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飘》中思嘉的雾之梦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对的雾之梦进行了四处详细的描述,借助弗洛伊德的释梦原理对这个雾之梦进行解读,对思嘉的潜意识进行分析,了解她的梦中的寻求及她的愿望,从而了解我们的潜意识。  相似文献   

2.
苏莉 《科技信息》2007,(11):254
年纪轻轻的张爱玲写出了《封锁》,用她惯有的手法,特殊的比喻,描绘了一场爱情故事。这故事因封锁开始而开始,因封锁结束而结束,这是一个“不近情理的梦”。这之中有多少我们现代人的欲望和激情呢?  相似文献   

3.
邓江雁是个心中有梦的女人。在她中规中距的公路局职员生活的背后 ,她始终不能忘却那个文学梦 ,在寂寞的夜路里 ,一个人跌跌撞撞而又步履坚定 ,终于 ,她用这本《空舞台》为这么多年的来时路作了一个漂亮的回眸。邓江雁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人 ,她有着女人的慧眼和慧心。她喜欢看自己的同类 ,而最为难得的是 ,在看同类时 ,她的目光是纯净的 ,也是悲悯和宽容的。三十年的人生路 ,可谓阅人多矣 ,而那些与众不同的女人却让她刻骨铭心。《风情万种》叙述了生命历程中两个不一般的女人。樱子母亲身处贫穷之中 ,却甘之若饴 ,不是说樱子母亲喜欢贫穷…  相似文献   

4.
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在牧师家庭,但是,艾米莉个人的宗教思想始终是个谜,评论界尚无定论,有人认为她是泛神论者,也有人说她是异教徒,更有人指出艾米莉其实就是无神论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诗歌和小说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以梦写心,以梦写人,梦即故事,故事即梦,文中二十八个梦互相关联、彼此照应,形成了一个具有多重层级的梦系统。文章从系统论视角分析小说中梦系统的层次结构,揭示梦系统中各层次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中的梦分喜梦和凶梦两种,喜梦为帝王预兆和象征,凶梦预兆国家易主或小说中重要人物的死亡,两种梦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推动,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号为“诗鬼”的李贺之诗,其艺术魅力的探寻历来是一个谜,有关李贺诗歌的言论表现出对其解读的隔膜,检视前人有关言论,李员诗歌具有梦纪诗学思维方式的特征、梦幻诗歌创作的心理背景和潜意识主题,在梦幻诗学思维方式的动态活力系统中,以梦的运作方式形式诗歌意的创作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8.
苏武《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仅是中国古代以悼亡入词的第一首,而且是一篇梦词。词题记中有“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小序作注,证明这是一篇真实录梦的词。词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1)梦中回乡、(2)梦中相见、(3)梦后感想。本文试用弗洛伊德《释梦》中关于梦的解析,梦的改装与梦的材料来源等基本理论来说明苏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这个梦是如何运作的等问题。“本文将从作者当时所处的时间、地点,作者政治、经济与家庭生活的状况,作者的身份、交友情形等诸方面进行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揭示苏武此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为着一个美梦拼搏、竭尽全力。任冰的长篇小说《少年梦》就演绎了一个普通瑶家少年纯真的求学之梦,小说中的少年“为未来的希望去做一个美丽的梦”。  相似文献   

10.
用弗洛伊德学说解析张爱玲的《金锁记》,我们可以看到:曹七巧的梦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是张爱玲的精心设计:曹七巧对于少女时代的梦的未曾实现一直耿耿于怀,所以现实生活中当年轻一代表现出她曾经想要表达然而却无法表达的愿望时,激起的只是她的一种惩罚的欲望。在此过程中,曹七巧的“自我”逐步瓦解,“非我”则乘虚而人。  相似文献   

11.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唐朝著名的一幅绘画,所绘制的是唐朝皇妃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美丽独特,唐朝很多诗人都歌颂过她。这张名画所表现的主角在画面中是哪位却是个谜,从三方面进行研讨。本画不是原作,这与中国历史战端无数有一定关系,从画中题跋可考。任何艺术均为社会背景的反映,从绘画上也可鉴史。  相似文献   

12.
试论《国语》的预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言是《国语》“语”体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表征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其形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诬梦谣谶和贤达贵族的预见。诬梦谣谶有歌谣预言、祥瑞灾异预言、梦占预言、相术预言和卜筮预言;贤达贵族预见是《国语》预言的主体部分,它有时实际上是一种参政和议政形式,有时发挥着政治评价功能,有时它为宗族和家室的生存与重大抉择提供依据。《国语》的预言鲜明地体现了天道和人事相统一的宇宙观和对道德伦理的强调。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是中国现当代一位优秀的作家,在1943到1945年内的上海沦陷期,她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惊艳的巅峰。1952年她出走香港、美国之后,创作了几部长篇小说,好多中短篇小说,但艺术水平都达不到她早年的高度。近期出版的她的遗作——长篇小说《小团圆》,就艺术质量而言很一般,但它给了我们一个阅读和深入理解张爱玲其人其作的路径,让我们看到了她内心深藏一生的隐痛。  相似文献   

14.
《科技潮》1999,(11)
每个人都有梦。梦是思绪的延伸,梦是情感的升华。梦又像风筝牵引着你飞舞,陪伴你远行。梦,虽然飘渺如风,却有时造就一个人的真实人生。徐凤翔是一个爱做梦的女人。她的一生就是用一个个梦穿成的珠串:绿色海洋的梦,生态保护的梦,高原不老的梦。徐凤翔的梦在西藏岗乡的小木屋如雪莲般灿烂,这梦又在北京灵山继续绽放。今天,在北京的灵山,我采访了这位被藏族人民称为"辛娜卓嘎"(森林女神)的女科学家。她的事迹曾被黄宗英搬上屏幕,从此走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关注着她的现在,她今天到底怎么样了?  相似文献   

15.
吴静 《科技信息》2007,(18):166-168
法国小说家司汤达的名著《红与黑》题目究竟作何解释:这是一个半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的一个谜。已经提出的说法五花八门。本文通过考察原著和作家本人,认为书名分别象征了爱情与事业。  相似文献   

16.
《醒世姻缘传》作为晚明世情小说的典范之作,其中包括大量写梦、论梦之笔。这些梦几乎千篇一律都是鬼神托梦,融合了佛教的因果报应和道教的鬼神之说,带有浓厚的民间迷信色彩。详细分析这些梦现象的特点与功能,既为我们生动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文化与世俗人情,又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作者西周生的生活理念以及小说本身“醒世”的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17.
李丹 《菏泽学院学报》2010,32(1):100-103
《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戏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根据《牡丹亭》改编的作品为数不少。本文以汤显祖原本《牡丹亭》和冯梦龙的改本《风流梦》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二人不同的创作思想、作品风格,从更定题目、角色、宾白、曲词等方面具体分析。冯梦龙对《牡丹亭》的改编,受到了“汤沈之争”的影响,也受到他自己的编剧理论的支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牡丹亭》原本不利于搬演。《风流梦》让《牡丹亭》这部具有无限才情的“案头之书”变成了“当场之谱”,更适合舞台演出。  相似文献   

18.
她曾是韩国仅有的三位女赛车手之一,如今,她只身来到中国寻找自己的直销梦。  相似文献   

19.
美国非裔女剧作家洛琳·汉斯贝瑞的《阳光下的葡萄干》是一部书写“黑色美国梦”的典型之作。除了刻画非裔美国人在融入白人主流社会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艰难,作者还对其应该如何保持自身的种族和文化特性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具体的文本表现为非洲形象在主人公们确证自我身份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们与之实践的文化认同。通过不断在文本中前景化非洲独特的地理与文化景观,作者似乎想要提醒她的同胞们一个事实:非洲曾是他们的故乡,是他们文化之根的生发之地,一个人在尝试融入主流文化空间的同时也要努力保持自身的文化自信与种族尊严。对作品中非洲形象的关注,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葡萄干》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0.
郑文焯《梦窗词》校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文焯是晚清重要的校勘学者,《梦窗词》是他校勘的一部重要词集。他通过词意的斟酌、典故的阐释、声律的比勘,对梦窗词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校勘。他的校勘之法完善了词籍校勘之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