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留守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或者被寄宿有亲戚家甚至自己独自在家,与父母情感关怀和心理上有效沟通的突然中断,给留守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危机,一般不会在短时间内消除.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人进行监护抚养和教育的学生。“留守学生”目前已成为农村普通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留守学生”同时成为“问题学生”的重要来源,因此,建立“留守学生”的教育监控体系,已成为目前农村普通高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安全感量表、岳冬梅修订的EMBU父母教养方式评估量表及自编背景问卷对贵州省普安县154名农村留守初中生做了心理安全感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初中生的总体心理安全感在父母婚姻品质上差异显著;总体心理安全感分别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显著正相关,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教养方式显著负相关;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是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安全感的良好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民工的大量进城,随之而来的留守学生也越来越多。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越来越倍受社会关注。如果孩子的留守是历史的必然,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必须做出的牺牲,那么我们就必须正视并探寻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留守学生所暴露出的问题已日趋严重,大量的留守学生与父母天各一方,由于缺乏父母的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与监管,许多学生过早承受成人社会的各种压力,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亲情的缺失还严重影响了孩子与别人的交往,导致孩子对周围环境和人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自控力差、好冲动等,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前农村大量劳动力涌向城市,一大批未成年孩子被留守在家中,脱离了父母的有效监护,成为留守学生,并且这一群体在不断增加。根据媒体报道,到目前为止中国留守儿童至少有1000万。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在广大的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导正,学习上缺乏督导,心理上缺乏沟通;父母长期在外、监管严重缺失致使其行为失正,三观扭曲。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已逐渐演变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该文从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现状、教育面临的问题和问题的对策研究3个方面入手,旨在对改善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措施进行探索,以期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进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干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多因父母外出打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心和教育,导致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研究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为基础,通过体育锻炼干预对小学五、六年级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体育干预实验,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16周的体育锻炼干预后,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对人、孤独、自责、过敏、冲动、身体和恐怖八个内容因子上都有明显改变.结果显示:本次实验中的体育干预能够明显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调查还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家庭教育问题严峻;学校体育课管理松懈,教师缺乏责任意识;农村教师教学理念落后,青年教师流动性大.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人进行监护抚养和教育的学生."留守学生"目前已成为农村普通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留守学生"同时成为"问题学生"的重要来源,因此,建立"留守学生"的教育监控体系,已成为目前农村普通高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大量民工纷纷外出务工,他们的子女大多都留在家乡,产生了一大批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家中的学生——“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少年儿童能否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将来的人口素质,思考并探寻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家庭、学校和社会刻不容缓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大量父母进城务工,留下孩子在农村交付于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管教,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由此产生。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学者和社会工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问题,但多数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而学龄前留守儿童这一年纪更小,更需要父母照顾和关怀的群体却鲜有关注。本文将目光投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教育问题,并对相关解决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浅谈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人口流动的产物。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农村留守儿童5800多万,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监管和关爱,亲子教育的缺失,使得大多数留守儿童在教育、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现状令人堪忧,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学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育应采取以下对策:转变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心理教育;改进教育方式,拓宽教育途径;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转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由一方父母或祖辈亲戚等照顾的儿童。而城乡结合部的留守儿童又不同于一般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还有着自己更为独有的特征。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现状,并据此提出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不仅对城乡结合部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有所裨益,更能促进我国现代化、城镇化发展目标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目前广受社会关注,由于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但是由于缺失父母的监督和关爱,加之农村基础教育资源薄弱,教育缺失严重。因此,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数学学习的自学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其中,老师应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自信;学生应逐步养成自学的好习惯,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导致了大批享受不到父母关爱、得不到学校良好教育的农民工“留守子女”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这些“留守子女”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家庭教育缺失,使其在学习、心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焦作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河南省留守儿童的现状,我们在焦作地区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共调查了1246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其中留守儿童610人,对照组636人。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调查量表,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非常显著地好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教养方式不当、抚养人的文化素质低、社会缺乏监管机制等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在品行、学习、心理和生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论述以甘肃静宁县3所学校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600个样本(留守儿童300人,非留守儿童300人)的学习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态度、上课迟到与逃课、学习成绩和个人理想规划等方面均低于非留守儿童。受父母的影响,留守儿童对学习无积极主动性,打工欲望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且对自己未来的缺乏一定的规划。  相似文献   

18.
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孩子由亲戚或祖父母来照顾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留守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因其特殊性,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学校不得不作出深深思索。本文对如何搞好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常宁市29所农村中小学的调研,发现较多"留守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存在一些较突出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普遍厌学,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不足以及社会的负面影响造成的。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学生"的厌学问题,走出农村基础教育的困境,仅依靠学校一方的力量是不够的,政府和家庭必须进行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已达2亿,使得6 000多万留守在农村地区的儿童失去父母的监管,留守儿童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育迅速,因缺乏父母在生殖健康方面的教育,常常陷入束手无策或尴尬的困境。为了掌握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状况,分析导致生殖健康教育缺失的原因和提出应对策略,对池州市523名10~18岁农村留守在校儿童进行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和分析。调查显示该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不高,平均得分低于及格水平。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缺失,必须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提高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生殖健康教育水平,必须提高留守儿童的监护质量,加强家庭对留守儿童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努力使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生殖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社会系统在留守儿童生殖健康教育中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