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自然与社会之间:STS学术"核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三版第一版:<科学技术与社会--一种跨学科视野>(1977);第二版:<科学技术论手册>(1995);第三版:<科学技术学指南>(2008),讨论STS学术研究、学术领域的发展,探析STS的学术"核场".  相似文献   

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2):103-107
如何将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转化到教育基本理论中,成为当前自然辩证法教育理论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学术界对"自然规律客观性"的质疑和"建构性"的揭示,丰富了"自然规律"范畴的理论内涵,又存在片面凸显其主观性的倾向。自然辩证法教育应当以基本原理为基础,避免理论僵化和学术研究中的片面性,使学术成果按照特定思想逻辑原则合理地向基本理论转化。  相似文献   

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2):106-110
章士钊在英国阿伯丁大学接受了系统的逻辑学习和训练。《逻辑指要》一书也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形成的。这对章士钊的学术方法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此后的研究中他以西方逻辑体系框架为基础,对印度因明与墨辩逻辑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求是”与“致用”,作为学术研究的两种理念,它们之间究竟何者更为根本,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剪不断”的话题。不难看出,近代以来,中国学人关于学术理念的探讨一直在这两者之间左右摇摆:或主张学术研究就是“为学术而学术”,学术研究的目的就是纯粹“求是”,学者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或主张学术研究必须“学以致用”,求真只是手段,致用才是目的,学者要“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清末时期章太炎的“实事求是”与康有为的“通经致用”之争就是这两种学术理念的典型代表。当然,这种极端的观点必然逃不脱被扬弃的命运。梁启超曾主张把两者结合起来,他给“学术”下的那个定义——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就是对康梁学派过于强调“致用”而“借经术缘饰其政论”致使“其业不昌”的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术界就提出了学术规范、学术传统重建的问题。但是,直到今天,学术违规的现象依然弥漫于整个学术界。在当今的学术领域,弄虚作假,剽窃抄袭,一文多用,一稿多投等现象蔚然成风;自我吹嘘、自我炒作的现象也时有所闻;更有甚者,拉关系、怕马屁、抢资源、买版面甚至制造“思想”等大手笔的“战略”举动也频频“露脸”。透视这些现象,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学术违规与学术腐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我国的学术传统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与其自身的“规范化”之间出现了冲突,造成学术研究不独立;同时,由于我们没有建立起一套严整的学术研究制度,学术研究中的自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胡塞尔纯粹学术立场,纯粹学术立场是学术研究本身的需要,是学术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的保证。坚持这一立场意味着不以学术之外的需要为目的,意味着坚持学术的自律,探讨和贯彻这一原则,对于今天中国的学术建设有极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提到学术规范,人们的目光一般聚焦在“真”上,即从事学术研究的学人在研究过程中应该追求真实,既不捏造数据和事实,弄虚作假,也不将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剽窃抄袭。为此,一方面要求学人洁身自好,严于律己,提高学术道德修养,克服自身的懒惰和卑下心理,勇于创新,敢于超越自身和他人,成为学术研究的主人;另一方面则要求我们的学术出版监督机构增强学术规范意识,制定并依据各项条例,揭露、批判并规范各种不规范的学术行为。 不过,仅有这些还不够。知识(当然包括科技知识)社会化的强劲趋势清楚地表明,知识不仅具有认识解释…  相似文献   

8.
科技史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新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议题,中国科学院在1951年筹划科技史研究,1956年制订十二年研究规划,1957年创建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1975年扩建为研究所)。研究所(室)遵循50年代提出的研究范式,撰写了许多学术论著,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1978年以来,研究所提出新的学术问题,实现由古代到现代、由中国到世界的拓展,促进学科交叉及"应用科技史"研究,尝试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面向未来的机遇与挑战,研究所将继续追求科技史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卓越,并进一步促进学术研究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学术论著的创新性本质与学术造假、学术不端、学术腐败行为在本质上水火不容;由于官、权、钱、名、利的介入,在我国学术界中,官场、商场、学场已无分别,学术环境已颓废到了极其不堪的境地,原本崇尚人格塑造、学术至上的大学精神的神圣光环已经不再;面对中国的钱财控制,包括用于教育和学术研究的经费控制,纳税人处于最无奈之境地,这既是一种制度设计的缺陷,也是一种民主意识的缺乏,更是一种国民素质的悲哀.  相似文献   

10.
学术主权的存在价值不仅在于获得学术共同体内部学术行动者的认同,还在于获得学术共同体外部学术行动者的认同,这种认同既有大小又有特定方向,我们将其称为认同向量;认同向量的指向和大小随着特定情境下学术行动者共同参与的学术实践而变化,并在特定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认同向量稳定与变化的辩证法决定着学术主权的确立与嬗变;理解学术主权的嬗变过程与机制对于认识学术研究演化规律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来 ,学人比较关心学术规范的问题 ,作了不少讨论。《自然辩证法通讯》为此特别开辟了专栏 ,就现状展开充分的讨论 ,回顾已有的努力和成就 ,呼吁“共建学术规范 ,整饬学术道德”。这样的讨论是学人的幸事 ,有助于端正学风和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必将对我国的学术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谈和等待解决的问题很多 ,学者们针对不同的方面发表了看法。作为一个研究生 ,我才刚刚有了些体会 ,在此只粗浅地谈谈其中的一点小问题。在研究生中最常出现的学术不规范现象恐怕就是一稿两投了。这种现象有其存在的原因 ,国家规定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学术界确实存在着诸种“不规范”的现象。不过,在谈论学术失范的时候,人们不应当有这样的印象:在过去某个时期,中国学术界是具有严整的规范的。学术失范的真正含义是:在近20多年来,中国学术界并没有随着学术研究的进展,而积极地制订一整套真正合乎学术要求的规范,学术失范的根源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学术站点的设立、学术职务的评聘等方面,非学术的(主要是行政的、政治的)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在某个方面具有一定“权威”的评委,在对某个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成果进行评审时,并没有严格地根据学术…  相似文献   

13.
近期国内一些网站和报刊连篇报道了某些学者将别人的论文汇集成册出版成个人专著以及所撰写的论文、论著大篇幅抄袭别人的研究成果等所谓学术“剽窃”的文章,还有不少其他违背学术规范和道德的类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学术界确实存在着诸种“不规范”的现象。不过,在谈论学术失范的时候,人们不应当有这样的印象:在过去某个时期,中国学术界是具有严整的规范的。学术失范的真正含义是:在近20多年来,中国学术界并没有随着学术研究的进展,而积极地制订一整套真正合乎学术要求的规范,学术失范的根源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学术出版,顾名思义应当是记载与传播学术思想的出版行为,其目的应是"为了学术的繁荣和兴旺",促进"文化积累"和"精神传承".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出版市场来看,无论是学术著作的出版还是学术论文的发表,都充满着一股浓浓的商业气息,弥漫着一种发霉的铜锈味道.一方面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因资金问题难以出版传播,另一方面低水平的著作或论文通过"赌博式投资"的方式充斥学术界,形成了一种学术出版与学术水平无关的景象,这似乎也可称为"学术出版悖论".  相似文献   

16.
假冒伪劣产品和商业欺诈行为需要打,因为它们坑害消费者,扰乱经济市场;劣质学术成果和学术欺诈行为也需打,因为它们欺骗误导读者,污染学术氛围,败坏学术风气。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各项学术研究如雨后春笋,生机盎然,但在学术繁荣的同时,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为数不多的一些人,或为晋升职称,或为升官发财,或受名利诱惑,不是脚踏实地地做学向,不肯下功夫费脑筋搞研究,而是投机取巧,施展手段,或靠技关系走后门,或靠亲情权力,或靠~把剪刀一瓶浆糊剪贴拼凑,制造了大量学术垃圾,骗取功名。于是乎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17.
语言逻辑“话语研究”的学术范式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是由话语建构的,话语的意义就是话语的用法.对话语"句法动元"、"范型"等理论探讨与研究,其目的在于了解"意识形态化的语言主体"对话语表达的规约.虽然言语是个体的,但语言则是种群的.本文在论述语言文化属性与话语动元模型的基础上,探析了"话语研究"学术范式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学术界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动辄是“创新”;凡是新作品、新理论,从皇皇巨著到一篇篇短文,言必称实现“学术创新”。有的学者将旧理论改头换面,用新词语重新包装;或者赶时髦,牵强联系,机械  相似文献   

19.
当代科学共同体的分化与学术国际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的科学共同体理论中,科学知识被认为是公共产品,由此形成了具有浓厚理想主义倾向的学术国际化思想。本文认为学术知识并不必然是公共产品,学术公有化与国际化的程度、方式和后果都受国家利益、企业利益的深刻影响。国家和企业作为重要力量介入学术研究,导致传统的“科学共同体”正在出现分化和重组。学术的使命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学术国际化的过程,是一个内含着价值和利益冲突的过程。理想的、互惠互利的国际化模式不再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20.
刘明先生在《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1)曾指出现行学术评价定量化取向的九大弊端,可以说是非常贴切的,因为按照现行的学术评价至少有九个方面是事与愿违的。但是,从当今世界看学术创新的价值,我国现行学术评价亟待革命,而不是一般的改造,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我们的目的,导致当今学术研究泡沫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