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历史动力问题,历来就是哲学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之一。以往历史动力论要么“只是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强调历史动力的客观因素;要么“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抽象地强调历史动力的主观因素。[1]本文把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引入历史动力的研究,试图揭示人的价值活动是历史动力的源泉,说明价值与发展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自近代以来,人的主体性问题引起许多哲学家的思考,但是由于许多哲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要么从人的意识、思想、情感去思考,要么从客体、直观、事物去思考,因而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历史难题。而马克思把实践作为思维的视觉去思考人的主体性,在马克思看来正是因为实践活动才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赋予了人以主体的特性、促使了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因而马克思新哲学的人的主体性思想应从实践去理解,才能够真正的理解、把握马克思人的主体性思想的真谛。同时马克思的人的主体性具有现实社会性、历史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3.
1902年前后,国人从日本译介了为数不少的史学著作,对“文明”和“历史”的理解拓展到美术、哲学、法律、宗教、风俗等领域,神话学与历史学同源联袂而生。此时,“神话”一词并没经过太多的本土过滤和反思,没有可能去面对“语力怪神”现象,更没有机会去统摄中国本土的神圣叙事。此后,受西学范式影响,神话学与历史学分裂,遂成为被史学家排斥、被文学家接纳的民间文学内容。基于反思传统与反思现代的双向动力,当下亟需重新面对中国“神话”与“历史”,将之作为进入本土文化传统和文明基因的重要门径,以此引导对中国文化做追本溯源式的全盘理解,对中国历史叙事和现代神话学做批判性整合思考。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基础之上的,这就要么使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很好的发挥各自的主动性,要么就会导致“个人中心主义”极端的出现。哲学概念“主体间性”的提出解决了主体性教育的困境,为我们理解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主体性教育中的传统师生关系的理论背景进行了反思,分析了主体间性教育理论的合理性,由此提出要建构主体间性下的师生交往关系,并重点从知识观方面强调如何重构师生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大师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进行了历史与逻辑进程的考察,从马恩的社会发展“基本矛盾动力论”到列宁的社会主义发展“非对抗矛盾动力论”,斯大林的“完全适合动力论”,再到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和推进,特别是我党第三代领导的认识邓一个新高度,作出了更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6.
加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区别于以往的一切诠释学,它不是去发展一种关于理解的方法和程序,而是从海德格尔的基础本体论和时间性范畴出发,去探究理解以发生的条件,阐释了“既往、现在和将来”在“现在”基础上的“视域融合”,说明了理解是对生活世界或历史意义的相对把握;它还恢复了亚里士多德的语言学理论,论证了理解是以语言为普遍媒介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学习数学”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件沉闷、无趣、被动的事情。而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一般只强调定义的解释、定理的证明和命题的解法,却忽略了从生活经验中去理解数学的需要。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到处都充满了数学问题和模型,我们既可以用数学方法去理解周遭的事物,也可以利用生活的素材去加强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使数学知识得以注入生活的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8.
历史人类学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人类学即人类学的“历史化” ,是从文化的角度考察历史。历史人类学强调文化的历史向度 ,强调历史的多元特征、历史的文化解释和记忆对于历史制作的重要性。历史人类学的意义在于指出一些主流的历史决定论自身的历史缺陷。从历史人类学出发对具体个案进行重新解读 ,使他们有可能赋予历史过程本身一定的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专学生年龄大多在十七、八岁左右,他们的生活阅历和知识面决定了他们既不幼稚又不成熟,既能思考一些问题又往往失之偏激,用简单的方法去理解复杂的问题,往往过分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视社会价值,办事常常感情用事。基于这些特点,班主任工作既不能是事无巨细,一概包办的“保姆式”管理,也不能是任其自由的“放鸭子式”管理,班主任除了常规管理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加强班集体建设首先要组建一个有威信的班核心。班核心的成员是班干部,他们的所作所为,自我素质对班级的影响举足轻重。理想的班干部各方面都应积极上进…  相似文献   

10.
《特区科技》2009,(10):50-51
等我们老了,要么雇人照顾,要么就去养老院。总之,我们会在经济上做好各种安排,不用你们“孝敬”回报,不会让我们成为你们经济上的负担。  相似文献   

11.
环境问题的形成和演变是多种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建国以来,中国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些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下,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均呈现出显著不同的特征。本文着重从制度、技术、人口、经济、消费、贸易、城市化和环境保护等8个方面,比较系统地论述和揭示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下中国环境影响因素的演变趋势和特点,以便为揭示中国环境问题的成因并寻求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城市化进程促使动力系统不同的演进进程,在相对落后的广西地区,自上而下城市化始终占据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南北钦防城市群城市化的原动力或起始动力何在呢?根据南北钦防城市群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和现状,我们提出一个南北钦防地区城市化动力系统的框架,把城市化发展的动力系统分为主动力系统和从动力系统。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合理构筑和不断优化南北钦防城市群城市化发展的各个动力机制,从而为加速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环境问题的形成和演变是多种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建国以来,中国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些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下,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均呈现出显著不同的特征。本文着重从制度、技术、人口、经济、消费、贸易、城市化和环境保护等8个方面,比较系统地论述和揭示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下中国环境影响因素的演变趋势和特点,以便为揭示中国环境问题的成因并寻求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英国是世界上慈善事业起步最早的国家,慈善活动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资金充足是确保其慈善组织发展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在英国,社会募捐是慈善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英国民众的慈善捐赠意识极强、参与度极高,有力地促进了慈善事业的发展,而民众慈善意识的发展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既有外在条件,也有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0~2004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探讨了徐州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徐州市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据此提出耕地保护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分析山东半岛城镇空间的历史演变过程及机制,对山东半岛城镇空间演变的动力因素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政府主导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区开发、企业自组织形成的多样化产业集群是未来城镇空间演变的新动力,都市圈结构是城镇空间未来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7.
张芳 《科技资讯》2009,(32):235-235,237
本文分析了网络时代大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阅读心理,指出动机就是目的,是能驱使人进行各种行为的原动力。在人们阅读呈多元化的网络时代,我们要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产生阅读动机,提高阅读效果,加强阅读品味和鉴赏力。  相似文献   

18.
人的需要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的需要理论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具有以下地位:人的需要是历史主体的内在属性;人的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的需要是阶级矛盾产生的原因;人的需要是推动人类自由解放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通过自编的求知行为调查问卷,对重庆市296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强到弱依次为内部动机、成就动机、社会动机和外部动机;在学习行为方面,低年级学生满怀理想却缺少实际行动,自主性和独立性不强;高年级学生趋于务实,想学更多的实用知识,以便为就业做好准备;大学生更为看重知识的个体价值,把促进自我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取得事业成功作为衡量知识价值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