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东科技》2012,(9):7-7
1.《自然》2012.8.9 人群中的一张脸 最新发现的化石征据揭示了一种新的脸部特征平坦的奇特古人类,这一发现将揭开人类早期历史的崭新一页.甚至将可能成为迄今已知最早的真正人类祖先。根据这项由古生物学家麦维·里基和路易斯·里基领导的研究认为,此次发现的化石证据至少汪明了,在人类历史曙光初现的时期,在今天的东非肯尼亚曾经有至少3支不同的人类亚种在此共同生活。  相似文献   

2.
我们是谁?又从何而来?1871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列举了多项证据,说明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演化而来,自此,人类开启了科学研究人类起源的里程. 历经150年,越来越多的化石被发掘,分子生物学技术也深入发展,探寻人类起源的成果源源不断.国际学界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从远古人类化石中提取...  相似文献   

3.
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出现是地球和生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其自身的起源与演化充满了好奇。在过去的100余年里,人类探索与追寻祖先足迹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这一过程中,新的人类化石的发现与研究积累,不断地更新着人们的观念,并成为国际古人类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和公众关注的热点。然而,人类起源与演化的过程仍然充满了未知,阐明这一过程将是漫长而遥远的。寻找人类祖先的直接证据19世纪中叶,达尔文和赫胥黎根据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的证据首次提出人猿同祖,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但当时已经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很少,…  相似文献   

4.
随着史前人类化石的发现和基因科学发展,人类过去的进化历程越来越明晰。但是未来人类将朝什么方向继续进化?科幻作家在作品中进行种种猜测,但这些假想却受到科学家质疑。  相似文献   

5.
正人类从人猿主干上分离,究竟发生在哪里?是非洲,还是亚洲?经过考证,大部分古人类学家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可能性较大。而迄今较为公认的最早的非洲以外的古人类证据来自格鲁吉亚的德马尼斯,人们在该区域发现了185万年前的直立人的化石及其使用的工具。最近,我国科学家在陕西省发现一处旧石器遗址——上陈遗址。该遗址拥有连续性较好的人工制品文化层序列,时间可追溯到126万年至212万年前。这表明,古人类可能很早就出现在非洲以外的地方——比人们以前认为的更早。  相似文献   

6.
嗜食同类在现生动物界中普遍存在,然而在脊椎动物的演化历史上,却很少发现动物嗜食同类行为的化石证据。2003年4月,在我国辽西地区惊现一件楔齿满洲鳄的化石标本,这是迄今为止热河生物群发现的第一件脊椎动物嗜食同类的化石证据,也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第一个最直接和最令人信服的有关化石脊椎动物嗜食同类的证据,同时也是最早的关于脊椎动物嗜食同类行为的化石记录。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起源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人猿分离之后,地球上出现的人科物种有许多种,人科这一谱系中已知的最古老的人科物种的化石是在非洲发现的距今大约700 万年前南方古猿阶段的撒海尔人乍得种,而在亚洲和欧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都属于直立人阶段,不超过200 万年,因此学界普遍接受和认同人类起源的最初地点是在非洲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8.
《少儿科技》2013,(7):11-11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可靠的灵长目动物化石证据,灵长目动物起源成为困扰科学家的难解之谜。最近,一项考古研究最新成果指出,"阿喀琉斯基猴"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灵长目动物,很可能是人类和各种猿猴的共同祖先。大约10年前,考古人员在我国湖北省发现一具迄今最完整的早期灵长目动物骨架化石,并  相似文献   

9.
一、人类化石的发现四川,古称巴、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但是如此辽阔的地域内,人类化石的发现却十分有限。继1951年在资阳黄鳝溪发现晚期智人资阳人头骨化石之后,直到1980年  相似文献   

10.
祖国宝岛台湾,有许多带“鹿”字的地名,如鹿港、鹿耳门、鹿湖、鹿野、鹿谷、鹿鸣、鹿寮等.从这些地名看,人们不由地要问,台湾与鹿究竟有何关系?台湾是否也是鹿的故乡?人们的说法不一.但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之一是,半个世纪以来台湾陆续发现了不少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在那些化石  相似文献   

11.
滑翔飞行在哺乳动物演化过程中曾多次独立出现,但滑翔的直接化石证据非常罕见,此前科学家还没有发现中生代滑翔哺乳动物的证据。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胡耀明等,研究了发现于内蒙古宁城地区中生代地层中(1.25亿年前)的一件几乎完整的哺乳动物化石。该种哺乳动物体长12~14cm,具有高度特化的以昆虫为食的牙齿和可以用于飞行的翼膜。该种动物代表了哺乳动物的一个新目,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远古翔  相似文献   

12.
《少儿科技》2013,(1):27-27
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的重要标志。但至今没发现这一过渡环节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13.
刊中刊     
《华东科技》2012,(1):7
1.《科学美国人》2012.1长寿的一条新路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古老延缓衰老的机制,通过药物调整,可能会推迟癌症、糖尿病和其他老年疾病。2009年科学家发现名为雷帕霉素的药物能明显的延长小鼠的寿命,这类干扰的活性蛋白质称为哺乳动物TOR或mTOR。这一发现是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证据,可通过药学放慢哺乳动物衰老,镀锌mTOR的在衰老过程中的也起到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包括人类在内的复杂多细胞动物的始祖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在地球上的?这是科学界最引人入胜但知之甚少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难题恐怕只能依靠化石的发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起源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为世界古人类学研究揭开了新的一页。近年来,田园洞、崇左、道县、许昌等人类化石的发现及其相关研究进展,使得国际古人类学界对中国古人类起源与演化的关注不断增加。古人类学探究人类起源问题百余年,但对于人类的起源,学界一直有不同的假说。对于古人类学来说,发现化石才是硬道理。理论要随着发现而与时修正,分类要随着发现而不断调整。过去10多年,古基因组学异军突起,时至今日,古人类学研究已很难完全无视基因分析的重要性,古DNA研究在探究人类起源诸多重大问题中均起到了关键作用。王传超教授通过从古人的骨头里面提取DNA,希望可以拿出最直接的证据,来证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据此《科技导报》采访了王传超教授。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弄清楚中国北方新近系红土的沉积环境,从古生物的角度出发,针对天水-秦安一带新近系沉积地层中发现的大量古脊椎动物化石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化石组合的典型特征是大量三趾马的存在,同时伴有大量的犀类及长鼻类化石,这一特点与临夏地区极为一致,表明至少在晚中世以前该地区气候还是相当湿润的,无法产生类似黄土的新近系风成红土沉积,这也同时得到邻近其它地区相关古生物证据的支持,古脊椎动物化石证据并不支持红土唯一风成的推论.图2,表1,参13.  相似文献   

17.
兰州地区早更新世五泉砾岩哺乳动物化石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记述了兰州地区五泉砾岩中发现的 Equus sanmeniensis,Coelodonta antiquitatis,Ochotona sp.化石,结合前人古地磁资料,为五泉砾岩形成于早更新世提供了哺乳动物化石证据,同时由这些化石所指示的环境质疑五泉砾岩是否包含有冰水沉积.以往这些论点均缺乏古生物证据。本文从哺乳动物化石论证了五泉砾岩的时代为早更新世.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现代鸟类起源于始祖鸟.始祖鸟的化石发现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索伦霍芬(Solnhofen)地区,化石埋藏在大约一亿五千万年前的晚侏罗世的地层中.始祖鸟身上同时具有爬行动物和鸟类动物的特征.始祖鸟化石的发现,为人类研究鸟类起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初始材料.但是,始祖鸟是如何进而发展成为现代鸟类的?由于缺乏足够的化石材料而成了悬而未决的自然之谜.因此自始祖鸟发现后一百多年来,对鸟类进化的研究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世界》2010,(1):14-15
由于生长轮及其他特征的存在,术化石成为了人类研究地球历史的证据。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木化石树种生活在4亿年前的晚泥盆世。这类木化石中已经是树干基部直径达到1米的粗大树木,但是,多数种类的树干不具生长轮.  相似文献   

20.
刊中刊     
正Science Bernhard Misof及其同事分析了来自所有当今存在的昆虫的主要目中的——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节肢动物亲属的——1478个编码蛋白的基因,并将其与化石记录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昆虫可能起源于大约4.79亿年前的早奥陶世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