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尹波 《长春大学学报》2012,(9):1150-1152,1156
在全球化日益扩展的趋势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培养通晓土家、汉、英三种语言的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由于语言迁移对土家族大学生将英语作为三语习得的影响,我们要承认、正视母语的迁移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容忍"土家式英语"或"中式英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英语世界通用语身份的逐步确立,非英语母语使用者们在世界英语俱乐部中日益强烈的声音,促使研究者打破母语/非母语使用者这一传统的二分法,开始尝试使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今日英语使用者之状况。而会话分析法的应用,则将关于世界英语的研究带入到更加深入具体的层面中。  相似文献   

3.
母语迁移在英语学习中不可避免,而母语负迁移则对英语写作产生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它主要从词汇、句法和语篇3个层面直接导致了"中式英语"写作。努力规避"中式英语"写作有助于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英语写作能力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以英语和汉语为母语学生的英语语言系统建成阶段,提出了自然科学双语教学中的结构模块构建方案;鼓励以中文为母语的教师,发挥自己拥有的外教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学生"专业英语"的"儿语"期,识解学生带有母语影响因素"构建"的词汇和语句,适时加以引导和纠正.遵循语言启蒙规律在高校双语教学课堂上再现婴幼儿语言建成过程,让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达到以英语为母语的接受模式,为走上国际科研平台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较弱的现象,通过将"输入"、"输出"假设与任务型教学法、交际语言教学法等一系列可行性措施相结合研究,从多方面阐述了从目的语入手提高交际能力的手段与方法。同时,通过阐述1 1>2语言学习理论,提出在英语学习应重视母语与母语文化培养的观点,从母语入手加强学生在多维语境中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何瑛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5):167-168
我国英语教师长期以来花费很大精力,极力探讨汉语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同时也有不少人片面的持有"母语干扰论"观点.笔者利用语言的迁移理论,从语言的共性出发,客观的看待母语对二语习得的作用,证明母语在词汇、语句、语篇,乃至整个篇章的写作构思和策略,都对二语写作产生正迁移.母语的综合修养和应用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二语写作能力,因此,母语具有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促进作用.笔者倡导师生应积极地将母语的作用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7.
刘宓 《科技信息》2010,(16):I0144-I0144
英语非母语的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过程中具有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问题。本文对比英语为母语的英语教师和非母语的英语教师的优缺点出发,通过一些文献参考和个人经历的角度讨论并说明非母语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和困惑。  相似文献   

8.
基于厦门、漳州、泉州3所高校英语学习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的中文母语意识表现出历时性变异特征,英语学习年限越短对母语的认同度越低;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存在认知性偏颇,表现出中外文化的"隔离性"习得机制,反对二元并置性讲授方式。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较弱、母语意识宣贯性不强等,是致使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母语意识缺失的重要因素,这也直接造成学生对外语学习和国家安全意识之间的关联性的感知不足。英语教师在课程讲授中对母语意识予以渗透性矫正与弥补,可有效解决英语专业学生母语意识习得性输入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冷帆 《科技信息》2008,(1):131-132
母语对外语的负迁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外语学习者应该正视的问题.它增加了目的语学习的难度,在许多方面影响了目的语的学习,是外语学习的一个难点.本文从语音、词汇、语用三个方面阐述了母语对英语学习产生的负迁移.从而引起英语学习者的注意,减少或克服"母语负迁移",以便轻松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10.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在语言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的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的畸形英语.本文论述了外事商贸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存在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形式,并就如何避免"中式英语"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墨艺术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具特色的艺术之一,是中华文明的独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渗透影响和交叉融合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在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的今天,水墨艺术运用到包装设计中越来越常见,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本文通过对水墨画艺术、书法艺术中所包含的传统视觉艺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运用的阐述,进一步讨论了二者相融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学英语专业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出现,如何将中国文化与英语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就成为外语界的热点话题。在英语专业的中国文化教育中,进行中国文化"渗透"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中国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传播有关知识,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爱国主义情怀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学英语专业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出现,如何将中国文化与英语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就成为外语界的热点话题。在英语专业的中国文化教育中,"渗透"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中国文化教育不仅是传播有关知识,对增强师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及对待中西文化的正确态度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方照相术和电影的发展,中国人越来越关心自我本体,即人体。一直以来人体艺术在中国很难被主流意识和大众所广泛接受的,甚至举步维艰。人体影像艺术作为人体艺术的分支,经历了早期发展萌芽,建国后到20世纪90年代人体影像艺术的探索和新世纪快速发展三个阶段。人体影像艺术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当代人的人性解放,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与融合,人们对人体艺术也变得宽容起来,大众与艺术家的观念有了相通共融,高尚的审美趣味更加普遍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余光中的文化接受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浸润,也有古希腊人文精神及西方各种哲学思想的影响,还有来自乡土文化精魂的熏染,具有多源性特征。同时,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方面,余光中主张中外古今,广采博取,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汉语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的进一步繁荣,中国越来越多的文化现象及文学作品被介绍到英语国家,原有的直译和意译等传统翻译方法已不能适应需要,音译这种翻译手法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域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上,都以其勤劳、智慧、创造力发展丰富着中华民族灿烂的造物设计,辉煌着文明古国的历史。我国考古文化日趋区域化,如河南的中原文化、湖北的荆楚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等。不同区域的考古文化间如何影响和互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鉴此,以一个典型的边缘地区——河南省淅川县,从考古类型学方面分析一下边缘地区几种器物类型的互渗与演变,来说明中原文化与其所交接的边缘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谈论中国的文化传统,常常使人陷入一个悖论环境。但是若对这个问题加以变焦处理,可以看出不同侧面:从虚实分,西方文化其用在“实”,中国文化其用在“虚”;在某个历史阶段,西方文化其优在“先”,中国文化其优在“后”;从“段位”看,西方文化段位在“中端”,中国文化段位在“高低两端”。在中国国力日渐强大的今天,物质进步与我们的精神气质显得有些不相称,这是我们追讨传统的一个最重要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是民族地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民俗文化对本民族儿童的重要价值及其与儿童的紧密关系使得民俗文化渗透于幼儿园课程具有了可行性。民俗文化对儿童发展及课程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在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渗透民俗文化于课程设置,提升幼儿园园本课程的价值就显得较为迫切。  相似文献   

20.
方海燕 《科技信息》2008,(4):187-188
公元5世纪,中国文化传到日本列岛,开始了中日在各个方面的相互交流。其中,两国间饮食文化的交流便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日本的饮食,在两千多年来与中国的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对方的先进成果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改造.从而使日本的饮食文化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升。这一引进和改造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日本文化形成过程的一个缩影。通过对中日饮食关系的探讨和分析,可以发现日本的饮食正如日本文化一般充满了极大的混杂性。“混杂”一词,不仅反映了日本饮食的特征,也概括了日本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