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显国 《广东科技》2007,(1):125-126
岭南位于我国南部,古属百越之地,因为北靠五岭,所谓五岭是指大余岭、骑田岭、都庞岭、越城岭、萌诸岭:南临广东(珠三角)、广西(梧州至南宁西江沿线)而称之谓岭南。如今,随着岭南文化的发展,园林也随之而发展,现今的岭南应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港澳地区。因此,岭南园林也就包括上述地区的园林。  相似文献   

2.
陈健强 《科技资讯》2006,(35):253-253
主要以香港荔枝角公园的“岭南之风“庭园为例,分析了岭南园林建筑风格的组成和特色等对香港园林造园的规模、造景、绿化、园林建筑形式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范拓源 《广东科技》2013,(24):172-173
采用实证和理论推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岭南建筑的独特建筑技术与建筑风格。岭南建筑深度结合当地气候、地质、区位等自然条件,适应历史传统、人文底蕴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求,形成了与自然融为一体、与周边建筑前后呼应、兼容并包、不断创新的岭南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4.
江南私家园林与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不同地方风格的重要代表,其在造园要素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造园文化思想的差异,江南私家园林与岭南园林又存在本质区别。认真就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可以从根源上更为深入地分析江南私家园林与岭南园林风格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岭南词从清初开始崛起,此期以“岭南三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最为出色。大均词多抒写故国之思与哀怨之情,词风雄浑,词境开阔,想像飞腾,成就甚高;梁佩兰词清刚幽峭,陈恭尹词寄托深远,亦属出类拔萃者。“岭南三家”使得岭南词坛风气大开,在岭南词史上有特殊意义。屈大均、梁佩兰又和岭外词人有词学交流,这对于扩大岭南词的影响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学界素有“岭南词派”的观点,此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6.
试论岭南建筑中的绿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岭南传统建筑和园林中的绿化形态和把现代岭南公共建筑与庭院相结合的创新设计手法,揭示了岭南建筑绿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并从社会、哲学、生态、人文等角度,阐明它的深远意义。为21世纪建筑创作寻求启示。  相似文献   

7.
岭南有佳果     
正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和越城岭)以南地区的概称,现在特指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和澳门地区。岭南水果品种繁多,颜色鲜艳,营养丰富,口味鲜美。今天,我们来了解3种岭南水果:阳桃、柠檬和番木瓜。阳桃阳桃,别名五敛子、杨桃等,是热带、亚热带水果。其花期为4—12月,果期为7—12月。  相似文献   

8.
岭南是佛教从海路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广州曾是中国早期三大译经中心之一。《六祖坛经》诞生于岭南。岭南在历史上高僧云集,岭南佛教禅宗传续不断、生机勃发。岭南也是南禅向外传播的始发港。因此,岭南对中国佛教发展的意义重大,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隋代的岭南佛教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寿置塔是隋代岭南佛教发展中的关键性因素,对隋代岭南佛教发展影响深远,不仅造成了隋代岭南高僧活动数量的增加和地域范围的扩大,而且吸引了普通僧众和俗家善信的广泛参与,在民间掀起了一场佛教信仰热潮,而这又反映了隋代岭南佛教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即深受官方佛教政策的直接影响。而仁寿置塔之所以能对隋代岭南的佛教发展影响如此之大,其根本原因即在于隋代岭南佛教发展的整体水平较低,它是当时岭南开发程度较低、全国政治中心北移、隋代佛教政策和王仲宣判乱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钟健慧 《科技资讯》2009,(21):62-62
岭南建筑这个词语,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和新中国成立初期都没有人提出过,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全国兴起了对创造建筑新风格的讨论热潮,广东建筑界认为,创造我目建筑新风格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还要有各地方的建筑新风格,广东建筑要有自己的特色,在岭南地区,就要有岭南风格和特色,从那时候开始,广东就提出了岭南建筑这个名词。而岭南建筑在地域范围的界定,从广义来讲,是以五岭为界,五岭以南包括广东省.广西南部、福建南部为界;从狭义来讲,是指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讲广府话的地区为准。在南方,一般人不提广东建筑,而都用岭南建筑来代替,而且把新中国成立前称为岭南近代建筑,明清以前时期称为岭南古建筑,而中国成立后称为岭南新建筑,或称岭南建筑。  相似文献   

11.
禅宗文化在岭南繁盛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禅宗文化之所以在岭南长盛不衰,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特殊的地理环境为禅宗文化在岭南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便利;岭南文化固有的特质有利于禅宗文化的传播和流行;禅宗南宗的兴盛有力推动了禅宗文化的发展;顿悟禅宗的理论及独特的弘传方式适应了岭南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谭长亮 《科技信息》2012,(14):262-262
岭南建筑的整体性是从现时的角度认识岭南建筑的系统整体联系、存在、运动和发展。系统哲学认为,系统是物质世界存在的基本方式和根本属性,岭南建筑的系统性就是辩证的整体性、过程性和时空性。三者之间有机联系而不可分割,其中整体性在它们中间起着主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岭南山地地处江南古陆北缘,是皖南山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区计有种子植物136科,553属,1185种(包括种下分类等级)。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具典型的中亚热带性质;其中以温带区系成分为多,但也有丰富的南方热带成分,表现为南北过渡之性质。有些南方热带成分还以岭南山地及其北缘附近为分布北界。因此,在区系区划上,本区应与30°N 附近以北的皖南其它区域区别开来。在植被区划上,宜将30°N 附近一线作为划分皖南境内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之分界线。  相似文献   

14.
归纳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理内容,提出天人合一的建筑学意义是;技术上,建筑要适应自然,改善自然,利用自然;艺术上,建筑要追求自然美,分析了岭南古建筑、近代建筑中天人合一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第一节考辨出唐代岭南道共进士49人,其中有7人是据县志和笔记小说新增的;第二节列表格说明唐代岭南道进士群的地域和朝代分布情况,并与谪宦文化联系起来考察;第三节从流宦贬人的影响、南选制的推行、家族文化的传承、京都游历四方面来阐述岭南道进士群的文化构成。  相似文献   

16.
以国家绿色三星项目——东莞生态园管委会办公楼设计为例,通过建筑环境计算机仿真与能耗实测对比,定性、定量分析与对比了办公建筑被动节能技术(包括朝向选择、自遮阳体系、自然采光、通风的利用等)及主动节能技术(包括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运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对岭南办公建筑生态性的影响,在计算机模拟与数据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先使用低技术高效能的被动节能技术手段,并结合环境条件辅助使用适宜主动节能技术,以提高岭南地区办公建筑生态性、降低使用能耗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药膳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是传统医学与饮食文化有机融合的结晶。其“寓医于食”,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药力,药助食威,以达到营养滋补、保健强身和防病治病目的,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岭南药膳,是祖国药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受岭南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而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岭南开发史上,东吴的开发与治理开创了岭南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岭南既是东吴财斌、兵源的重要供应地,也是东吴海外贸易的主要基地,它对东吴政权的稳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影响岭南建筑风格演进和发展的地理气候因素及外来经济文化因素,说明外来经济文化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认为岭南建筑风格是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风格的体现。文中对当代建筑设计创作的制约因素和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开放,建筑日趋国际化,反映新技术、新方法以及适应亚热带气候环境的新的岭南建筑风格将在探索中产生。  相似文献   

20.
岭南先秦古国的研究是先秦史研究的薄弱环节。驩兜在古籍中有驩头、丹朱、驩吺等九名,实为中原丹朱部族与苗蛮驩兜部族融合后的我国文明初期的一个部族。他们受中原部族攻略,被放之“丹渊”“崇山”而南迁,历经河南丹水,湖南澧水、大庸,广西崇善等地,最后沿左江、郁水东徙,“其子居南海而祠之”,成为岭南先秦时期的较早古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