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紫苏饼粕为原料,经发酵后用于鱼丸加工.研究乳酸菌接入量、酵母菌接入量、发酵时间对发酵型紫苏鱼丸感官风味品质的影响,对其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发酵的影响按照大小顺序为酵母菌接入量(B)、发酵时间(C)、乳酸菌接入量(A),得到最优方案为A2B2C2,即乳酸菌接入量为2.0%、酵母菌接入量为4%、发酵时间为6 h时,紫苏鱼丸发酵的感官风味品质最佳.正常加工对照组鱼丸与发酵型紫苏鲶鱼鱼丸质构特性检测的结果显示,发酵型紫苏鲶鱼鱼丸的质构特性均高于对照组鱼丸的质构特性;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发酵型紫苏鲶鱼鱼丸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及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万州产地紫苏叶的挥发油,并采取程序升温的气相色谱法对其紫苏挥发油中紫苏醛进行了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分离效果好.而且利用归一法计算出其紫苏醛的含量为18.34%.实验证明紫苏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紫苏醛,为紫苏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密度紫苏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每667 m29 400株、4 700株、3 800株、3 500株、2 800株、2 300株的密度进行紫苏栽培,分别测定产量,对紫苏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每667 m2产量分别为235.33,190.62,173.75,164.62和116.10 kg.考虑农事操作方便与栽种效率,紫苏最佳种植密度为每667 m24 700株.合理密植有利于高产.研究结果为紫苏产业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紫苏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紫苏植物的叶、茎、籽中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苏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紫苏叶片中粗蛋白含量较高,为27.8%,β-胡萝卜素含量为56.5 mg/kg;紫苏茎、叶中挥发油含量为0.57%;紫苏油中α-亚麻酸含量为62.73%;研究结果为合理开发利用我国紫苏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紫苏油中紫苏醛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苏油(Perilaherboil)是一种多用途的天然香料。探索了一种用OV-101石英毛细管柱,采取程序升温的气相色谱法测定紫苏油中的紫苏醛,方法简单、快速、分离效果好,归一化直接定出主成分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不同pH条件下紫苏色素降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紫苏色素在不同pH条件下热降解的动力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紫苏色素在pH=3-7.5的范围内,其热降解反应为一级反应。经统计机拟合得到不同pH条件下其热降解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和反应活化能,为进一步探讨其降解机理提供了基本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紫苏废弃物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考查指标,通过星点响应面法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SFE)工艺优化研究.结果紫苏废弃物中挥发油的SFE最佳萃取压力、温度和时间工艺条件分别为26 MPa、56℃和77 min.在此条件下,紫苏废弃物中挥发油提取率可达6.718%.结论采用SFE结合星点响应面法优化了紫苏废弃物中挥发油的最佳萃取工艺.本方法具有简便、精确、快速、提取率高的优点,为紫苏产品的深加工及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紫苏(Penllafrufeseens)是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回回苏、红苏、红紫苏、赤苏、苏子等,在历史上一直被用作药物,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但都未形成规模。20世纪60年代后,科学家对紫苏的化学成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识到这种植物不但有药用价值,而且在营养保健、工业用油、香料工业、食品防腐调味剂开发、蜜源生产、优质饲料开发和水土保持等方面,都有开发利用的前途。前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后曾在西伯利亚建立了紫苏研究所。日本、加拿大、朝鲜、印度等国也相继开展了紫苏综合利用的研究,许多紫…  相似文献   

9.
 以药用植物紫苏为供体,普通烟草品种78-04为受体,研究了紫苏DNA导入对烟叶中芦丁含量的影响。采用无性嫁接与有性杂交相结合的方法,在适宜的授粉环境下将紫苏DNA导入普通烟草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烟叶中芦丁的含量。结果显示,在低温(22~25℃)、高相对湿度(70 %~80 %)的环境下,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外源DNA导入烟草的成功率。烟叶中芦丁含量的检测表明,导入后代比受体普通烟草品种78-04提高了70.4 %,并且比我国主要产区槐米的芦丁含量高4~5倍。紫苏DNA导入普通烟草为大量提取芦丁提供了新的原料,也为开发利用药用植物基因资源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胡怀生 《甘肃科技》2014,(1):76-77,111
本实验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紫苏挥发油,运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和鉴定,经数据系统处理并采用总离子图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其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然后用NIST02质谱库检索及对照文献确认各色谱峰的成分。结果显示,从紫苏挥发油中共检测出23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鲸蜡烷,且挥发油中除醇、酯类物质外,还含有N元素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白苏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白苏挥发油提取及该提取物对大白鼠的中毒试验,研究白苏的毒性机理。结果表明:白苏的主要药理成分—挥发油,在一定的浓度下可以致毒,主要是使动物神经系统致毒,严重中毒者可致死亡。同时初步讨论了白苏的致毒机理。  相似文献   

12.
紫苏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丽霞  廖菁 《贵州科学》1998,16(2):132-135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涨研究了紫苏根、茎、叶中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通过实验拟定了各待测元素的最佳分析条件,呼元素的回收率在96-105%之间,相对偏差小于6%,方法快速、准确、实用性强、同时,对紫苏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探讨,为办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紫苏粕多糖PWPS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测定PWPS的还原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结果表明:紫苏粕多糖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对.OH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在低浓度时对O2-.有清除作用,而高浓度时清除作用丧失,表现为促氧化作用。总之,PWPS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水、酸化水、乙醇的水溶液、酸化水和乙醇的混合物等提取剂从新鲜的紫苏叶片中提取花色素苷,经XAD-7树脂柱浓缩得到色素样品,并考察色素在黑暗或光照,空气或氮气,冷藏或冷冻及室温下的储藏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乙酸-乙醇水溶液(V(CH3COOH)∶V(C2H5OH)∶V(H2O)=6∶40∶54)中提取6h可获得最佳提取效果,花色素苷质量浓度为175.0mg/L,色度为54.03,色调角为26.63°。在-18℃条件下避光隔绝空气保存,紫苏色素的降解速度最慢,储藏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5.
以紫苏种子为材料,进行紫苏离体再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紫苏种子先用75%酒精处理30s,再用0.1%HgCl2消毒剂处理8min,在MS培养基上种子萌发率为43%;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0.5mg.L-1 NAA+3.0mg.L-1 6-BA;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1mg.L-1 NAA+2.0mg.L-16-B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0.2mg.L-1NAA,生根率达96.4%;移栽的成活率为74%。  相似文献   

16.
苏子油富含必需脂肪酸α-亚麻酸,且资源丰富,其开发利用先要解决提取方法和油脂抗氧化的问题.以紫苏子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提取苏子油;用Rancimat法比较TBHQ、BHT和VE等不同抗氧化剂单独作用及复配时对苏子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超声辅助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7,超声强度500 W,超声时间30 s,超声3次,提取率37.0%.抗氧化剂单独作用时,TBHQ对苏子油的抗氧化作用最强;抗氧化剂复配时,TBHQ加VE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酸液提取紫苏粕中多糖,从浸提时间、提取温度、酸浓度3个方面对得率进行了考察;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酸提紫苏饼柏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时间35 min,提取温度60℃,酸浓度0.25moL/L。在此条件下,得率为1.42%。  相似文献   

18.
以乙醇为溶剂,从紫苏中提取有效成分,采用微生物活性纸片法和烘箱法对紫苏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苏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且对油脂食品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紫苏油中α–亚麻酸的分离纯化技术.采用尿素包合与硝酸银溶液络合萃取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尿素包合过程中混合脂肪酸、尿素、乙醇的比例以及硝酸银萃取过程中硝酸银浓度对α–亚麻酸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脂肪酸、尿素和95%乙醇质量比为1﹕1.5﹕4.8,包合温度为–18,℃,包合时间为12,h,硝酸银浓度为4,mol/L,0,℃条件下络合,α–亚麻酸纯度达99.08%,回收率为39.24%,尿素和硝酸银的回收率分别为60%和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培养紫苏细胞的生物反应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培养紫苏植物细胞以生产花色素的过程中,选择或设计了鼓泡式和搅拌式四种不同的生物反应器,考察了各种反应器中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基于花色素的生产率,鼓泡式和带螺旋桨的搅拌式反应器优于两种涡轮桨反应器,本研究为该细胞培养所用反应器的选择、设计、优化和放大,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