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增粘树脂与丙烯酸酯共存下的乳液聚合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多种增粘树脂溶解在丙烯酸单体中,预乳化后参与乳液聚合。并研究了其乳液聚合反应行为,讨论了乳化剂、引发剂、保护胶体、增粘树脂选择以及其最佳用量,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得到与塑料粘结力高且贮存稳定性高、单体转化率达到99%以上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并用IR和DSC分析表征了溶有增粘树脂的丙烯酸乳液聚合物,可以证明的是单体都参与了聚合反应,加入的增粘树脂种类不同会影响聚合物的Tg值。通过试验发现当两种增粘树脂配比达到最佳值时,可以得到性能最好的胶粘剂。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具有增粘作用的聚氧化亚烃基脂肪酸酯型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合成和增粘效果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聚乙二醇-1000和硬脂酸合成的聚乙二醇硬脂酸酯具有最好的粘度指标。  相似文献   

3.
硅酸盐钻井液的组成与流变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配制了一系列钻井液,并对其流变性进行了测试,研究了硅酸盐钻井液的组成对其流变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未水化粘土和岩屑的积累使硅酸盐钻井液粘度和切力迅速升高,这是硅酸盐钻井液流变性变差的首要因素。较高模数的硅酸盐对各种浓度的膨润土基浆均有解絮凝和降粘作用,而对含有许多劣土和处理剂的钻井液有显著的增粘作用。硅酸盐阳离子中钾/钠值越高,对基浆的降粘作用就越小,对钻井液的增粘作用则越大。简单盐对硅酸盐钻井  相似文献   

4.
配制了一系列钻井液,并对其流变性进行了测试,研究了硅酸盐钻井液的组成对其流变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未水化粘土和岩屑的积累使硅酸盐钻井液粘度和切力迅速升高,这是硅酸盐钻井液流变性变差的首要因素。较高模数的硅酸盐对各种浓度的膨润土基浆均有解絮凝和降粘作用,而对含有许多劣土和处理剂的钻井液有显著的增粘作用。硅酸盐阳离子中钾/钠值越高,对基浆的降粘作用就越小,对钻井液的增粘作用则越大。简单盐对硅酸盐钻井液具有一般的常规作用;对组成基本相同、而pH值不同的钻井液,加入硅酸盐能减小其粘度差别。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PVC增塑糊粘度与凝胶化时间的测试,以及吐温80在糊树脂表面吸附量的分析,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对糊粘度影响的可能作用机理.结果表明:3种增塑糊的凝胶化时间依次为IPPP< DINP<DOA,增塑糊粘度则相反.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增塑糊的降粘效果最佳.吐温80的降粘机理在于其在PVC糊树脂表面的优先吸附,从而阻碍了增塑剂对糊树脂颗粒表面的吸附、浸润与溶胀、溶解等作用,因此,使得增塑糊的凝胶化延迟.吐温80的饱和吸附量约为7.23 mg/100 gPVC树脂.  相似文献   

6.
对一种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SO1 (丙烯酰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三元共聚物) 的增粘性能、稳泡性及洗油能力进行了实验室研究。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不仅有很强的增粘能力,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稳定泡沫和提高驱油效率方面都比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优越,这预示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烷基酚醛增粘树脂是我国近年来开发研制成功的新型、高效增粘剂,它广泛应用于轮胎、运输带、三角带以及其它橡胶制品的生产。本文对该产品的合成方法、反应原理、工艺条件对各步反应的影响以及性能鉴定等,均予以详细讨论。认为丁基酚醛和辛基酚醛增粘树脂是目前用于橡胶有效的增粘剂  相似文献   

8.
TH变粘酸酸液体系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裴少婧  金志鹏 《河南科学》2004,22(6):786-788
TH变粘酸在低渗透碳酸盐储层酸压施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实验方法,把TH变粘酸的各种性能与传统的胶凝酸酸压作了对比,提出了TH变粘酸的最佳施工方案。现场试验表明,采用变粘酸体系施工。裂缝长度较胶凝酸体系施工增加一倍,滤失系数及酸液滤失量减少约50%,增产效果在胶凝酸基础上提高了2.5倍。与常规胶凝酸相比,研制的TH变粘酸表现出明显的残酸增粘性能和较高的粘度。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偶联剂(KH 550)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 PP)表面偶联反应对聚丙烯(PP)/玻璃微珠(GB)复合材料界面形态和流变性能的影响。采用ARES型旋转式流变仪和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熔体粘度、动态特性以及界面形态作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玻璃微珠对材料有增加模量和粘度的作用,并且GB含量越高材料的模量和粘度就越高。使用KH 550偶联剂处理GB后,其表面变得更为粗糙,且体系相容性未得到改善,材料的粘度与模量有所上升。在基体中加入少量能与KH 550反应的低分子量M PP,虽然体系相容性得到了改善,但是降低了粘度;然而KH 550与M PP界面反应形成的“聚合物刷”又具有增粘作用,因此体系中增粘作用和降粘作用相互竞争。实验证明降粘作用为主导作用,体系粘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弹-粘塑性介质模型,运用NEWMARK~β法的隐式算法及△t时间隔内粘塑性应变增时的隐式展开,对爆炸荷载作用下应力波的传播进行了数值计算,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缩合型硅橡胶与金属的粘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南大α系列硅烷偶联剂为基础的交联增粘体系中,引入某些γ系列硅烷偶联剂及增粘助剂,制成单组分室温硫化型粘合剂,并测定了其与铝、铜及不锈钢的粘接性能关系.研究表明:在既定的体系中加入KH-550、KH-792、WD-30以及KH-550与KH570的反应物可有效提高粘合剂对铝合金、黄铜及不锈钢的内聚破坏率,而且KH-550、KH-792还有助于改善粘合剂的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侧链上含有两个苯环和长链烷基的氨酯型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探讨了不同侧链链长的疏水聚合物及不同表面活性剂下共聚物溶液的增粘效果,当侧链上烷基碳原子数n=8及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表面活性剂时,共聚物具有较好的增粘性能。对聚合物的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聚合物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引发剂浓度0.2%,疏水单体摩尔用量0.5%,丙烯酰胺(AM)浓度10%~15%,表面活性剂用量0.75%。  相似文献   

13.
在(303.2±0.1)K条件下,测定添加硫酸镁、硫酸钠、氯化钠的十二烷基硫酸钠(以下简称SDS)溶液对原SDS溶液的相对粘度-浓度曲线.测定结果表明无机盐对SDS溶液有显著的增粘作用,并且当盐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与SDS作用形成沉淀,增粘作用达到一个极限.这些结果可以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胶团的结构、离子与胶团的相互作用和活度积效应等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4.
湿固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粘剂剥离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制备湿固型MDI-聚醚基聚氨酯热熔胶,研究了MDI-聚醚预聚物结构、增粘树脂等对胶粘剂剥离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含羧基乳胶粒子体系的流变性质与碱增稠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流变学实验数据分析乳胶粒子体系的致粘机理. 认为普通硬球型乳胶粒子体系的 致粘机理与聚合物链段的亲水性有关. 聚合物链段的亲水性越强, 普通硬球型乳胶 粒子体系的粘度越大. 在酸性介质中, 含羧基乳胶粒子体系的致粘机理与普通硬球型乳胶 粒子体系一致. 但在碱性介质中, 含羧基乳胶粒子体系呈现碱增稠现象, 认为这种碱增稠 现象是由粒子间氢键形成的桥式结构所致, 这一观点与早期的“乳胶粒的溶胀乃至溶解 ”的推断不同.  相似文献   

16.
涂料助剂的绿色化是涂料绿色化的关键之一,制备并表征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新型、绿色增稠流变二合一助剂:纳米纤维素晶须悬浮液.研究纳米纤维素晶须的含量、温度对其悬浮液黏度的影响,考察了悬浮液的Ostwade幂方程模型,发现其具有增稠和触变作用.比较不同条件下在水性聚氨酯分散体中加入纳米纤维素晶须悬浮液后纳米纤维素晶须的含量、温度对混合悬浮液黏度的影响,纳米纤维素晶须的加入能降低混合悬浮液体系的粘流活化能、增加混合悬浮液体系的触变性.研究表明纳米纤维素晶须对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具有增稠和触变作用,能降低体系粘流活化能,增加触变度,是一种新型的、非石油的、生物高分子的精细化工功能助剂.  相似文献   

17.
SBS接枝胶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SBS与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接支聚合配方及工艺条件,通过接枝聚合物与增粘树脂的配合,制成了一种制鞋胶粘剂。  相似文献   

18.
有机土是油基钻井液中一种重要处理剂,主要功用是增粘提切。目前采用传统方法制备的有机土在高温下容易分解失去功效,解析出来的表面活性剂会降低油包水乳化钻井液的电稳定性,通过优选季铵盐和采用螯合技术合成一种高温稳定的有机土XNORB。评价结果表明,有机土XNORB不但在柴油和白油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和增粘效果,而且能在220℃的高温基本保持稳定,对乳状液的稳定性无不良影响,其性能明显优于现有国产有机土,与美国产品VG—69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9.
针对列车曲线通过安全性问题,设计了一种电磁增粘装置,通过增大轮轨间的垂向电磁吸力来增加轴重,从而改善列车曲线运行过程中的轮轨粘着关系,保障列车安全运行。在SIMPACK中建立CRH2型车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发现随着励磁电流的增加,列车曲线通过性明显改善。励磁电流的增大可以明显降低四个车轮的脱轨系数与轮轨垂向力和横向力,降低对钢轨的冲击力。在速度250~300 km·h~(-1)的高速运行工况情况下,装有电磁增粘装置的转向架对脱轨系数的改善效果明显,脱轨系数降低6%左右。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醇类,包括丁醇、十二醇、十四醇和胺类包括正己胺、正丁胺对缔合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发现醇使缔合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增加,并且随醇的碳链增长,增粘效应越明显;而胺明显降低缔合聚合物溶液的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