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取兰113B-P204-煤油-H2SO4液膜体系从稀NiSO4溶液中分离回收镍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液膜法除Ni^2+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讨论了膜相组成,酸度、乳水比、油内比,搅拌转速及试剂比等因素对传质过程的影响,并考察了膜相的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2.
熔融体系下钢铁表面碳化物覆层成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非稳态扩散传质和规则溶液亚格理论建立了熔融体系下钢铁材料表面碳化物覆层成长动力学模型,并用硅还原V2O5-Na2O-B2O3熔融体系下45,4Cr5MoSiV1,T10,Cr120MoV四种钢碳化钒覆层实验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碳化物覆层成长速度主要受基体中的碳活度,处理温度和时间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3.
纤维状催化剂ACF吸附SO2传质机理的探讨:ACF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纤维状催化剂ACF吸附OS2过程中表现出的传质机理,证明了其传质过程为内扩散控制,化计算,扩散系数DACF约为10-10^2cm^2/s,比活性的DGAC值约大六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4.
均匀纺锤形α—FeOOH微晶制备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以Na2CO3作为沉淀剂,在FeSO4溶液中形成Fe(OH)2-FeCO3沉淀,通入空气氧化制备了均匀纺锤形α-FeOOH微晶。研究了碱比、通气量、温度、浓度、搅拌转速以及加料方式等对制备过程以及纺缍形铁黄形态的影响规律,并制备出粒度为0.2μm,轴比为3~4,均匀、无枝杈的纺锤形α-FeOOH粒子。实验验证了该过程为传质控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Co2+:ZnSiF6·6H2O的g因子随压力变化的实验数据和晶体结构数据,确定了以压力作为参量的状态方程,并采用完全对角化方法,研究了Co2+:ZnSiF6·6H2O的g因子随压力变化的行为,理论结果和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兰113B-P204-煤油-H2SO4液膜体系从稀NiSO4溶液中分离回收镍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液膜法除Ni2+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讨论了膜相组成、酸度、乳水比、油内比、搅拌转速及试剂比等因素对传质过程的影响。并考察了膜相的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7.
含水烟气脉冲放电脱硫脱硝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模拟烟气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活化法脱除SO2和NOX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表明:SO2和NOX的脱除主要依靠物理分解和化学反应两个脱除过程;化学反应脱除是提高脱除效率的主要过程,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在电晕场中自由基O,OH和HO2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复合氧化物SrTiO3—TiO2氧敏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具有氧敏特性的SrTiO3与TiO2复合化,采用电子束蒸发方法,制备了SrTiO2-TiO2薄膜,研究了其氧敏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氧化物SrTiO3-TiO2薄膜的n-p型转换点比SrTiO3薄膜的n-p型转换点高,氧敏特性有所改善,从而提高了贫燃共氧灵敏度曲线的线性化。  相似文献   

9.
饱和萃合物是由一份0.1mol·L-1DOSO(1,2-二氯乙烷溶液)连续草取pH=1的PdCl2盐酸水溶液得到。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草合物是Pd(DOSO)2Cl2。在DMF中测得Pd(DOSO)2Cl2摩尔电导为26.1Ω(-1)cm2mol(-1),属非电解质类型。X-射线分析证明Pd(DOSO)2Cl2是不同于PdCl2,DOSO以及它们的简单加合物的新物质。磁矩实验(μ(eff)=0)在明Pd(DOSO)2Cl2是平面正方形结构.中远红外光谱实验表明Pd(Ⅱ)是与DOSO中的S发生了配位,并且是反式配合物。此外。还对萃合物进行了热重(TGA),差示扫描热分析(DSC),熔点测定,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及稳定性的实验。  相似文献   

10.
钼硅酸化学吸收同时去除气流中的SO2和NOx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钼硅酸溶液脱除废气中的SO2和NOx及其吸收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钼硅酸能十分有效地吸收SO2并使杂多酸还原为杂多兰;而杂多兰则能还原NOx为N2,从而达到同时去除SO2和NOx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吸收过程传质理论——双膜理论的基本原理,据此研究了尿素/添加剂湿法烟气同时脱硫脱氮过程中SO2和NOx的吸收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尿素/添加剂水溶液中,烟气中SO2的吸收由气膜控制,是液相中伴有快速不可逆化学反应的气体吸收;NOx的吸收由气膜和液膜共同控制,是液相中伴有慢速不可逆化学反应的气体吸收.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以Li2SO4为基体的复合质子传导膜。采用电化学阻抗波谱分析法(EIS)研究了掺杂不同组分如Li2WO4、Na2SO4和Al2O3、以及掺杂不同的比例时制备不同厚度的复合质子传导膜的离子(电)传导率。在Li2SO4中掺杂适宜比例的Li2WO4或Na2SO4可提高膜的离子传导率,掺杂Li2WO4比掺杂Na2SO4制备的复合膜具有更高的离子传导率和较佳的性能。虽然掺杂Al2O3会稍微降低膜的质子传导率,但确可以提高膜的机械性能。膜的厚度减少,其离子传导率增加,但膜太薄,气体容易从膜一侧渗透到另一侧(crossover)。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掺杂Li2WO4制备的复合膜结构较致密和紧凑、性能较好。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膜厚为0.8mm,由Li2SO4、Li2WO4和Al2O3制备的复合膜适宜的组成为75wt%(90mol%Li2SO4+10mol%Li2WO4)+25wt%Al2O3,其离子传导率在600、650、700和750℃时高达0.16、0.38、0.46和0.52Scm1。研究了以H2S为燃料、复合Mo-Ni-S为阳极、复合Li2SO4为质子传导膜、复合NiO为阴极、空气作为氧化剂的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Li2SO4+Li2WO4+Al2O3复合膜的电池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3.
液膜法烟气脱硫试验研究:Ⅱ.促进传递机理与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二氧化硫在纯水和柠檬酸钠溶液中稳态渗透通量表达式,研究了SO2在液膜中的促进传递机理,用局部平衡理论及非平衡边界层理论推导了SO2通过膜液的渗透模型;考虑了溶液粘度、溶液的非理想性及盐效应等物理化学性质和热力学性质等因素对SO2渗透行为的影响,并将实验所得数据与模拟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燃煤烟气在13X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与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容积法测定SO2,NO,CO2,N2和O2在13X分子筛上的吸附等温线,通过Langmuir,Sips和Toth等温方程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Sips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在烟气温度为75℃下,SO2,NO,CO2,N2和O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65,49,869,154和105μmol/g。由等量吸附热的计算表明:吸附热均随吸附量的升高而增大,SO2,NO,CO2,N2和O2的最大吸附热分别为:-9.35,-12.93,-31.96,-29.38和-25.09 kJ/mol。运用负载比关联模型预测5种气体的竞争吸附行为发现:多组分竞争吸附导致SO2,NO和CO2吸附量降为单组分气体吸附量的一半。在常压吸附真空解吸下可实现SO2,NO和CO2富集的体积分数为8.3%,2.9%和51.0%。  相似文献   

15.
中空纤维多孔膜基气体吸收传质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气相传质阻力是中空纤维多孔膜基气体化学吸收过程中的主要传质阻力。文中采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CO2-空气-水和CO2-空气-NaOH水溶液两种体系对膜基气体吸收过程的传质性能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气速和液速条件下的总传质系数。根据气液反应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由实验和理论计算获得了气相分传质系数。通过进一步的拟合计算获得中空纤维多孔膜管内气相传质数学关联式Sh =0.0038Re0.44Sc0.33.用此关联式计算得到的总传质系数与实验测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在小型浮选槽和3连圆底烧瓶浸出实验的基础上,在实验型空气搅拌浸出槽中进行了用SO_2浸出东湘桥地区氧化锰矿石2kg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与小型实验相符的实验结果。Mn、Co、Ni的平均浸出率分别为94.80%、89.70%和81.50%。尾气中SO_2浓度可以降低到0.01%以下,符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喷射鼓泡反应器湿法烟气脱硫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试喷射鼓泡反应器(JBR)为基础,该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全混流的JBR湿法烟气脱硫数学模型,包括SO2在石灰浆液中的吸收模型和JBR反应器模型。根据模型方程可求得在JBR任一位置处各组分浓度及pH值与烟气中初始SO2浓度的关系值,并可计算SO2在石灰浆液中的吸收速率、气液相传质系数及气液有效比表面积。模型在中试JBR系统中得到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的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在常温常压下测量了正脉冲电晕放电SO2产生的SO发射光谱,该实验为脉冲电晕放电烟气脱硫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将N2、O2、NO、SO2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模拟工业烟气,将混合气体与0,同时通入反应器中。实验中,考察03/NO物质的量之比、温度以及不同的吸收液对脱硫脱硝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液相中O3对NO能有效氧化,然而S02的存在对NO的去除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当O3/NO=1时,NO的去除率达到93.12%;Na2CO3溶液替代蒸馏水作为吸收液时,有利于NO和S02的去除;当温度在20~60℃范围内,NO和s02的去除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活性碳纤维的气相氧化和液相氧化处理。改变了活性碳纤维的表面酸性和极性.研究了化学改性对活性碳纤维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活性碳纤维对SO2的吸附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