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其创新行为和技术知识的扩散程度直接关系到区域创新绩效的发展。在气象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气象科研院所发展的制约因素,而目前对气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估较少。本文首先对气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2013—2016年气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分析;之后运用面板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到气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气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主要依赖于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及水平,其次是创新团队、队伍结构、人才梯队和经费投入,所以,气象科研院所想要发展,必须强化核心技术科技创新,增加研究项目,提升研究成果及水平。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建设是破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推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科研院所集聚了大量的人才、技术等科技创新资源,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进程,是国家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重要力量,在自主创新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甘肃省独立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分析,客观评判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经济转型下提升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程度日益成为其市场竞争能力、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及直接源泉。该文以军工科研院所为研究对象,从科技创新所需的四大关键要素出发,深入探讨军工科研院所在资本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创新改革之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国企转型升级,激发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4.
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具有特殊性,其改革最终目的是通过制度的完善,调动科研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创新能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以此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了科研院所的企业化和科研活动运行的市场化,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进一步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对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甘肃科技》2008,24(2):I0001-I0001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和《甘肃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加快省属科研院所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省科技厅在省属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取得成效的基础上,2006年底启动了省属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启动实施一年来,依托单位和12个创新团队在制度建设、目标任务制定、人才培养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项建设计划的启动,对省属科研院所人才队伍的建设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对省属科研院所的人才队伍特别是拔尖人才队伍起到了稳定作用,团队建设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6.
松阳县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建设,引进具有强劲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引导本土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全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升全县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科学管理研究》2017,(3):45-49
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科技基础实力、科技创新能力、科技转化效率3个维度构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科技生产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十二五"期间38家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进行评估和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将科研院所划分为不同类型,最后针对每种发展类型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科研院所分类管理和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客观全面地考核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以贵州科学院为例对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及其发展速度按权重依次排序影响大小的关键要素为科技创新能力投入、创新团队优化组合、创新人才数量和质量、科技人员总量和质量、提供市场服务能...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加强重大创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着力提高省属科研院所科研环境和创新能力,加快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高地的建设,积极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甘肃科技》2006,22(10):I0001-I0001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和《甘肃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加快省属科研院所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根据《甘肃省省属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10月17日,省科技厅组织中央在甘院所、大学的有关专家对申报的省属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团队进行了评审。评审会还邀请了省人大、省政协、九三学社、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和省审计厅的有关领导。  相似文献   

11.
新型研究机构是科技组织与社会经济密切结合而演化出的新型科研组织形态,打通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业孵化和市场销售的创新价值链。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针对我国科技创新过程中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本研究以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和英国弹射中心两家典型的新型研究机构为例,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从知识生产、技术应用、商品生产三个环节对其技术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对我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科技情报机构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市场化体制改革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科技情报机构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分析了未来我国科技情报机构在横向合作与共享、纵向形成核心竞争力两方面的发展趋势,指出我国科技情报机构将突出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与核心业务的发展,坚持情报研究特色化、服务形式多样化、管理规范化的发展模式,形成更广范围内的科技情报合作。  相似文献   

13.
将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评价指标分为科技中介组织与政府、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协同发展的四个二级指标,建立了科技中介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科技中介与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综合模糊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科研机构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性的阐述,以贵州省科研机构为例,根据贵州省科研机构自身的特点,提出贵州省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重点、考核对象、设计原则和指标框架,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指标体系设计了评价模型,对进一步提升贵州省科研机构创新绩效水平提供了依据,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专利授权量代表技术创新能力,利用Gini系数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省域间技术创新能力水平的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省域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距比较大,差距和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差距,大部分创新能力水平的差异是由地区间差异解释的;另外,省域技术创新呈现空间依赖性,具有空间效应,大中型企业科研人员以及对大学的科研经费的投入是我国省域间技术创新能力不均衡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对增强各地区以专利数量衡量的创新能力,缩小差距,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地方高校是当地社会创新人才的输送基地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地方高校应通过加强制度创新,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增加科研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更好地实现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有关成果数据库(2000~2006年)的基础上,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分析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科研创新能力,结论认为:我国科技工业科研创新能力在最近这几年是逐年提高,进步显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距离创新型国防科技工业还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自主创新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与整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文化背景、科技实力、经济基础和政策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各个国家、地区或科研组织在科技生产过程中使用资源的方式呈现很大的差异,出现不同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根据知识创新和知识转移的不同方式,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3个层面上,形成了9种科技资源配置的具体模式,即以国家试验室为骨干的美国模式、以综合科研机构为主体的德国模式、以产学研结合为特征的日本模式、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模式、以科研机构为龙头的开发模式、以高等院校为基础的研究模式、以专利为标志的技术模式、以设备为载体的工艺模式和以服务为取向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区域科技创新升级的背景下,进一步明确地方科研院所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客观分析其成果转化能力对创新升级的制约因素和积极作用,并通过对重庆、贵阳、广西3个地方科研院所的典型调研案例梳理,阐述了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加强人才引进、项目过程管理、产业基地建设、专利质量和成果库收储管理对区域创新升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单一的专利数量指标不能全面地反映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在用专利数据测度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时,不仅要考虑企业的专利数量,也要考虑企业的专利质量。基于专利信息分析,从专利文档中抽取专利数量指标和专利质量指标,可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利用构建的密切值法评价模型,对3G技术领域内53家全球领先通信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重点分析其中中国内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