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变压器油在不同注氧量、120℃加速热老化条件下,其流动带电度与介质损耗、体积电阻率、酸值以及界面张力等4种性能参数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利用相关-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变压器油的流动带电度与这4种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拟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油中氧气会加剧变压器油的热老化;油的流动带电度与介质损耗及酸值呈显著正相关,与体积电阻率及界面张力呈显著负相关,并与这4种参数均满足指数回归模型.此外,还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了油的流动带电度与介质损耗、体积电阻率、酸值及界面张力等参数的共同依存关系.以上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探讨变压器油在热老化条件下性能参数的变化及预测提供了参考和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紊流扩散系数和轴向流速的合理简化,推导出电荷守恒方程的近似解析解和冲流电流计算公式.该计算公式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不仅考虑了流体速度、油品电导率和温度对流动带电的影响,而且借助两个被引入的修正量,考虑了管壁粗糙度、油品老化和固/液界面的电化学反应性质等难以量化的因素对流动带电的影响.利用相关文献提供的试验数据对推导的冲流电流计算公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公式能准确预测冲流电流的大小.从而为管道油流带电虽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方便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徐铭  徐旭 《甘肃科技》2007,23(5):119-120
变压器绕组及铁心接地故障是威胁变压器安全运行的重大设备隐患,据近年运行经验表明,油流带电是引起大型变压器绝缘故障的一个新的因素,本文就变压器油流带电的影响因素作了初步的探讨,着重从绝缘结构的角度分析了油流电荷产生的原因,但目前的试验测定法还远未满足要求,还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变压器铁芯温度场是比较典型的流体-构件耦合场.本文系统论述了这种耦合场的数值模拟方法,对铁芯工作磁密、油道尺寸、油流速度、进油温度等影响铁芯温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工作磁密、合理设计油道尺寸、综合考虑油道设置、尽量采用较高油流速度和较低进油油温对提高变压器运行效益、降低铁芯温升是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散热器组抬高对变压器温升的影响,在传统温升计算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法对油流速度进行计算,从理论上解析了油流速对散热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相关的温升试验数据,针对散热器组架高的情况,给出了传统温升计算结合油流速分析温升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油浸式变压器的热点温度是影响变压器负载的关键因素。当变压器正常运行时,绕组产生的热量部分传递至饼间水平油道的油流。在根据变压器内部热分布建立热路模型时,绕组饼间的热阻特性尚未考虑,因此忽略水平油道的流动状态,基于稳态热流法提出模拟油浸式变压器绕组饼间环境的构想,搭建实验平台,利用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绕组饼间的单位面积热阻,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为建立更精准的分布式参数热路模型做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原油物性测量、乳状液宏观稳定性测量与微观观察、油水界面特性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石蜡含量与测量温度对W/O模型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石蜡含量使得模型原油析蜡点升高但削弱了油相中沥青质稳定性;提高石蜡含量显著恶化模型原油流变性.测量温度显著影响乳状液稳定性:测量温度为30℃时(高于析蜡点),增大石蜡含量促...  相似文献   

8.
根据油水两相动量方程以及油相连续性方程,对水平管道油流携水系统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油流状态为层流时,在剪切作用下水平管道中水相厚度的分布模型,对油流携水系统形成水塞所对应的临界水相厚度以及水相厚度在流动方向上的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管径、积水厚度、油相流速以及物性等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临界水相厚度取决于管径、油相流速以及两相密度,其中前两者的影响较大;水相厚度的分布则取决于管径、初始积水厚度、油相流速及物性参数。  相似文献   

9.
基于顶层油温的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计算改进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是影响变压器绝缘寿命的重?瘟浚氡溲蛊鞫ゲ阌臀旅芮邢喙亍?悸欠窍咝匀茸?变压器断路阻抗、油粘滞度以及绕组损耗随温度的变化,引入粘滞度与损耗关于温度变化的修正因子,提出一种基于顶层油温的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改进模型。模型参数选用Levenberg Marquardt算法进行估算。对比实验室温升用试验变压器实测数据,该模型在欠负载(90%)、额定负载(100%)以及过负载(110%)下,显示了较好的一致性,特别在动态负载下,能够较好地描述各暂态温度变化情况,为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计算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全自动介损测试仪测定变压器油的介质损耗,并对变压器油的介质损耗测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影响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分析和量化,计算出被测量的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