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杨慧 《镇江高专学报》2008,21(1):115-116
空间感的建立,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即想象。心理学上认为:想象是人脑在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感知和记忆是想象的基础,记忆表象(介于知觉与思维的中间环节)是想象的素材,而想象是对记忆表象的改组、重建。  相似文献   

2.
蒋梅 《汉中科技》2013,(1):58-59
“在拟订教育性说话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也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的,然而语言是可以强有力的,锐利的,火热的,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这是苏联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语言的感悟,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语言的刺激在学生对记忆表象的加工改造,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学表象原理及形成过程出发,在中学武术教学中设计了表象教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将想和练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认识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产生不同教学效果的表象法与常规教法进行对比,对表象法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记忆水平,优化教学过程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声乐教学中表象及表象能力培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乐艺术不同于其他器乐演奏的表演艺术,它是以人声为乐器,利用人声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一门音乐艺术,歌唱时“声音位置感觉”、“声音共鸣感觉”“气息控制感觉”“读字感觉”“情绪和情感的感觉”等感觉,抽象、无形、不容易具体地进行说教。运用心理学上的“表象”,把日常生活的各种表象通过联想联系到声乐教学中来,会使抽象的声乐学习变得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为此,本文就表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表象能力等方面发表自己一点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想象是人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在言语的调节下,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结合和改造而产生新表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在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什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加强想象能力的培养训练呢?首先,从学习规律看,想象是学生拿握知识的一个重要条件。不论学习哪一门学科,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是难以深刻领会教材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同样如此。阅读是以理解为中心的复杂的心智活动。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注意、想象、思考、记忆等多种心理活动参加。无论是阅读初级阶段的直觉印象,还是深入领会理解,乃至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6.
夏金桂的形象塑造颇具特殊性。作者是把她作为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物来塑造的,是作者直观现实世界的结果,是恶的化身。作者塑造夏金挂这一恶女形象,是让她在书中形成一条独立的情节线索,来发挥表现主题的作用;并通过这一形象表明作者对贾宝玉官自尊崇女儿的观点的否定,从而寄寓自己的色空思想。  相似文献   

7.
论阅读情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感受时所产生并对行为动作进行制约的一种内心体验。阅读情感,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作品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高级情感体验。情感,在其表现形态上,并不是一种能单独存在的东西,不是人的行为的简单伴随物,而是对人的行为及其它心理能力发生强有力影响的重要因素。它往往通过感知觉而“粘附”于一定的表象之中,古人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郑玄《诗大序》)就是指的这种“粘附”现象。由于文章是以“言”来…  相似文献   

8.
王锐君  王秀梅 《甘肃科技》2009,25(14):25-27
对地图使用者来说,其地图空间认知过程与客观世界认知过程是相同的,即包括感知过程、表象过程、记忆过程、思维过程等。而地图空间认知论对地图设计制作者来说,主要表现在认知地图与心象地图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上,这是因为地图设计制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对于小比例尺地图、地图集的设计与制作来说。主要阐述了地图空间认知论在地图设计中的作用,分析了地图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之间的关系,以之为基础,讨论如何在地图设计制作过程中更好地运用地图空间认知论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瓷都景德镇瓷艺绘画坛上的“水点桃花”,用笔洒脱、灵变,运笔挑剔变化,清润浑成,神韵自然。“水点桃花”日用瓷走进了北京丰泽园,成为主席用瓷,当今成了广大藏友争相收购的珍品。  相似文献   

10.
基于语言表征的层次性,首先探索了基于命题的语篇记忆原理与实践,然后在将语篇内容按照命题分类并根据分类而得出语篇内容记忆与其焦点信息重要性呈正相关的推论,并同通过相关实验来验证这一假说。认为语言信息在大脑中的编码、转换、存储、提取过程就是语言表征过程,而语言的模块化加工和交互作用的过程就是语言的篇章解读过程。篇章的解读与学习者对语篇的记忆密切相关,而语篇内容依托于命题来进行意义表征。  相似文献   

11.
李振华 《科技信息》2008,(12):194-194
在平面设计中,只有形象之间产生恰当的大与小的对比,点的视觉聚焦才会清晰,面的博大厚重才会被感知。在标志设计当中,线犹如神奇的魔术师,以千变万化的形态表述和延展着设计的精神理念。标志设计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运用各种线型创造出由点、线、面构成的标志图形图像的过程,是一个运用线型变化组合来传达主体信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笔的重要性充分体现在书画艺术中,运笔的技巧更是种类繁多,只有充分掌握运笔的技巧,才能够熟练、准确的表现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黄淮地区井筒破裂现象的案例分析,发现这一地区的井筒在破裂位置、破裂时间及破裂形态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点,透过这些表象从理论上对破裂原因作了分析,得到"表土沉降和温差所引起的负向摩擦力是井筒破裂的重要致因"这一结论,并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而简单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照勇  孙兆宗 《科技信息》2011,(19):142-142
在激光器中,大量原子间、原子与器壁间的无规则的频繁碰撞是引起谱线加宽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关于碰撞加宽的线型函数,大多教材均只给出结果,而没有严格的证明过程,此文就是以碰撞加宽的线型函数的推导过程来详细介绍碰撞加宽。  相似文献   

15.
想象与思考,两者密不可分。思维中有想象,想象中有思维。它们虽是平行的智力因素,但仍有主次之分,思维毕竟是智力的核心,而想象是智力活动的翅膀,是为着更好的思维。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可不关注到想象在培养思维能力中的作用。本文就物理教学通过想象培养思维能力的途径,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分析想象过程的思维因素想象是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产生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里,原有表象是过去感知痕迹的再现,新形象是过去从未接触感知过的,如水流和电流,前者属表象,后者间想象。由于想象是对储存…  相似文献   

16.
《当代地方科技》2007,(7):61-63
银杏最大的功效是增强大脑的功能、增强记忆、提高注意力、预防老年痴呆症。银杏的这些功能是通过促进大脑血液循环而得到的,而大脑对氧气的缺乏相当敏感。大脑需要持续不断的得到氧气和葡萄糖,而这就需要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强健的血液循环系统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工作紧张、嗜烟酗酒以及其它因素共同作用钝化了大脑的记忆、警觉等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刘宁 《科技信息》2012,(2):289-289,288
表象训练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广泛的心理训练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及访问调查法,结合心理学原理,对表象训练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表象训练可以加快学生对动作的理解记忆并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健美操教学中有提高教学成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写画(ekphrasis)是一个古老的修辞术语,现在已经成为艺术史研究的新方法和途径。班维尔在《海》中大量应用了ekphrasis的手法来描写自我、他人及世界。这一手法的运用在塑造小说中的三位女性角色康妮、克洛伊及安娜中尤为突出。通过对ekphrasis这一手法在塑造女性角色中的具体表现及作用的分析和解读来揭示小说中男主角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把这些女性看作是独立、真实存在的个体,而他在认识他人上的无能也导致了他对自我的认识混淆,从而体现了小说的“困惑”主题。  相似文献   

19.
陈强 《工程与建设》2012,26(3):323-325
从文化传承的视角,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梅河路龙舒时代广场的形态空间设计为例,探讨"城市记忆"的城市设计思想方法与形态空间设计的问题,"城市记忆"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实质上是一个城市记忆载体文化传承与空间再现的城市设计问题。其形态设计绝不仅仅是对历史信息的简单复制,而是要传承其优秀的、有代表性的文化。其根本目的在于城镇形象特色的塑造。  相似文献   

20.
应用分立位置表象法(DPR)计算了双原子分子N2、Li2和CN在不同电子态之间发生振动跃迁的Franck-Condon因子,并用洛伦兹线型拟合了Li2分子低电子态振动跃迁的发射谱和吸收谱.结果表明,分立位置表象法是处理双原子分子振动问题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DPR方法的计算程序可用于计算双原子分子的振动能级、波函数以及F-C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