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贞操权是一项以性纯洁为特定内容的独立人格权,它与其他所有人格权相区别,侵害贞操权的行为为侵权行为.在即将出台的民法典中将贞操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予以规定,体现民法对人格尊严和贞操利益的充分尊重,是十分必要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中国首例将”贞操”作为侵权赔偿的形式提出的一起强奸案的附带民事诉讼引出了”贞操权”这一概念以及是否应当将贞操权作为一种人格权利来加以民法上保护的争议.并通过对这一问题的争议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观点:贞操权不宜作为一种权利.将其归结为特定主体之间双方的义务更加合适。  相似文献   

3.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贞操权仍然是夫妻关系的核心,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础。从贞操权的历史沿革看,其在新时代具有不同的意义,贞操权与性自主权及其配偶权的关系说明,贞操权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格权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中有大量的关于遭厄女性的贞操方面的讲述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道德观和其艺术构思上的一些微妙之处 ;一、关注女性贞操 ;二、为作品大团圆结局打下相应的基调。  相似文献   

5.
李涛 《科技信息》2007,(28):248-248
精神损害的本义是指对人的精神活动(思想、意识、情感、情绪等)的损害,往往是由于侵害人的违法行为对被侵害人的人身健康、自由、言论、名誉、荣誉、隐私、贞操、身份权等方面的侵害。  相似文献   

6.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多如牛毛,程朱礼学提倡妇女要贞操守节,更将这种残酷的制度发挥到了极点。然而考察诞生于春秋时代的《诗经》,却发现《诗经》时代的女性可以自由地与自己喜欢的男子欢会、定情,甚至结合。她们大胆为自己歌唱,率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大胆地吐露对心仪男子的爱慕。一切所谓女性的德行在她们身上几乎不留痕迹,贞节观念更是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7.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多如牛毛,程朱礼学提倡妇女要贞操守节,更将这种残酷的制度发挥到了极点。然而考察诞生于春秋时代的《诗经》,却发现《诗经》时代的女性可以自由地与自己喜欢的男子欢会、定情,甚至结合。她们大胆为自己歌唱,率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大胆地吐露对心仪男子的爱慕。一切所谓女性的德行在她们身上几乎不留痕迹,贞节观念更是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8.
黄花女儿     
谓处女。金针菜一名黄花菜,以针谐贞,言其为贞女也。在中国人的贞操观念中,处女向为人所注重。《词话》秀才取(娶)漆(妻)——无真(贞)。指书呆子所娶之妻,已丧失了处元之贞元。褚人获《坚部二集》引《辍耕录》载“一人娶妻,已破瓜无元。袁可潜作《如梦令》赠之云:今夜盛排筵宴,准拟寻芳一遍。春去已多时,问甚红深红浅。不见,不见,还你一方白绢。”此词反映的是旧时婚俗中的“验红”。如姚灵犀注“身上喜”所言“言处女破瓜时之元红也。因处女膜初破,必有腥红一点。俗名曰喜,古时以此验女子之贞操。”婚次晨须交白绢,无红…  相似文献   

9.
胡适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人们只有将其置于整个 2 0世纪文化转型的背景中 ,才能确定其历史的地位 ,充分认识其意义与价值。从晚清到五四 ,现代性思想主题与价值认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晚清的思想主题是建立一个现代的“国家” ,而五四知识分子所关心的问题是个人自由、个性解放。五四关于人生观的讨论 ,以及贞操问题、妇女问题等各种问题的讨论 ,实际上是一种对传统的总体性的文化批判 ,是个人的重新发现与创造 ,是一种深刻的社会革命和价值重建。从这个角度看胡适在五四时期的思想言论 ,以及他对实用主义哲学的吸收、运用 ,对国故的整理等活动 ,即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行人》和家庭小说都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家庭小说的女主人公多为"贤妻良母"的理想形象,《行人》中的阿直则处于贤妻良母和"新女性"之间。家庭小说中的家庭风波多起因于外部的破坏,丈夫多注重妻子肉体上的"贞操";《行人》中的一郎则因不能把握阿直的内心和灵魂而苦恼,家族制度的重压酿成夫妻双方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自编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问卷,对扬州大学广陵学院28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独立学院学生认为谈恋爱是否影响学习和社会工作与贞操观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学生自己能否接受婚前性行为呈极显著负相关;贞操观与与学生自己能否接受婚前性行为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有必要在恋爱观、性爱观上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明清政府对贞节妇女旌表建坊有明文规定,获旌建坊对本人和家族都是无上光荣。徽州深受宋明理学熏陶,对于这种殊荣的追求和向往更为强烈,徽州牌坊是现今全国牌坊数量最多的。贞节牌坊作为宗族规训女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建立既是对女性的旌表,也是宗族施展权力的象征。明清徽州正是通过中央政府的牌坊旌表,使得贞节典范不断被树立、被效仿,从而导致节烈现象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向中国的旧制度旧思想作彻底批判的同时,终其一生关注着妇女问题。鲁迅极力反对古代圣人的节烈观,并在众多作品中,痛斥节烈观的泯灭人性,呼吁让每个女性都生活在自然的天空中。  相似文献   

14.
在明清拟话本小说中,几乎随处可见贞节烈女形象,对如此庞大的形象群进行分类就需要一定的分类标准。以身份作为分类标准,贞节烈女形象可以分为贞女形象、节妇形象和烈女形象;以守贞程度作为分类标准,则可将其分为传统贞节观下的贞节烈女形象和变通贞节观下的贞节烈女形象。  相似文献   

15.
只有在文化史的视野下。才能突显中国古代艳情小说的特异性。艳情小说既是一种文学类型。又是独特的文化现象。放纵与禁忌的奇异杂糅。显示了艳情小说对欲望和情感的独特理解。而这种理解所表达的性别政治观念,是界定言情与艳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从一而终的观念在元明走向了极端化,其原因主要为:理学的发展、"贞"的认知的转变、褒奖方式的改变、女性财产权的进一步丧失。  相似文献   

17.
在现存的六种元杂剧水浒戏中,刻画了两类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戏中对已婚妇女在婚姻家庭方面的善恶评判,往往是单方面站在男性的立场,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和思想偏见。水浒戏中刻画的正反两类女性形象,实际上是剧作家宣扬当时妇女是否遵守妇道贞节的鲜活教材。  相似文献   

18.
《天明》可以说是在以左翼思想指导下,最早对性工作者给予正面理解和同情的现存影片文本。不同的是,《天明》中女主人公所使用的反抗手段和依附的暴力集团行为,融人了强烈的道德激情和政治革命色彩;在深层次上,资本家强暴菱菱触犯了中国道德禁区——对处女贞洁的剥夺,在浅层次上,“趁人之危”的做恶方式,破坏了民众共同遵守的道德戒律。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明白,为什么左翼电影或者是具有左翼倾向电影在中国普通民众当中有那么大的鼓动性和号召力。  相似文献   

19.
描述贵阳青岩八道牌坊的历史和现实状况,从宗教人类学的角度透视青岩牌坊反映的政治变局、社会空间和宗教变局,并进而分析青岩牌坊儒教教化的社会控制功能。青岩牌坊的建立标志着儒教话语对布依族班氏土司之民族宗教话语的替代,标志着国家权力对青岩地方权威的替代,标志着以汉族为主体的青岩士绅登上青岩地方社会的政治舞台;青岩牌坊在历史上发挥着宣扬“尚齿”、“守贞”、“尽孝”、“完节”等儒教观念的社会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20.
明清鼎革之际,江南地区战乱频仍,女性的生存状况急剧恶化。面对战乱,江南地区出现女性为保全贞节而大量自杀的现象。明遗民恪守民族意识和忠于明朝的理念,其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遗民心态表露无遗,并成为其精神寄托与价值取向。他们通过对大量的江南地区女性死亡事件的记述,利用江南地区殉节女性的事迹,以“天地正义仅见于妇女”为论调,借女德以讽士,折射了亡国之际对于“节”与“忠”的思考,其最终目的是维持其政治伦理与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