棘的形态以及感觉器的分布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两种血吸虫的相似性表明在系统演化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复殖目吸虫除了裂体科以外,其尾蚴均须经二个中间宿主才能完成感染期——囊蚴的发育。有的吸虫第二中间宿主即为第一中间宿主,尾蚴(如 Echinostoma revolutum)从螺体逸出至水中后再侵入原来或另一螺体结囊,或尾蚴(如 Echinoparyphium recuvatum)离开裂蚴后再在自身螺体结囊。有的吸虫除第一中间宿主为螺狮外,其第二中间宿主可为另一种贝类,或甲壳类、桡足类、昆虫、鱼类等,而第二中间宿主不同于第一中间宿主者,则又在其第一中间宿主发现囊蚴属罕见。本文是在日本棘隙吸虫(Echinocasmus japonicusTanabe,1926)的第一中间宿主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体内发现日本棘隙吸虫囊蚴的报告,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苏州东山青鱼循环系统中寄生的东山血居吸虫新种及其生活史。中间宿主为狭萝卜螺(Radixlagotis),幼虫期包括毛蚴、胞蚴和尾蚴。用成熟尾蚴人工感染青、草、鲢、鳙和团头鲂等五种鱼苗,只在青、草鱼苗中获得成虫。此外,本文对其生活史各发育阶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了肝片形吸虫的体表结构和虫卵.1.在口腔内壁上密市有细绒毛,其间还有很多小孔.2.肝片形吸虫的体棘在头锥部份排列整齐而有规则,共有60圈,每圈60~70个.在腹吸盘以后的体棘则规律不明显.3.本文将观察到的不同形态的体棘,按其发育过程分为初生期,早期,中期及后期体棘四类,它们的末端都呈锯齿状.体棘窝较浅.因此体棘较易脱落.4.在张开的生殖腔中,同时观察到了雌雄生殖系统的2个开口,并对伸出体外的阴茎进行了描述.5.肝片形吸虫卵的表面光滑,但在其外膜脱落后则有散在性的小凹陷;卵盖与卵壳连接处虽不很整齐,但并不呈锯齿状.约60%的虫卵后端也具有小结节.  相似文献   

9.
利用扫描电镜对宽颊纹潜叶蜂Kaliofenusa genata雌蜂触角的形态特征、感觉器的类型及分布特点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宽颊纹潜叶蜂雌蜂触角呈丝状,由基节、柄节、梗节、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由7鞭小节组成.触角上着生有6种感觉器,分别是毛形感觉器(Ⅰ型、Ⅱ型、Ⅲ型和IV型)、锥形感觉器(Ⅰ型和Ⅱ型)、刺形感觉器、锥形乳突状感觉器、芽形感觉器和B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觉器I广泛分布在除基节以外的其他各节上;毛形感觉器II和III主要分布在柄节和梗节上;毛形感觉器IV主要分布在鞭小节的端部.刺形感觉器、芽形感觉器以及锥形感觉器I主要分布在鞭节的末端鞭小节上.腔锥形乳突状感觉器和锥形感器II主要分布在除第1鞭小节以外的其他鞭小节上.Bhm氏鬃毛仅分布在基节中部.结合相关研究报道,对宽颊纹潜叶蜂雌蜂触角各种感觉器可能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引言鼠棘口吸虫[Echinostoma murinum(Tubangui 1931)]隶于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Looss,1902)寄生于鼠体,最先系由 Tubangui 氏于1931年所叙述,具有头棘45本,阴茎囊延伸至腹吸盘下半部的特点·定名为 Euparyphium murinum。其生活史亦由 Tubangui 氏于1932年在菲律滨研究报告,渠叙述鼠棘口吸虫的幼虫各期形态与卷棘口吸虫(Echinostomarevolutum)的幼虫各期形态甚相似,除尾蚴的头棘数目不同外,无其他特点可资区别,均只有一代裂蚴时期,其第一中间宿主同系一种椎实螺[Lymnaea peregra(Müller)]。1950年吴青藜氏在广州岭南  相似文献   

11.
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孟氏虫呈长椭圆形,背腹扁平,具1对吸盘样前吸器,前吸器之后为口咽,生殖孔在虫体左侧边缘处.后吸器盘状,无柄,内具3对中央大钩和7对边缘小钩,边缘膜由柱状细胞组成.体表皮褶不明显,腹面体表具感觉乳突和体棘;背面体表密布颗粒状突起.  相似文献   

12.
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胰阔盘吸虫(Eurytremapancreaticum)尾蚴体内各器官组织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其体内含有糖原、粘蛋白、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及核糖核酸RNA等物质.讨论了其粘液腺及穿刺腺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用扫描电镜观察卵形半肠吸虫成虫、童虫、虫卵的体表超微结构,成虫、童虫体表布满单生棘和皱折,虫卵表面光滑具卵盖.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大黄鱼主要内脏指标差异及其与体重的相关性,随机取500尾养殖大黄鱼(雌鱼262尾,雄鱼238尾),分别测定体重、肠长和5个主要m(脏器),计算脏器指数(I)。结果显示:除I(心脏)外,大黄鱼各m(脏器)和I(脏器)在雌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黄鱼部分m(脏器)之间和I(脏器)之间达到显著性相关;除I(性腺)和I(肠长)外,余m(脏器)和I(脏器)均与体重和m(胴体)呈极显著相关(P <0.01);大黄鱼的m(心脏)、m(肝脏)、m(鳔)、m(胃肠)及肠长随鱼体增大而增加。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脏器)与体重有显著相关性,其中m(鳔)与体重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5.
陆地棉种子及各部器官含有毒物质棉酚,这与棉株各部器官着生有色素腺体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色素腺体在棉株各器官上的分布极具特殊性,有色素腺体棉与无色素腺体棉杂交后代,不同个体的不同器官色素腺体的分布具多样性,色素腺体的密度不均匀,色素腺体的表达时期不一致,各种色素腺体类型出现的频率无规律.色素腺体的遗传亦极具特殊性,难于用两对基因质量性状遗传或微效多基因数量性状遗传理论进行圆满解释.对如何提高无色素腺体类型或高色素腺体类型的中选率提出了可减少误判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陆地棉种子及各部器官含有毒物质棉酚,这与棉株各部器官着生有色素腺体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色素腺体在棉株各器官上的分布极具特殊性,有色素腺体棉与无色素腺体棉杂交后代,不同个体的不同器官色素腺体的分布具多样性,色素腺体的密度不均匀,色素腺体的表达时期不一致,各种色素腺体类型出现的频率无规律.色素腺体的遗传亦极具特殊性,难以用两对基因质量性状遗传或微效多基因数量性状遗传理论进行圆满解释.对如何提高无色素腺体类型或高色素腺体类型的中选率、减少误判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人体内新的功能系统--支持储备及自体监控系统新学说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现代生物学研究认为:人体的最基本功能单位是细胞;功能类似的细胞构成组织;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器官;多个功能类似的器官组成特定功能的系统。人体现已确认的九大功能系统,分别为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运动、感官、神经和内分泌。根据胚胎发育的三胚层原理及发育生物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生物学的研究结果,结合我们在数字人研究过程中的发现,笔者认为由中胚层间充质分化成多个器官系统后,所遗留的部分形成遍布全身的结缔组织筋膜支架,筋膜以干细胞为中心,为其他功能细胞的再生提供细胞储备和支持——称之为支持储备系统;该支架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作用下,参与机体内环境变化的检测与功能状态的调控——称之为自体监控系统。因此,我们提出了人体内存在第十个功能系统——支持储备及自体监控系统(筋膜学)的新学说。筋膜学理论的意义在于:①提出新的功能系统,即支持储备及自体监控系统(筋膜学),开辟新的学科研究领域;②解释中医疗法的生物学基础和治疗机制,为实现现代中医经络研究提供了医学生物学基础;③为临床疑难病症的机理研究提供新的途径,如人体的发育和衰老,筋膜发育的缺陷,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治疗的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18.
幼龄贵州小型猪主要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幼龄贵州小型猪脏器重量、脏器系数的生物学特性指标。方法选用初生(0 d)和一月龄(30 d)普通级贵州小型猪各20只,雌雄各半,分别测定体重和10个脏器重量,计算脏器系数。结果雌雄贵州小型猪初生组体重、肝重量、肾重量、胃系数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胃、心重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一月龄组雌雄体重和脏器重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系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雌雄幼龄贵州小型猪的体重、肝重量、胃重量、心重量、肾重量、胃系数、肺系数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