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视觉人类学除去它所包含的艺术和科技的成分之外,反映了人类学一个最根本的人文价值取向,即关注视觉背后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同时,除了通过影视手段记录、表达民族志或人类文化内容及观念的拍摄和研究,它还应该研究视觉工具与人类视觉力的开发,研究视觉认知与视觉思维、视觉符号、视觉表达、视觉传播及视觉文化的传承模式等,另外,关于视觉文化的社会分层、社会控制、时代意象等,都应该是当代视觉人类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人类学的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人类学是人类学中与经济学对话的部分。它以人类的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但与经济学对经济的理解不同。由于经济是嵌合在社会制度中的,经济人类学必须从人类全盘的风俗和制度中来着手自己的研究。它的领域比较广泛,不仅描述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方式,以及这些系统如何组织、动作,还包括建立理论来描述制度脉络和影响,经济运作的动力等。  相似文献   

3.
一、人类学简介 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的种种行为的学科。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以及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都是文化人类学所研究的内容,试图解释人类文化的性质和演变规律则是文化人类学最终的探索目标。  相似文献   

4.
人类通过图像记录、表达、保存和传播信息 ,创造系列性视觉符号并产生大量叙事性象征性视觉文化行为的历史 ,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视觉人类学学科意义上的实践和理论探讨 ,一百年里也一直在进行。 2 1世纪遍布世界的影视传媒每分钟都在传播着大量的视觉信息及其以视听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视觉人类学为历史真相的视觉重建及现实世界的视觉表达 ,又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要关心人类的未来——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十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对台湾人类学的影响一是使人类学进入了对汉人社会的研究 ,二是在人类学的研究中带进了社会科学的立场。面对 2 1世纪 ,人类学要关心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影视人类学作为视觉人类学分支之一,在人类学整体学科发展中经历了从工具论到方法论,再到思维论的变化,逐渐形成以求真、求全为基本原则的影像逻辑。在人类学影像的制作行为中,研究者和对象在镜头内外的关系设置、拍摄者的自我心理定位和后期编配中的文化立场共同构成了影视人类学视觉平等的影像伦理。  相似文献   

7.
本书是最好的文化人类学教科书之一。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人类学入门",介绍人类学各分支学科、文化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主要的理论与应用等;第二部分为"欣赏文化多样性",探讨文化人类学如何从语言、族群、经济与政治体系、家庭与亲属、婚姻、性别、宗教、艺术展演、媒体与体育等多个维度,表现人类在历史时空中的文化多样性;第三部分为"变迁的世界",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在回顾人类学艺术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人类学在面对民间艺术或乡土艺术时所持有的"大"、"小"的文化视野,认为艺术人类学在中国大有作为,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更多地则应扎根于艺术的田野。  相似文献   

9.
审美价值的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审美人类学的研究中 ,人类的审美行为与艺术创造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与它所处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人类的审美行为与艺术创造 ,就是纠缠于这些联系之中 ,它们在一起结成一个混沌的文化整体 ,我们只有将其放在这样的整体中我们才会真正清楚地认识它们。在对人类的审美和艺术的研究中 ,我们最要关心的不仅仅是审美和艺术本身 ,而是它们和人类社会与文化及大自然之间所发生的种种联系  相似文献   

10.
从少数民族科技史到科技人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的研究中 ,不少人已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少数民族科技史。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属于人类的活动和行为。因此将少数民族科技史发展到科技人类学 ,将可以增加对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最终得出对少数民族科技文明的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人类学的视角,对国内外关于藏族文化的人类学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和综述。认为藏学与人类学关系密切,人类学拓展了藏学的研究视野,丰富了研究理论与方法。提出构建“藏学人类学”、提倡田野调查法、人类学要承担起避免文化冲突的重任等观点。  相似文献   

12.
将文化人类学的视野、方法及成果自觉运用到艺术研究当中,便有了艺术人类学,2006年12月22-24日,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并举办了首届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的意义,艺术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相关议题有“中国艺术人类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人类学与艺术学交叉学科的意义”、“艺术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与研究个案”,等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人类学研究离不开国学,国学研究的深入同样也离不开人类学的视角,作为人类学工作者应考虑如何将这两门学问结合起来,以最大地发挥其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的作用。人类学不能局限在只关注边缘和弱势群体上,也应该关注主流社会,加强其在主流社会中的应用性,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类学应该具备多元的研究方向 ,可以有非常古典的题目 ,也可以有非常现代的题目 ,古典与现代是相对 ,它们之间有内在的结合点 ,在学科建设上 ,完整的人类学应该包括 :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四个分支。中国人类学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透过影视人类学的视角,以数部藏地纪录片为例,把它们置入到近30年来的纪录片发展过程中,分析其影像传播的类型特征和变迁路径。作为传播形态,不同的藏地纪录片在观察视角、制作方式和叙事策略上呈现出丰富的维度;作为文化阐释的影像文本,藏地纪录片既以具象方式描述文化特征,又以符号的方式表现文化价值,具有文化阐释和传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原始文化》一书长期以来被文化人类学者视为这一学科的开山之作。在书中,爱德华.泰勒第一次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文化人类学的基本"范式",勾勒了文化学的基本轮廓,即提出了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本对象、范围、原则和方法,至今仍然是我们研究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型。  相似文献   

17.
旅游者对异地民俗文化的追求,使得民俗传统文化备受瞩目。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解读民俗旅游,并采用田野调查法,对乔家大院木雕建筑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各种木雕装饰的内容,挖掘木雕艺术诠释的文化内涵和渗透的民俗思想。在文化人类学视角下进一步加深对民俗旅游的理解和认知:民俗旅游彰显人类文化;民俗旅游传递人类文化;民俗旅游丰富人类文化。指出民俗旅游的开发应以文化人类学理论为指导,实现民俗旅游对人类文化的传递与升华。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著作中直接提到"文化"一词的地方并不很多,但是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思想。在马克思的时代,文化概念正在走向独立自足的过程中:一方面,前面有从康德、赫尔德到黑格尔开始创建的文化哲学,日益偏向从精神层面来阐释文化;另一方面,19世纪人类学把它看作人类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体特征,而与文明互释。马克思言及文化多在后一人类学意义上使用该词,反之对只注重精神世界的"文化史"颇有微词。文化以它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内涵,本身也是社会存在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是上层建筑,同样也是基础结构,这应是马克思文化思想留给我们最意味深长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