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经病理证实在登记管理的1192例肺结核病人中发现肺结核合并肺癌8例占管理病人的067%。其肺癌均有不同成度的误诊,原因有:1、忽视早期肺癌症状,过份注重肺结核病史。2、由于肺结核病人痰结核菌阳性。3、对肺癌的X线征象,特别是不典型的X线征象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认识和X线诊断的水平.方法:对2005年-2007年80例确诊支原肺炎患儿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较轻,与X线征象不相符,病程一周左右支原体--PCR均为阳性,血清冷凝集试验阳性率为90%,红霉素等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X线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浸润性改变45例(56%),小叶实质和节段肺实质浸润性病变25例(31%),弥漫混合性浸润性病变10例(13%),伴有胸膜炎15例(19%).结论: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轻微,而胸部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易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及大叶性肺炎相混淆,临床工作中需认真分析X线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时准确作出诊断,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胸部骨骼多发性骨髓瘤和骨转移瘤的X线及CT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MM)与骨转移瘤 (BM)胸部骨骼受侵的X线及CT所见的不同。方法 :搜集经骨髓涂片或活检 ,病理确诊MM 36例 ,另搜集手术病理确诊为原发恶性肿瘤并骨受侵 6 7例和骨破坏病理活检为转移瘤但未找到原发灶的 3例。对两组病例胸部X线及CT影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锁骨、肩胛骨、胸骨和肱骨上段受侵发生率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而肋骨则无显著性 ,但破坏呈膨胀型或圆、类圆型时 ,二者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并发软组织肿块之发生率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但CT上二者各有不同特征。锁骨及肩胛骨受侵 ,呈圆、类圆型破坏发生率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BM胸片上可有原发及继发肺癌 ,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征象 ,而MM则极为少见。结论 :根据胸部各骨受侵部位、破坏类型、软组织肿块CT表现 ,有无原发、继发肺癌征象 ,在胸片上是有可能鉴别MM与BM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支气管镜检查和影像学(胸部X线和CT)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并探讨它们之间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支气管镜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肺癌123例,全部病例在做支气管镜前1周内进行胸部X线或C11检查,并将影像学征象与支气管镜下表现及病理学类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中央型肺癌106例,周围型肺癌17例;支气管镜下主要表现有外向型生长66例,管壁浸润型43例,仅见间接征象12例,未见异常2例;影像学征象表现有:不规则软组织影36例,管腔狭窄或阻塞28例,局限性肺不张22例,阻塞性肺炎13例,片状模糊影6例,两肺多发结节影3例,肺部肿块并胸腔积液13例,正常2例;组织病理学类型:鳞癌85例,腺癌23例,小细胞癌11例,肺泡细胞癌2例,未能分型2例。结论支气管镜和影像学征象对肺癌的诊断各有优点,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6例结缔组织疾病患者的胸部X线征象的分析,提高基层医院放射科医生对肺结缔组织疾病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近几年来6例结缔组织疾病患者的胸部X线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胸部无明显异常X线改变;4例具有典型的X线表现:肺间质纤维化、小叶性肺炎、胸腔积液、心肌炎、心包积液和心功能衰竭等征象.结论 结缔组织疾病患者的胸部X线征象可有可无,不同时期亦有不同的X线征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成人麻疹肺炎的认识及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至2008年12月148例确诊为成人麻疹肺炎及麻疹合并肺炎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148例成人麻疹肺炎X线表现网织型103例(69.7%),网织小结型31例(20.7%),网织小结浸润型14例(9.6%)。结论X线表现及动态变化,对于成人麻疹肺炎及麻疹合并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对成人麻疹肺炎的认识及X线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至2008年12月148例确诊为成人麻疹肺炎及麻疹合并肺炎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148例成人麻疹肺炎X线表现网织型103例(69.7%),网织小结型31例(20.7%),网织小结浸润型14例(9.6%).结论 X线表现及动态变化,对于成人麻疹肺炎及麻疹合并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认识和X线诊断的水平。方法:对2005年—2007年80例确诊支原肺炎患儿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较轻,与X线征象不相符,病程一周左右支原体—PCR均为阳性,血清冷凝集试验阳性率为90%,红霉素等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X线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浸润性改变45例(56%),小叶实质和节段肺实质浸润性病变25例(31%),弥漫混合性浸润性病变10例(13%),伴有胸膜炎15例(19%)。结论: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轻微,而胸部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易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及大叶性肺炎相混淆,临床工作中需认真分析X线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时准确作出诊断,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6例结缔组织疾病患者的胸部X线征象的分析,提高基层医院放射科医生对肺结缔组织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近几年来6例结缔组织疾病患者的胸部X线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胸部无明显异常X线改变;4例具有典型的X线表现:肺间质纤维化、小叶性肺炎、胸腔积液、心肌炎、心包积液和心功能衰竭等征象。结论结缔组织疾病患者的胸部X线征象可有可无,不同时期亦有不同的X线征象。  相似文献   

10.
王祥荣 《科技信息》2010,(10):384-384
本文收集经病理证实的未分化小细胞肺癌25例,从临床和X线两方面,尤其是X线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了讨论,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临床和X线诊断的认识水平,防止误诊、漏诊,为临床进行放、化疗提供治疗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2001年3月-2007年3月间12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X线特点及应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的疗效。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以不规则发热,顽固性剧烈咳嗽为主,伴喘憋,肺部体征少。X线表现多为单侧病变,病变右下肺多于左肺。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发生肺外脏器受损。应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可获痊愈。肺外疾病需要对症处理,有时需应用激素。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较重,但体征较轻微,X线胸片阴影明显,是本病的特点。对有上述表现的肺炎患儿应及时寻找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证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尤其是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可靠,且副作用少,可做为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2.
摘要: 本文简述了牛棒状杆菌感染的主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传播方式及诊断,同时结合国内外关于牛棒状 杆菌感染的最新研究情况,对可行的预防措施、日常观察及病情判断,以及感染后的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 牛棒状杆菌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总结HIV并肺TB的临床及胸部X线表现特点。方法:分析了86例HIV阳性病人肺TB的临床及胸部X线表现,男45例、女41例,年龄17~58岁。结果:咳嗽、胸痛、发热、消瘦、皮疹等为常见症状,但无特异性。X线表现:病变多位于中下肺野,单侧浸润稍多于双侧,多为浸润型肺TB(70例),可合并心包炎、气胸。肺空洞少见。结论:HIV阳性合并肺TB,临床表现无特征性;X线表现:结核浸润可发生于任何肺段,多见于中下肺野,空洞形成较少,有别于单纯性肺TB。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膜瘤的磁共振(MRI)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行MRI检查且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脊膜瘤34例,观察肿瘤的部位、瘤体信号表现、增强后的信号特征及邻近脊膜改变。结果:位于胸段26例,颈段4例,腰段4例。肿瘤信号不均5例,囊变1例,邻近硬脊膜增厚3例,宽基底征象20例。增强后肿瘤均有强化信号。结论:脊膜瘤好发于女性,多位于胸段硬膜下间隙,大部分呈实体性,囊变出血少见,肿瘤信号不均匀,主要原因是瘤内钙化程度不一。注入钆喷酸葡胺(GD-DTPA)后肿瘤均有其强化特征。脊髓呈慢性受压缩细征象。脊膜瘤可引起相邻脊膜增厚,增强后呈"鼠尾征"。  相似文献   

15.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学特点, 探讨早期胃癌病理学诊断及形态学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江汉大学附属医院1988 ~ 2003年手术切除经病理诊断确诊有完整资料的早期胃癌24例,分别观察肿瘤的发生部位、肉眼分型 、浸润深度、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类、多灶性、伴随病变以及淋巴结转移程度等各项病理学指标.结果:早期胃癌好发于胃窦区及小弯侧,溃疡型多见;粘膜内癌的瘤灶小于粘膜下癌;组织学分类以管状型腺癌为主,常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相伴随;4例早期胃癌呈现多灶性; 全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29.2%.结论:① 详细规范的病理学检查对早期胃癌的病理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②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伴随疾病及淋巴结转移的数据是早期胃癌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IgA肾病39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武汉地区IgA肾病(IgA N)的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998年1月~2005年3月间肾活检诊断的IgA N 390例进行临床和病理类型分析.结果:390例IgAN发病年龄以21~40岁为高发,占59.2%(231/390).临床表现以无症状尿检异常最常见,占198例(50.8%),其次是肾病综合征59例(15.1%)、复发性肉眼血尿57例(14.6%)、慢性肾炎49例(12.6%)和急性肾炎25例(6.4%).病理类型以局灶性病变为主(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分别为135例(34.6%)、46例(11.8%)),其次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58例(40.5%),肾小球轻微病变26例(6.7%).结论:IgA N在青壮年期发生率高,临床表现以无症状尿检异常为主,病理变化以局灶性病变(硬化和增生)为主,定期尿检对于早期发现疾病和干预治疗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During the past two years, more than 1,000 cases of a neurological disorder of cattle,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 have been confirmed from farms throughout Great Britain. The neurological signs and brain pathology of BSE resemble those produced in other species by the pathogens of scrapie and related disorders. The discovery of fibrils similar to scrapie-associated fibrils in detergent extracts o BSE-affected brain supported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but has been controversial. Scrapie-associated fibrils are found in brain extracts of all species affected by scrapie and diseases caused by related pathogens. They are pathological aggregates of a neuronal membrane protein termed PrP and a protease-resistant form of PrP is a molecular marker of scrapie-associated fibrils. In this report, we show the major protein of BSE fibrils is the bovine homologue of PrP as judged by its size, protease resistance, immunoreactivity, lectin binding and partial N-terminal protein sequence. This confirms that BSE is a scrapie-like diseas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消化器官疾病所致内脏痛及腹膜痛的部位与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收集1226例有腹痛表现的腹部消化器官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分析内脏痛部位及腹膜痛部位与内脏病变部位的关系.结果:内脏痛平面与病变内脏起源的原肠的平面呈正相关(rs=0.87,P<0.01).腹膜痛最先出现或最明显的部位与病变内脏的解剖部位一致(=0.96,P<0.01).结论:腹部消化器官疾病所致内脏痛及腹膜痛的部位均与病变部位显著相关.依据腹痛部位定位诊断,需要分清腹痛类型,分别根据内脏痛及腹膜痛部位推测病变内脏的胚胎起源及解剖部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对儿童低血磷佝偻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 :对 15例儿童低血磷佝偻病的 X线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较具特征的 X线表现有 :( 1)长骨干骺端嗽叭口样膨大 ,边缘毛糙 ;( 2 )显著的骨小梁粗疏 ;( 3)膝内翻或外翻 ,髋内翻 ,长骨弓形弯曲 ,无骨盆变形 ;( 4 )下肢关节的改变较腕部明显。结论 :以上 X线特点与相应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合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以二乙基亚硝胺(n-nitroso-diethylamin,DENA)为诱变剂建立SD大鼠肝癌变动物模型,同时用苦参素(oxymatrine,OMT)联合富硒酵母(selenium enriched yeast)对其进行干预.自诱癌之日起,分别在2、4、6、8、10、12、14、16、18周观察相关体征后,处死大鼠,取其肝脏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对大鼠在肝癌演进及药物干预过程中的体征及组织病理学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大鼠在体重、毛色、精神状态、肝脏外形及组织显微结构等方面均优于诱癌组,且从11w开始干预组体重极显著高于诱癌组(P<0.01).说明干预组大鼠在肝癌变进程上要滞缓于诱癌组,在癌前病变及肝癌期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诱癌组.提示OMT联合富硒酵母减弱了DENA诱发肝癌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