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明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转归预后及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科学。包含了古代所称的“大方脉”、“杂医”等内容 ,它继承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在中医学尤其是中医临床学科体系中 ,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 ,临床诸学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几千年来 ,古人在不断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对人类的保健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在中医内科学的发展过程中 ,从其萌…  相似文献   

2.
中医实验动物模型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实验动物模型之我见朱秀珍广州中医学院实验动物服务部傅江南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中医实验模型是指模拟了中医理论中的疾病、症候、症状体征,并用其来研究中医理论和临床的一种动物实验方法。是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医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中医理论、中西医...  相似文献   

3.
中医临床诊断以症状为基础,按中医理论进行辩证论治。这一过程,主要依靠医生的大脑思维能力。大脑的思维方法是否科学,对诊断的准确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早在秦汉时期,我们的祖先已为中医奠定了进行辩证思维的中医理论基础。《黄帝内经》就是一部总结当时的医疗实践,运用当时的科学成果和人们的认识能力,集体编  相似文献   

4.
笔者创立之唯道论自然哲学体系包含以下几个要点:可以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重建唯道论自然哲学。中国古代哲学是属于辩证唯道主义的传统,老子的体系本质上乃是一个统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典型的辩证唯道主义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中医理论体系发展中医实验科学──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需要加强其基础研究。发展新的高效率的防病治病方法,不断扩大和加深对人体生命过程的规律性和病理变化的了解。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决定医学发展的三个要素:杰出的科学家、研究人...  相似文献   

6.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养生之道就是保养生命的道理与方法。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与理论的一门学科,其学说科学实用,是中国医药文化之精粹。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数学、生物学等传统科学先后被近代科学取代而成为历史,唯有中医一枝独秀,非但没有被西医淘汰,而且至今还保持着一定的生命力。然而许多西方科学家却并不承认中医是科学,否认了中医应有的地位。本文作者旨在通过对科学含义的阐释来说明中医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说中药是中医的半壁江山一点都不夸张,因为中药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医疗目的主要靠中药去实现,中药决定着中医事业的兴败盛衰和生死存亡。祖国的药物学宝库极为丰富,它和中医的所有学术一样,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样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使用经验,同样具有浩瀚的古代典籍,而且在中国的大地上是先有药后有医的。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中医学的性质与特点,以及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医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古人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大量实践,从实践经验的积累、综合到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广泛借鉴古代哲学、人文科学的思想、方法、世界观,逐渐形成以整体观为特点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中医理论;强调了中医药现代化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不断发展创新;讨论了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内容、重点及注意事项进行。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优生优育理论,中医预防保健措施贯穿于人类的婚姻、胎孕、产乳以及婴幼儿的哺育中.古代在母婴保健方面的认识对于今天儿科临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多元数据处理和模式分类等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人类认识的强有力工具,将其应用于中医诊断,既具有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结合的科学意义,又具有推动中医诊断过程客观化和手段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保持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方法研究中医药,能够加速中医基本理论的研究进程,同时也符合中医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通过研究,加深对中医理论的认识,促进中医理论更加规范和完善,提高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某些疑难病症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 藏医药学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藏族劳动人民和广大藏医药工作者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经验的总结,也是历史上各民族文化科学不断交流的结晶;它曾受祖国汉族中医医学较深的影响,也吸收了古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象数学在中医理论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与医学经验一起构成了中医理论的两个基本渊源,本文试图运用象数学来阐明灵龟八法的原理。人体的阴阳之气在不同时间、不同方位上,其多少是不同的,这一不同可以用数字量化。八法逐日干支和临时干支来源于河图、洛书的数,推衍灵龟八法是根据象数理论进行的,它用老阳数9和老阴数6来衡量气血运行的全过程。把八卦,象数,经脉和穴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按日按时开穴,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15.
作为传统中医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素问》 及其英译本在中医的对外推介过程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鉴于中医理论具有民族性和整体性特征且无法与西医进行类比阐释,从目的论的文化专属性视角对《黄帝内经·素问》的两个英译本中中医理论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进而甄别优劣.  相似文献   

16.
中医理论能否变革;中医中药理论在现代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探讨;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的基础理论;认识中医理论的结构与历史;从文化角度谈中医的振兴;中医需要反思系统;韩医学精神科领域新活动;韩国医疗分类R&D现状与新动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沈括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政治家,其所著《梦溪笔谈》是一部记载自然科学和社会文化成就的重要著作。书中以丰富的内容,求真、求是的精神,使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学历史事迹,热情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科技人文方面的创造,这对祖国社会文化的光大传承有着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与西医学产生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其学术体系、思维方式与诊疗方法各异其趣,似乎有不可通约之感。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借助于中国古典哲学建构其理论基础与学术语言,形成了中医理论医哲交融的独特特征。由于古代中国医者与儒士身份同构,医儒身份同一使得中医学的语言表达极具文学色彩。因而,体系迥异、医哲交融及文学表达构成了中医英译的主要文化障碍。  相似文献   

19.
吴中云 《科技潮》2000,(6):108-110
秦伯未先生是当代最杰出的中医学家之一。他在中医理论、临床与中医教育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特别是他对《内经》的阐释与研究,为现代中医树  相似文献   

20.
从当代文化科学发展的视野,对作为六经之首的易经起源及其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和解读.通过论证易经生成之三部曲:自然易→占筮易→人文易[1], 揭示了"易"之卦爻象数源于自然,易经之本在象数,其精髓乃"道法自然".由此不仅提升出中国自然哲学、生命哲学与人文教化,而且开出了中国古代生成整体论的"科学"和数学算法体系.文章揭示了易经作为中国文化总源头所蕴含的自然、占筮、哲学、"科学"等 "多维立体结构",试图澄清其中相互关系与不同层次.主张从当今文化科学发展的高度,揭示与彰显易经象数本有的自然、数理与"科学"蕴含,赋卦爻辞以新意,开辟易学创新之道.并试图由此为厘清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线索,超越西方近代科学的机械构成论与主客二分之认识论,探索中国文化、科学的自主创新提供文化资源与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