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本文结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运用语境理论,论析语境对语言意义理解的影响,揭示语言交际环境中语义的理解依赖于语境以及语境对语义的影响与作用这一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在语境中有效使用语言和正确理解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从语用学的角度,论析语境对语言意义的作用,能揭示语言交际环境中语义的理解依赖于语境境以及语境对语义的影响与作用这一相互关系,在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语境中有效使用语言和正确理解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境与语言     
语境对语言意义的理解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语境是动态的,在交际中不断变化,且各种语境因素相互交织。通过语境对语言的重要性、语境与语言的密切关系,以及语境动态性研究,指出语言离不开语境,对语言的理解和研究同样离不开语境。  相似文献   

4.
语境问题是语言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语境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早期语义哲学家认为一个语词只有在语句的语境中才有意义;日常语言学派认为任何语词的意义总与它在其中被使用的语境有关;解释语言学派认为本文即内含着语境。因此,语言哲学的语境理论走过了语词语境、语句语境、本文语境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1991年4月14日张志公先生在为日本西光正选编的《语境研究论文集》写的序中说:“现在,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工作者认为,语言同语言环境的关系中存在着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些规律一旦被揭示,对于人们认识语言,理解语言,掌握语言,研究语言,教学语言,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他们在尝试着建立语境学这么一门新的学科。”王占馥为本院中文系副教授。他一直致力于语境方面的研究。于1993年和1995年先后出版了《语境学导论》和《语境与语言运用》两本专著,为我国语境学新学科的建立作出了贡献。王占馥副教授现正在围绕言语情好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浅议语境理论在西方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佛雷格在《算术基础》一书的前言中提出了“语境原则”、马林诺夫斯基在给《意义的意义》一书写的补遗中提出了“语境”概念以来,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学者,如弗斯、韩礼德、莱昂斯、海姆斯、利奇、塞珀伯和威尔逊等人,对语境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主要是从社会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角度对语境进行研究,强调的是与社会环境相关的客观语境,关注和研究非语言语境以及非语言语境对话语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7.
语境与翻译     
“语境”即语言所处的环境,是人们理解和解释话语意义的依据。翻译中对上下文及更广泛的语言环境所确定的语境意义的研究是绝对不可忽视的,本文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探讨了语境困境在翻译中的作用,认为语境研究是正确翻译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林茹 《科技信息》2012,(7):415-416
认知语境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适应了语言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强调对语言的理解应建立在人总体认知的基础上。而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对隐喻意义的理解一直是语言学界很关注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隐喻的理解有过不同的阐述。无论是从哪个视角去解释隐喻的意义,都离不开语境,尤其是认知语境的作用。认知语境与隐喻理解有着密切的联系,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具有解释和制约作用,对于隐喻意义的推导和意义的筛选过程具有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境教学,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境教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紧密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从狭义语境与广义语境、语表意义与语里意义、语言规范与语言变异三个方面论述了语境教学的若干要素。  相似文献   

10.
语境是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语言环境。语境对语言运用起着有力的制约作用 ,主要体现在 :语境决定着语言的运用 ,语境决定了语言的确切含义 ,语境决定着语言的优劣。  相似文献   

11.
弗莱反对文学意义源于意图性的话语语境的观点。弗莱认为,文本语言、形式构成的文学语境只有与历史语境充分结合,才能在更加广泛的视域中实现审视文学的意义,内蕴了文学艺术的形式与意义的"神话原型"扮演文学意义来源的角色,可谓"神话原型"是文学意义的来源,"伤感的"阅读反应是获取文学意义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词语没有固定不变的意义,语言知识源自语言运用。语言描写的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人们对真实世界的感知。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视域中,应该分析英语中实际使用的词项在语境中的意义。词义体现着百科性,在把握每一个词及词义时,人们往往会调动其所有相关的背景知识。每个词虽然都有其本义,但在实际的运用中,人们并非总是依据其本义去理解,而常常是按非字面意义或比喻意义去理解,这就表现为词义的延伸。  相似文献   

13.
修辞语义与语言意义各有自己特定的内涵,既不乏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也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修辞语义是具体的、个体的、临时的,而语言意义则是抽象的、全民的、稳定的;语言意义是修辞语义形成的基础,修辞语义则是具体语境和特定语体规制下语言意义的修辞化变异。  相似文献   

14.
张栓 《科技信息》2011,(5):210-211
语境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生成的,因而语境也在不同方面受到限制。虽然原则上语言使用的每个要素都可以作为一个与语境相关的要素出现,并加以考虑,但是并非在每一种场合这些要素都已相关因素的身份调动起来。由于与话语匹配的语境组合的多样性,孤立的的话语几乎都具有很高程度的不确定性。在交流中,我们不能容忍含糊性的存在,允许语境进入语言分析就成了精确性的先决条件。让语境融入语言意义的生成过程变便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而维氏顺应论中的语境观对语境在意义的生成过程中做了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其中的三个世界,对语篇连贯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因文求义论     
所谓“因文求义”,就是据上下文即具体语境以求义。从训诂的角度看,语境可分为文旨、文义、文理三端,词语训诂只有合乎这三端,才有可能正确。反之,要使词语训诂合乎这三端即具体语境,莫过于因文求义。因文求义的依据是语境对词语具有制约功能,其作用则不仅在于考求词义,还可用来校勘文字。  相似文献   

16.
所谓"因文求义",就是据上下文即具体语境以求义.从训诂的角度看,语境可分为文旨、文义、文理三端,词语训诂只有合乎这三端,才有可能正确.而要使词语训诂合乎这三端即具体语境,莫过于因文求义.因文求义的依据是语境对词语具有制约功能,其作用则不仅在于考求词义,还可用来校勘文字.  相似文献   

17.
英语教学同其它语言教学一样具有复杂性.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语言的文本意义,学科的逻辑体系以及结论的惟一性.现代英语教学应该转移到主体性学习的轨道上来,让学习者超越语言的当前意义,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古代汉语词的临时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汉语词的临时义既非该词语言义的具体体现 ,亦非该词的联想义、社会义或色彩义 ,而是指该词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 ,由于特定的语境和用法的制约 ,随情应景产生出来的 ,与其语言义不相吻合的临时性意义 ,是偏离其语言义的言语义。这种临时义主要是通过辞格运用 ,词类活用 ,施受同词等方式来实现的。某词的临时义受该词的语言义 ,语音及语境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语境与翻译     
语言的表达是离不开语境的,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脱离了语境的制约,我们无法谈论词的意义,更谈不到准确无误的翻译。所以说,语境在翻译中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一些英语中的变体,但主要目的却不是分析它的形成、发展和分类,而是探究语言变体在翻译中的得体表现.因此,文中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变体的特性,变体标志,怎样分析上下文中的隐含意义,以及怎样在翻译中表现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