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诗词创作的具体分析与归纳,以形象对立、语言特征、情感色彩三个方面概括了《红楼梦》诗词创作性格化的基本特征.指出《红楼梦》中的诗词区别于《红》以前任何一部小说中的诗词,它是构成《红楼梦》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作者用来塑造人物形象、刻划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的重要的艺术手段.同时,也大大丰富了传统诗词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2.
《雕鹗堡》《长明灯》《红花》在小说叙事结构、悲剧意向及象征的特征图式上表明了端木蕻良、鲁迅、迦尔洵对象征主义艺术手法的一致性,并体现了承前启后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红楼梦》中“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的象征意味,分析了这两个人物在小说艺术结构方面的作用和佛道观念对曹雪芹创作思想的影响。二者是曹雪芹对世俗僧徒道士的僧恶和对佛道内在精神推崇的统一,他们作为曹雪芹的代言人,使《红楼梦》这部现实主义巨著染上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4.
陈铨主要活跃在1920~194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坛,学界对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上。本文试图从对陈铨的小说创作研究、民族文学运动研究和戏剧创作研究三个方面梳理陈铨研究的现状,总结陈铨研究所取得的实绩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徐訏是一位深受基督教思想影响的现代作家。徐訏的小说创作与具有较强艺术魅力和巨大审美价值的《圣经》在艺术上有共通之处:一是徐訏小说对《圣经》故事的演绎;二是徐訏小说的情节结构原型与《圣经》的类似。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的语言,无论是叙述性语言还是小说人物语言,无不渗透着情感情绪;《红楼梦》的语言,不仅贯注着小说人物的主观情绪,也贯注着创作主体的主观情绪。对于《红楼梦》创作主体及其小说人物的考察,最基本的着眼点应该是小说语言。也可以说,对于《红楼梦》精神的研究,其实就是对其语言情绪意义的探讨。本文对于《红楼梦》语言情绪的探讨就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展开的。  相似文献   

7.
茅盾研究《红楼梦》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其一生对红学多有研究和贡献。目前,学术界研究茅盾者甚夥,研究茅盾红学思想者却不多,对此做系统梳理的则少之又少。从茅盾论《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思想内涵、对《红楼梦》作者的评价、对待历史上诸红学派别的态度、以及对《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的态度、对《红楼梦》的"删削"等几方面入手,爬梳整理茅盾红学思想的研究现状,能丰富茅盾红学思想研究的维度。  相似文献   

8.
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小说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它继承了《金瓶梅》开创的文人自创和人情小说的传统,是《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中介,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和低估。其妇女观和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小说特别是《红楼梦》有显著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英国文学中,对于亨利·菲尔丁的《约瑟夫·安德鲁传》小说艺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的现实主义特征方面,而对于这部作品在小说创作艺术上的创新与突破却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小说的“史诗”风格和“喜剧”特色。这既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同时也是对菲尔丁小说创作艺术伟大创新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作为英国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三杰之一——高尔斯华绥的成名作,亦是其《福尔赛世家》家世小说的开篇之作,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来看,《有产业的人》无疑都堪能折射出高尔斯华绥创作的卓绝之处。基于此,本文拟以此小说为蓝本,从叙事视角、作者出面、互文、情节结构四个方面出发,纵横双向、立体多维地发掘探索诺贝尔文学奖所言的"描述的卓越艺术"之所在,并以此为依据,佐证高尔斯华绥小说创作叙事的现代性和永恒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于赞体文的起源,萧统<文选>继承了李充<翰林论>的观点,认为赞体文起源于图像.文体名称与文体内涵是有一定联系的,我们通过考察"赞"讚"二字的关系,认为赞体文是从"讚"字"明也,称也"的意义上发展而来的,其起源是古代的讚辞.  相似文献   

12.
<诗经·周颂>是统治者创作的诗歌,它直接、真实的反映了西周统治者的天命观.周人虔诚地相信天命,以天命为自己享有天下的解释.虽然他们在雅诗和<尚书>中表达了一些诸如"天命靡常"、"天不可信"之类的思想,但在本质上,周人是并不怀疑天命的,只是认为它是可变的而已.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能”和“可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中得出在语义上“能”主要表示有能力,“可以”主要表示可能性。针对于一些学者认为的“能”和“可以”的义项与人称主语和疑问语气有密切关系的论断持不同的态度,经过分析得出两者义项的选择与语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还把“能”和“可以”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现象用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列了出来;对“不可以”的扩大使用的现象通过语料库得出它使用的范围比较窄;最后,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能”和“可以”进行了辨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天道”与“人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古代化的研究,应注重古人对“天道”与“人”关系的认识,本举物质、制度、学等三事以证中国古代人本于天道的民族传统及其影响,并从多方面相互印证说明中国古代“拟天道以成人”是一个悠久的无所不在的传统,从而全面把握华夏化的根本及其成因;由此出发,才可能总结出中国特色的人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
“一点儿”和“有点儿”是意义相近但用法有所不同的一组词。前贤对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作过研究,本文用大量例句结合现代理论对“一点儿”只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式的原因加以解释,并对“有点儿”在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式时只能用否定词“不”而不能用“没”的原因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6.
对"公平"与"效率"的再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效率在具体的语境、具体的范围内有具体的内涵。“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针对收入分配而言的,它所讲的“公平”既包括起点的公平,又包括经济上较大程度的结果平等。作为我国现行分配政策的基本原则,它在这一特定阈限内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受"90/70新政"及容积率的限制,小户型住宅设计被广泛重视。以影响因素之一——"阳台"的变化作为切入点,重点研究错层阳台对住宅设计的影响。错层阳台较之传统阳台有很多优势,但在投入使用后出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错层阳台利与弊的分析,建议设计人员从居住者的角度进行改善与调整,同时呼吁人们对创新理念与事物的宽容精神。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中50多次用到“巧”字,涉及到练字、炼词、章句、篇章等多方面的写作技巧,构思立意,想象思维之敏捷、碰巧、细巧等多种涵义,内涵丰富多彩,运用灵活得体,是《文心》中又一个重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日语中的“思ぅ”与“考ぇる”是两个表示思考的动词,都表示人的有自制能力的精神活动,可译成汉语的“想、认为”等。在日英词典中,两者也都被翻译成“think”。但是,这两个动词也存在着不同点。文章从词汇论的角度,通过对“思ぅ”与“考ぇる”的宾语进行比较,从而对这两个动词的多义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所见资料客观而详细地叙述了国内美学界关于“美的规律”的各种观点,以期推动对美规律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