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从四川省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出发,阐明了四川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战略,对我省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并进一步阐明了生态环境建设是我省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兰青高速公路庆阳段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减小兰青高速公路建设庆阳段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沿线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重点对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尤其是对沿线植被、野生动物及栖息地、土地利用、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影响进行预测评价,最后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研究表明:只要把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就能降低公路生态环境的影响,为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有意借鉴。  相似文献   

3.
杜琳  张小玲  张琦  杨帆 《科技资讯》2014,12(17):116-116
化学不但对环境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保护也存在一些影响。对于生态环境建设来说,如何实现化学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并实现对生态环境建设产生正面影响是我们要关注的内容,文章就这方面进行阐释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处理方案,以期更好地贡献于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4.
"生态农村"促进了农村体育生态环境建设,农村体育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和规范生态环境,农村体育生态环境与农村体育的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和制约的互动性,本文对农村体育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农村体育生态环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各项营林工作对林场的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通常营林工作能够促进林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现阶段营林工作的目标是加快生态环境的建设,本文是基于创新营林工作,浅谈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水利事业高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和建设数量不断增加。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水文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水质、水温、泥沙乃至局部气候等水文要素的影响。本文就结合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探讨对水文生态环境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确保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保证水利工程在经济建设中的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冯郑萍 《甘肃科技》2007,23(12):138-139
在强调生态环境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环境需水、节水的重要性。从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率先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对生态环境高效用水及节水利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必需性。  相似文献   

8.
何安华 《科技资讯》2013,(1):148-148,150
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的总称,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生态环境自净能力或容量是有限的,当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或环境容量时,生态环境就会恶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生态环境建设是一切旨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行动的总称,我国现阶段开展的土地整理是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对土地整理的一般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对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生态导向下的土地整理方式进行梳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水利工程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日益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此的基础上,探讨了对生态环境完善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水利工程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日益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此的基础上,探讨了对生态环境完善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发展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阐述了对生态经济的基本认识,结合长治市经济和社会基本情况,分析了该市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认为长治市作为中部资源型后发地区应发挥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从布局规划、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生态旅游、科教兴市等方面提出了长治市发展生态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分析镇江市生态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解决好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从产业结构、环境质量、生态意识和推进水平等方面开展生态市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经济的迅速增长,刺激了对资源的需求,同时也诱发了对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从而导致了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这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和严重障碍.以营口市为例,阐述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坚持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战略,并提出一系列环境保护的建议和策略,以实现营口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经济。由于它所追求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企业外部效应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目标的背离,引发了市场失灵,造成循环经济发展动力的缺失。通过政府规制,矫正市场机制的先天性缺陷,为循环经济发展拓展新的制度空间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孕育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已成为加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如何从环境经济损益角度考虑引水工程的环境可行性,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十分关注的问题。探讨了作为非污染生态项目的地表水引水工程建设中的环境损失及其效益,为从环境经济角度判断工程建设可行与否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造成长江中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大致可概况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前者包括环流条件、地形差异、水系因素等,后者诸如森林的破坏性砍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围湖垦殖使湖泊面积大幅度减少等.自然环境的演化有其自身的规律性.由于人类活动的参与或干扰,改变了自然环境变化的趋向和速度;经济发展的程度越高,人类活动的影响就越深刻.历史时期以来,人类活动对长江中游流域环境的演变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到了现代,这些影响愈加明显.提出洪涝灾害的防治对策应做好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建立长江中游自然灾害的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建设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区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回顾并分析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成就,以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为指导,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根据广西的具体情况,提出:(1)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政策扶持;(2)循环经济、绿色理念、多方和谐;(3)产业横向共生,要素纵向耦合;(4)产、学、...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修复与蚕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峡库区消落带是库区陆域与水库之间生态过渡与缓冲带,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湿地。三峡库区大面积消落带及其敏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水库的正常运行、水环境质量和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已经成为当地政府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通过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内桑树耐反季节水淹特性的观察分析,论证了在库区发展蚕桑生态经济的可行性、发展潜力以及发展模式,为库区消落带植被修复、环境整治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决策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建设生态省为契机,建设生态城区是促进丰泽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要实现丰泽生态城区可持续发展应当以循环经济为依托,科学、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大力发展环保型生态工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城市生态农业;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业;构建综合资源生态网,建设生态中心城区。  相似文献   

20.
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逐步由污染防治转移到整个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由城市综合整治扩展到城市的生态建设。我国城市的发展战略已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增长为主要目的的传统发展战略,转移到以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上来,因而城市环境保护是我国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