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为掌握环境介质土壤中重要γ核素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将宁德核电厂运行前后环境土壤中γ核素放射性状况进行对比。经监测,与2009—2011年土壤中的γ核素本底水平相比,2016—2017年,宁德核电厂外围环境土壤中的54Mn、58Co、60Co、134Cs核素的活度浓度均低于探测下限,未检出。40K、137Cs核素的活度浓度水平无明显变化。这表明,宁德核电厂运行至今,其外围环境土壤中的放射性水平未见明显变化,在本底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
~(137)Cs作为示踪元素广泛应用于土壤侵蚀及泥沙沉积研究中,其在土壤中的稳定性是决定其能否用于示踪土壤沉积与侵蚀的前提条件.但也有学者对应用~(137)Cs示踪技术的重要假设提出质疑,认为被土壤颗粒吸附的~(137)Cs易解吸成Cs+离子,随水流失或被植物吸收.本文利用双层土柱模拟淋溶装置研究了~(137)Cs和土壤粒径组成在不同雨量条件下的淋失和垂直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在600~3 000mm降雨量内,土壤中~(137)Cs平均质量活度为10.9Bq·kg-1,略小于试验前的11.5Bq·kg~(-1),与雨量并无显著相关性,土壤中的~(137)Cs有向下垂直迁移现象,但并不显著;土壤中~(137)Cs质量活度与土壤中的黏粒含量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决定系数R2达到0.73;有待于增加模拟雨量,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宁德核电和福清核电首台机组投产,核电逐步发展成为福建省中远期的主力能源之一,由此,近岸海域的放射性水平受到民众关注。分布在海水中的多种裂变产物中,137Cs占有特殊地位,其半衰期长,对海水生物和人类的潜在危害深远。该研究选取了福建近岸海域7个地点海水进行调查,对这些海水进行137Cs的放射性水平检测,结果表明,7个地点海水的137Cs平均活度在1.33~1.89 m Bq/L之间,远低于海水水质标准中137Cs环境容许标准(0.7Bq/L),7个地点海水137Cs活度浓度均在环境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4.
张帆 《科技信息》2012,(29):98-99
用容易获得的40K来代替不易获得的137Cs进行Cs的吸收能力实验。实验通过以不同浓度KCl土壤培植芦荟科芦荟、苋科马齿苋和百合科虎皮兰三种植物,处理30天后,测量其土壤中K的比放射性活度并与未经处理的土样相比较,用0.5g、1g、1.5gKCl处理过的芦荟吸收的40K分别为6501.5、13723.9、20925.82 Bq/kg;用0.5g、1g、1.5gKCl处理过的马齿苋吸收的40K分别为7145.95、14455.09、21825.98 Bq/kg;用0.2g、0.3g、0.4g、0.5gKCl处理过的虎皮兰吸收的40K分别为2861.3、4195.73、5702.42、7132.22 Bq/kg。结合相关实验分析可得这三种植物对可以从土壤中吸收Cs,且其对137Cs的吸收能力与土壤中137Cs呈正相关,其中苋科植物和百合科植物对137Cs的转移能力大于芦荟科植物。可以用于137Cs的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沸石串联柱,对~(137)Cs的去污因素达到1000,浓缩倍数可达到500.钛酸钠交换柱,对~(90)Sr的去污因素为1000时,浓缩倍数为1800.负载~(137)Cs的沸石和负载~(90)Sr的钛酸钠在900℃下煅烧,失去交换性能,可作为固体废物贮存,也可直接与水泥渗合,固化,本法处理碱性放射性废水澄清液,对Cs和Sr的去污因素和浓缩倍数都比较高,可减少最终贮存固体废物的体积,降低Cs,Sr在水泥中的渗出,对安全贮存放射性固体废物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富铝碱矿渣粘土矿物复合胶凝材料、碱矿渣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浆体对 90 Sr、137Cs的吸附作用。研究表明 :富铝碱矿渣粘土矿物复合胶凝材料中的粘土矿物材料的种类、掺量对吸附比有较大影响 ,该材料浆体对 90 Sr、137Cs的吸附性能优于碱矿渣水泥、硅酸盐水泥以及矿渣硅酸盐水泥  相似文献   

7.
利用C语言针对137Cs和Sr-Y混合源所形成的混合β谱进行解谱程序设计,该程序的核心方法为居里描绘方法;并针对解谱之后分别得到的137Cs和Sr-Y的能谱数据及活度进行了实验室验证,得到了较好的实验结果;该解谱程序设计可用于研究核电站安全壳大气中混合β放射性核素的特定核素的活度测量.  相似文献   

8.
福岛事故后,放射性废液的处理受到了高度关注。严重事故后安全壳废液中的核素活度分析是废液处理的前提。根据严重事故后安全壳废液中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及消减机理,建立了AP1000严重事故安全壳废液中核素活度计算模型,研究安全壳废液中放射性核素活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堆芯核素向安全壳释放阶段,废液中各组核素活度逐渐增大,随后除镧组核素外,其他各组核素活度随时间逐渐减小,碘总活度降低最快,铯组总活度降低最慢;在事故初期,碘是废液中的主要核素,其次是铯;铯组核素占总活度的份额先减小后增大,而其他组核素占总活度的份额先增大后减小。134Cs、137Cs、89Sr、90Sr、127Tem103Ru、106Ru、144Ce、241Pu、90Y、91Y、95Nb、95Zr衰减很慢,是放射性废液的重要组成成分。#$NL关键词 严重事故;安全壳;废液;核素;放射性活度#$NL中图分类号 TL732; 文献标志码 A  相似文献   

9.
当137Cs和90Sr-90Y两个放射源混合时,就会产生混合的β放射性强度。文中寻求一种测量与分析手段来获取两个源混合状态下分别产生的β放射性强度。首先,进行137Cs及90Sr-90Y源混合β放射性能谱测量,再运用费米-居里描绘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分解等。在费米-居里描绘上可绘出高、低能区的面积,通过它们各自面积中的粒子数积分就可获得137Cs及90Sr-90Y源分别产生的β放射性强度。137Cs源的强度P=1 346.93 Bq、90Sr-90Y源的强度P=385.47 Bq。  相似文献   

10.
重庆岩溶槽谷区山坡土壤的漏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溶地区区别于非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的关键是岩溶地区土壤存在地下漏失.本文运用同位素137Cs和配比法研究土壤地下漏失机理,得出以下结论:岩溶槽谷区土壤存在地下漏失现象,但土壤漏失现象并不随处可见,地表土壤漏失难以通过裂隙垂直渗漏到达土石界面,这可从137Cs剖面分布深度以及溶洞壁上土壤137Cs含量几乎为0看出;在有落水洞发育的溶蚀洼地内,通过分析土壤剖面分层137Cs含量,证明土壤从落水洞流失明显;土石界面的土壤可以通过裂隙进入地下河,但量很少;研究区运用137Cs配比法得出地表流失和地下漏失比例分别为75%和25%.  相似文献   

11.
从动力堆元件1AW中分离和回收铯-137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前言随着世界各国动力堆的迅速发展,从动力堆元件1AW中分离和回收~(137)Cs、~(90)Sr、~(147)pm、~(237)Np、~(241、243)Am、~(242、244)Cm、~(99)Tc、Rh以及Pd等核素,已成为当前和长远高放裂变废液综合利用与安全处理的发展方向。在从深度辐照元件的1AW中分离超钚元素~(241、243)Am和~(242、244)Cm以前,先将~(137)Cs、~(90)Sr回收,这不仅可以得到有用的放射性同位素,而且还显著地降低了1AW的β、γ辐射水平,为~(241、243)Am、~(242、244)Cm等核素的分离提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一种测定海洋生物中~(90)Sr,~(157)Cs和~(144)Ce的放射化学方法.~(137)Cs被磷钼酸铵(AMP)选择性吸附并为碘铋酸钠(Na_3Bi_2I_9)进一步纯化.~(90)Sr-~(90)Y和~(144)Ce在pH 1.5和4.5的条件下经草酸盐沉淀初步分离.用8NHNO_3-0.1M NaBro_3氧化~(144)Ce,在二一(2—乙基已基)磷酸(HDEHP)—聚三氟氯乙烯(Ke1—F)萃取色层柱上选择性分离.为了测定~(90)Sr,将子体产物~(90)Y再用HDEHP——Ke 1—F柱在pH0.8—1.0 的条件下选择性分离.系统分析简便、快速而准确.程序的去污系数良好,>10~3.化学回收率与放化回收率一致.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海洋放射性调查中~(90)Sr,~(137)C_s和~(144)C_c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137Cs示踪研究小流域土壤侵蚀与沉积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在0.17km2面积的小流域198个点、525个样品表层土壤中137Cs含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貌部位137Cs含量有明显分异,为137Cs法定量研究土壤侵蚀与沉积提供了科学依据;137Cs含量升高的部位多出现在沟缘线附近和沟口附近;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从梁峁顶向沟坡逐渐增大,这是黄土高原广大水土流失区自然状态的或初步治理的小流域侵蚀强度空间变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航空γ能谱全谱数据的高斯分解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37Cs等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是核应急环境电离辐射水平评价中的重要数据。为了提取NaI(Tl)航空γ能谱仪(GR-820)实测全谱数据的137Cs信息,采用高斯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对实验谱线的低能重叠峰进行了单高斯和双高斯峰的拟合方法研究。对铀源、钍源和铯源实验数据用单高斯拟合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5%,对铀和铯混合源的双高斯峰拟合峰面积的平均误差为21.84%。对3个重叠峰以上的高斯拟合方法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在快速阳离子排代法分离Am、Cm、Pm前,用0.2MZn(NO_3)_2——0.3MHNO_3溶液漂洗进料后的吸附柱时Sr、Cs、Ba等元素的行为,~(90)Sr的提取以及Cs、Ba等一、二价杂质元素的除去。从而提出了用漂洗法提取~(90)Sr和除去杂质元素的一种新方法。用该法提取的~(90)Sr纯度在99%以上时,收率达到95%。此法有同时除去一、二价阳离子杂质的优点,是从分离Am、Cm、Pm的吸附柱上提取~(90)Sr和除去Cs、Ba等一、二价杂质元素,提高柱利用率和产品元素纯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某区内核资源及核设施可能产生放射性污染实际,选取周边自生自产的粮食类、蔬菜类、家畜家禽肉类、奶粉、茶叶共五大类食品40件样品进行核素分析,经检测各核素的活度浓度,均在本底范围内,部分样品检出了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北部湾河口及海湾沉积物中~(137)Cs的含量,为定量研究北部湾沿岸区域土壤侵蚀和堆积状况,以及评价防城港红沙核电站运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北部湾河口及海湾中采集32个沉积物样品,利用高纯锗γ谱仪测定样品中~(137)Cs的含量,并与周边的背景值进行比较。【结果】在河口、海湾的表层样中,~(137)Cs比活度较低,范围为0.10~5.94Bq/kg,平均值约为1.23Bq/kg。【结论】表层沉积物中,~(137)Cs含量相对陆地含量要低,主要原因可能是沉积物样品中含沙量大,~(137)Cs吸附量相对较少导致。同时,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对~(137)Cs在河口及海湾沉积物中的再分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甘肃某地区环境土壤样品中放射性核素137↑Cs的迁移情况,通过实际野外取样过程,将不同地点的土壤进行多组分层,实测了各组土壤中137↑Cs的分配情况,采用简单的"黑箱模型"来模拟计算,运用解析理论模拟贝特曼方程,在拟合基础上求得各土壤层的放射性核素迁移速率和滞留半衰期。根据以上计算的结果,采用环境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放射性核素迁移速率的因素,并在统计F检验的基础上给出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证明,在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下,土壤的深度对核素迁移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含有多种放射性核素,其中含量较高的核素有40K、226Ra、232Th和238U,以这四种的标准源为基础进行实验测量,计算各种能量所对应的全能峰的分支比和探测效率,从而计算出这些放射性核素的活度.通过实验的方法,用BH1936型低本底多道γ能谱仪作为实验仪器,把60Co和137Cs的混合放射源作为能量刻度的已知能量源,对实验仪器能量刻度,以及对标准土壤源40K、226Ra、232Th和238U的探测效率进行实验测量.以此为基础对环境样品进行了能谱分析,主要是测量和分析了环境土壤样品和建材样品的放射性活度,得到了标准源(40K、226Ra、232Th和238U)为代表的核素的比活度.  相似文献   

20.
在持续调查与观测滦河源区土壤风蚀特征的基础上,对采集于滦河源区风积土剖面中土层样品的pH、有机碳质量分数、土壤颗粒组成进行了化验分析,运用ADCOM100超低本底γ谱仪测定了土壤样品137Cs的比活度,建立了研究区连续风积土壤剖面的时间序列,综合分析了不同时段风积层土壤的性状,运用土壤风蚀相对强度指数ISWE重建了滦河源区近30年来土壤风蚀变化过程.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中后期均为研究区土壤风蚀较弱的时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期至2002年均为土壤风蚀强化时期.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讨论了土壤风蚀变化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及其对京津地区大气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