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沙溪斑岩铜(金)矿床位于庐枞火山岩盆地西北外围,处于郯庐断裂带内部.矿体主要产于燕山期的石英闪长斑岩,次为黑云母石英闪长斑岩中.主要成矿期为岩浆期后热液期.蚀变分带自内向外:钠-更长石化带—硬石膏-黑云母-钾硅酸盐化带—钾硅酸盐青磐岩化叠加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主要工业矿体位于钾硅酸盐化带及其外侧.文章总结沙溪式斑岩铜(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并对该类型铜(金)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大宝山斑岩型钼矿床围岩蚀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振伟 《甘肃科技》2007,23(9):103-104
大宝山斑岩型钼矿床发生了强烈的围岩蚀变,与钼矿床有关的典型蚀变以面型为主,局部迭加带状蚀变。蚀变类型有:钾长石-黑云母化、石英-绢云母化(石英-白云母化)、伊利石-水白云母化(粘土化)、绿泥石-绿帘石碳酸盐化(青盘岩化)、水黑云母化、黄铁矿化等。各种类型互相过渡,互相迭加,呈现了多期多阶段的蚀变特征,而钼矿化的富集在空间上与石英绢云母化带吻合。  相似文献   

3.
青海哈日扎含铜斑岩特征及其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海哈日扎含铜斑岩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成岩、成矿环境的分析,探明哈日扎含铜斑岩由蚀变花岗闪长斑岩组成,属高钾钙碱性岩石类型,具幔源岩浆底侵下地壳熔融的成岩特征。含铜斑岩体具强烈高岭土化、石英绢云母化。矿体产出在高岭土化带和石英绢云母化带的接合部,其特征与德兴、玉龙等典型斑岩型铜矿床蚀变、赋存部位等特征相似,具有很好的成岩成矿环境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新疆富蕴县希勒库都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希勒库都克铜钼矿体严格受斑岩体(石英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控制。矿石具细脉状、浸染状构造,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钼矿、黄铜矿和黄铁矿以及少量的磁铁矿、白铁矿。蚀变主要为硅化、钾化、绿帘石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其成矿地质背景与世界巨型斑岩铜矿十分相似,展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是新发现的位于冈底斯中段的大型铜(金)矿床.其矿化围绕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石英闪长玢岩及其环带状蚀变带分布.薄片研究表明:矿体由内至外主要发育钾硅酸盐化、强烈硅化、绢云母红柱石次生石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形成了大范围的矿化.雄村铜(金)矿与矿区北西向构造带上多处矿体的特征相似,为一由角闪石石英闪长玢岩杂岩体侵入而形成的斑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安徽沙溪斑岩铜(金)矿床蚀变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溪斑岩铜(金)矿床位于庐枞火山岩盆地西北外围,处于郯庐断裂带内部.本文从矿物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对区内蚀变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以存在有其为发育的硬石膏化和青磐岩化而有别于其他斑岩铜矿,蚀变分带自内向外可归结为:硬石膏~黑云母~钾硅酸盐蚀变带—钾硅酸盐青磐岩化迭加蚀变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推测其更深部位存在有钠交代蚀变带.蚀变岩中氟的存在有利于铜、金矿质沉淀,铅、锌、锰等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可指示矿体的赋存部位,蚀变的进行将导致稀土的淋滤和轻、重稀土的分异,轻、重稀土的分异有利于矿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量的野外槽探和钻探研究,结合显微镜分析,查明辽宁省黄沟铀矿田矿化围岩蚀变主要有:绿泥石化、水云母化、赤铁矿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硫化物化和碳酸盐化.铀矿化形成典型蚀变矿物组合:绿泥石+石英;绿泥石+水云母+石英;绿泥石+钠黝帘石+石英;绿泥石+水云母+赤铁矿+石英.水云母化应早于铀成矿期,为铀成矿提供了较好的环境;绿泥石化和赤铁矿化为成矿期蚀变;富矿主要与赤铁矿化、绿泥石化、水云母化等密切相关,其中赤铁矿化与绿泥石化叠加在一起对铀矿化作用显著,且近矿围岩蚀变强度越大、种类越多、叠加越多,则铀矿化越富.  相似文献   

8.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特征及成矿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普朗斑岩铜矿床位于义敦岛弧带南端,是中国目前可以确定的印支期斑岩铜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床产于由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小岩株组成的复式岩体中,通过野外观察和典型地质体的辉钼矿Re-Os年龄、黑云母Ar/Ar年龄和K-Ar年龄测定,确定成矿年龄为(213±3.8)~(216.0±1) Ma,为晚三叠世诺利期,表明普朗斑岩铜矿床的成矿作用在印支期完成.含矿岩体蚀变分带明显,由中心向外发育强硅化带(局部)→钾长石、黑云母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局部发育伊利石-碳酸岩化带).工业矿体主要产于石英二长斑岩中的钾长石、黑云母化带和石英、绢云母化带.矿床具有斑岩铜矿中下部细粒状浸染、中上部细网脉状浸染和顶部围岩中产出大脉状矿体的"三层楼"模式.其斑岩体、元素组合及矿化特征与蒙古的欧玉·陶勒盖斑岩铜矿可以对比,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蔡家营铅锌银矿床中的钾质白云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钾质白云母是铅锌银矿床中的主要热液蚀变矿物,通常表现为白云母化、绢云母化、伊利石化。系统地研究了钾质白云母化的矿物组成,采用了电子探针、差热分析、X射线分析等技术方法,探讨了钾质白云母的结构特征和形成的地质环境及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普朗斑岩铜矿位于义敦岛弧带南段,产于印支-燕山早期普朗复式斑(玢)岩中。主要岩性由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组成,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碱性岩石系列I型花岗岩。成矿流体具高盐度和成矿温度150~300℃变化。硫同位素δ34SCDT为-2.23‰~3.75‰,来源于深源岩浆。矿床的构造作用、液压致裂作用和蚀变脉体形成等成矿机理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成岩和成矿作用的时间大致为235~206Ma,具多阶段性,其中石英-辉钼成矿阶段为(213±3.8)Ma,成岩和成矿时代主体为印支期。矿床蚀变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角岩)化带的面型蚀变特征。成因类型属岛孤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1.
钟婷  王苏 《科技信息》2013,(9):436-437
斑岩型铜矿有其独特的蚀变和分带,由于蚀变围岩常比矿体大,并较易寻找和圈定,且斑岩铜矿的一定蚀变组合与矿化类型有密切的关系,故围岩蚀变长期以来都是一种直接的找矿标志。通过云南中甸地区2个斑岩铜矿围岩蚀变特征的对比分析,本文总结出斑岩铜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及其在找矿中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绢英岩化或钾硅化为高温蚀变带,是直接找矿标志,青磐岩化为低温蚀变带,是间接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云南个旧锡矿东矿区西部塘子凹凹陷带岩体内部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床,是深部找矿的新类型。矿床围岩蚀变类型较多,蚀变分带未见明显对称性,可能与热液的多期次性有关。矿床与围岩蚀变关系密切,尤其是钾长石化,可做为找矿标志。通过分析围岩蚀变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总结出矿床形成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3.
架底金矿为产于茅口组与玄武岩组第一段之间的构造蚀变体(Sbt)中和峨眉山玄武岩第二段凝灰质玄武岩内的原生金矿床,是贵州西南部地区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特殊的卡林型金矿床.通过野外观察和光薄片镜下鉴定,对架底金矿的矿石类型、矿石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及围岩蚀变特征的研究表明:呈半自形-他形结构、浸染状构造的黄铁矿与金矿的关系最为密切;硅化、黄铁矿化及毒砂化是寻找金矿的主要蚀变标志;凝灰岩和构造蚀变体(Sbt)是该区金的主要找矿标志.本文系统总结了矿石的基本特征及蚀变标志,以期对其周边区域找寻同类型金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河东金矿位于焦家矿田内 ,属蚀变岩型金矿 ,矿床受望儿山断裂控制 ,矿体沿断裂带平行产出 ,上下盘围岩分别为玲珑型花岗岩和郭家岭似斑状花岗闪长岩。蚀变带由上至下出现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绢英岩、绢英岩化花岗闪长岩 ,金矿体赋存在强蚀变岩中。一般认为河东金矿的各矿体产于断裂带下盘部位 ,但本文研究认为 ,河东金矿的矿体确切地说应该位于两条主断裂之间的部位 ,尤其是组成菱形结环的分叉或汇合部位 ,河东金矿的1~ 10号矿体全部落于两断裂之间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全椒县范水洼金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安徽省全椒县范水洼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矿床的赋矿围岩为上寒武统琅琊山组的泥质条带灰岩,矿区内主要构造有断裂和皱褶,主要蚀变矿化类型有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萤石化以及金矿化。对矿床的控矿条件进行分析,认为地层层位和岩性、地质构造条件以及围岩蚀变是矿床主要的控矿因素,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可能为卡林型金矿。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沽源县大官厂铀钼矿床围岩蚀变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成矿条件、矿床地质特征、围岩蚀变及蚀变岩石的元素含量研究入手,对大官厂矿床围岩蚀变与矿化的关系进行了论述。研究表明,矿区围岩蚀变始终伴随成矿作用的每个阶段。蚀变类型具有多样性,但蚀变分带不明显,矿前期为面型蚀变,呈碱交代(以钾长石化为主)特征;成矿期呈线型蚀变(强赤铁矿化-弱赤铁矿化-水云母化)叠加于面型蚀变之上;矿后期多为脉状分布于早期已蚀变的岩石裂隙中,呈酸性蚀变组合(以水云母化为主)。通过对该矿床围岩蚀变类型、叠加关系的研究,据此对矿床的成因类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选择贵州省灰家堡金矿田内最为典型的水银洞矿床和太平洞矿床,研究卡林型金矿床围岩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与方式,探讨围岩蚀变与金矿化的内在联系。典型矿床围岩→矿化围岩→矿石的岩相学特征及与其对应的Grant质量平衡方程计算结果表明,卡林型金矿各成矿阶段所对应的围岩蚀变类型与通过计算所反映的元素迁移规律相一致;地球化学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Au主要以AuHS0络合物的形式在成矿溶液中迁移。元素迁移研究的结果证明不同成矿阶段发生的围岩蚀变促进卡林型金矿主要成矿物质发生迁移,进而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谢家坝铅锌矿床的矿体特征、矿物组分、矿石结构构造、围岩蚀变、找矿标志等的分析与研究,得出了该区铅锌矿床与灯影组白云岩、构造裂隙、围岩蚀变等的关系密切,通过与其他扬子地台型碳酸盐铅锌矿特征的对比研究,认为该矿床为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