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对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的讨论仅局限于语言层面,因而争论不休.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它使人们从社会历史文化这一大的语境下关照异化和归化,从而去动态地看待这两种方法.维努蒂、奈达和鲁迅相关的翻译策略就适应于相关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两种语言跨文化的交际,翻译的内容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文化,恰当的翻译能有效地促进文化交流.由于英、汉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表现,以及历史、宗教、民俗等因素对文化理解所产生的影响,在文化传译中应把握四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谈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实例说明传统文化观念、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引起的文化缺省现象及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荣 《科技信息》2009,(19):165-166
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本文阐述了文化与翻译两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即: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其重点就在于对文化差异性的理解与分析;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同样我们的翻译也不能脱离原文所代表的文化和历史。经验证明;可以根据客观标准和主观意愿选择“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近年来发表的有关"异化"和"归化"的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指出其重要共同点是文本角度和源语中心.而以利弗维尔为代表的西方学派认为,翻译在本质上是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研究,应该把翻译当作是一种文化发展的策略来对待.本文以晚清文学翻译为例,探讨影响"异化"和"归化"策略的文化因素,说明无论从文本角度,还是从文化角度来看,"异化"与"归化"的选择都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  相似文献   

6.
文化语境是研究语言使用和功能的重要语言学范畴之一。文化语境的因素对翻译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从文化意象。思维差异、习惯表达、历史与信仰、地域文化及价值观与审美意识等六个方面论述文化语境对翻译的作用,以期引起学界对文化语境在翻译中作用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王莉 《科技资讯》2007,(26):225-226
本文以顺应理论为基础,从跨文化角度探讨了在商标名称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对文化心理和价值观、政治文化和历史文化、审美情趣、宗教习俗、目标消费群体的年龄和性别特征等文化因素做出各种顺应.  相似文献   

8.
王燕迪 《科技信息》2009,(10):120-120
国俗词的翻译离不开国俗语义的影响。历史人名是国俗词中最典型的词类之一,汉语一语独有,在英语等其它语系中几乎找不到对等词。每一个历史人名都蕴含着各自不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都属于特别的词语,因此,在翻译时也就有自己独特的方法。1.历史人名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邓江联 《科技资讯》2010,(21):234-234
文化是影响翻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简要论述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即思维方式,社会价值观,社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影响以及文化空白。  相似文献   

10.
典故是语言长期发展的结晶,典故产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反映了使用该语言民族的社会文化特性.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为普遍的语言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典故.本文从翻译文化效应的视角探讨英语典故的希腊神话传说渊源、内涵及其翻译.  相似文献   

11.
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探讨了文化差异中的隐喻翻译,就如何把文化差异中的隐喻翻译最好地表现出来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翻译的目的是进行跨文化交流,翻译时无疑应深入研究不同的文化内涵。由于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即出现词汇空缺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恰当的翻译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主要论题。  相似文献   

13.
语言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朗旺姆 《西藏大学学报》2006,21(4):112-114,121
翻译不仅仅在转换两个民族的语言,同样在转换两个民族的文化,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翻译实践中,要充分了解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才能解决翻译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以及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给翻译工作带来的难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数字是一个特殊的领域,从它产生时就被赋予各种不同的文化内涵。通过分析汉语数字中的文化内涵,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探讨汉语数字的翻译策略:以“适度”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正处于民族矛盾尖锐,国家内忧外患的社会变革时期,多重的价值观念叠加,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冲突日益显现.而近代翻译文学的狂欢化现象颠覆了翻译精英文学作品一统天下的局面,提升了翻译大众小说的地位.巴赫金的狂欢理论给予了这时社会文化特征最合理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中国菜名的日译与饮食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饮食文化的角度,初步探讨了中国菜名日译时采用直译、音译、注释、意译、借译等五大基本原则和方法,阐述了其文化可译性。事实证明:对菜名这一特殊语言材料进行合理、恰当的翻译研究有利于跨文化交际,传播中国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7.
变通是采用不同程度意译的对策性手法,变通的特点体现在语言层面、句法结构及文化个性等方面。但翻译中的变通也有其局限性,这时译者就只有采用阐释、补偿与背叛等迂回方法。  相似文献   

18.
翻译作为对原作的一种阐释,对原文本所赖以生存的文化必须予以重视,否则对原文本的理解就可能陷入误区,进而导致译入语对原文本的表现不当。文章在结合文化语境的共性与个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指称意义相同而蕴涵意义不同和空缺的语义对应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对策,以期对英汉翻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9.
李霁野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他的文学翻译生涯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域外革命文学作品翻译阶段、女性主义文学作品翻译阶段和诗歌翻译阶段。李霁野对翻译对象的择取体现了强烈的救国救民意识、思想启蒙意识和文化建设意识,他是一位卓有建树的文学翻译家,对我国文学翻译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商标的翻译是一门艺术,有各种不同的译法,它的翻译更应注意文化因素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