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机动车的广泛应用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机动车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也与日俱增,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而在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过程中,核心问题应当是确认责任主体,即事故当事人各方谁应当对受害人的损害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民法典>应当对机动车事故责任主体作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多车致一人损伤事故情形下,应将受害人的权利救济作为考量的首要因素。部分机动车未投保交强险,认定交强险保险人和投保义务人的责任方式,应考虑交强险的功能定位;部分机动车不承担事故责任,认定交强险的责任主体,可突破事故的关联基础事实。对于超出或不属于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的部分,认定多侵权人的责任方式,应区分多人侵权类型。  相似文献   

3.
一、建设工程对相邻房屋损害责任主体的认定在建设工程对相邻房屋造成损害赔偿案件中,原告往往把建设单位作为唯一责任主体而列为被告,法院也大都简单地把建设单位认定为唯一的被告,被告如以自己不是侵权行为的直接实施者抗辩,均难以被采纳。目前司法实践中一般都认为建设单位是建设工程的组织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生活中,交通事故的发生比率居高不下,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给法律知识不足的人产生了许多麻烦。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主体的正确认定进行分析,探讨的是道路交通事故几种特殊情况下责任主体的确定问题,其中着重讨论的是非完整所有权人的非刑事化责任认定问题,给读者一个鲜明的印象,提出了实用的处理交通赔偿责任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产品责任法应以保护处于弱地位的消费权益为出发点,对产品定义作出扩大解释;损害赔偿范围可借鉴英美法系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责任主体的范围也应突破原先只有生产和销售才承担严格责任的规定,并指出在某些特殊情形下,责任主体的具体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我国陆续在一些法律中对产品责任问题作出了规定,但直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产品责任法.对产品责任的主体、归责、缺陷认定与区分及损害赔偿范围的争议明确限定,是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第三者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依法应当对第三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在生活中某些车主同时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与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因而在发生交通事故发生后,将存在着两种险种的并存,这两种险种在诸多方面存在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产品责任法中产品范围、产品缺陷认定,产品责任损害赔偿范围等方面,对中外产品责任法中若干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产品责任法的完善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精神损害是对人的生理、心理或其中某一方面的侵害,是对公民和法人及其他权利主体的精神利益的损害,是相对物质利益损害而言的无形的非财产损害。精神损害赔偿是权利主体因其精神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要求侵害人赔偿的一种责任制度,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抚慰性质。  相似文献   

10.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法》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这一制度填补了我国婚姻立法的空白,但该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应拓宽,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应涉及婚姻关系之外的第三人,降低证明标准并规定特殊的举证责任倒置。  相似文献   

11.
婚约制度虽属民间习惯法范畴,但于司法实践中亦发生较多基于婚约而产生之民事纠纷。我国目前没有专门婚约方面的立法:本文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实际现状,对订约主体条件、婚约的解除与撤销、诉讼主体的确认、彩礼归属、损害赔偿责任等婚约制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中,在确定侵权人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后,损害赔偿与其他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具体适用就成为权利人合法权益恢复的最重要一步.法院判赔过程中除坚持全面赔偿原则的标杆作用,还需灵活运用法定赔偿额原则及酌情裁量原则,并适度发挥损害赔偿的惩戒作用,合法合理地辅以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的责任承担方式,平衡权利人合...  相似文献   

13.
离婚损害赔偿的性质是侵权责任。赔偿的义务方涉及到第三人共同侵权的,可以让第三人作为无独立请求权人参与诉讼。离婚损害赔偿应该是在财产分割以后进行。婚姻法有关财产约定制度的规定是不符合法理的。  相似文献   

14.
海涂围垦的生态补偿类似于邻避冲突的环境风险补偿。补偿机制的框架是“补偿关系主体三元”、“补偿方式三层”的综合。具体内容构建应将权力集中配置给环境保护部门,责任明确督促环保部门积极正确作为,权利分享提供环保集体行动的制度依据。机制的运行需要和环境影响评价衔接,也要和海域使用金制度结合。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产品责任的法律规制已发生一些新的变革及发展:产品范围呈现越来越广的趋势;确立严格责任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产品责任损害赔偿更加严厉;产品责任的法律性质由合同法转向侵权行为法;保护重点由强调保护消费者利益发展到平衡消费者与生产者利益。对这些新的法律制度,我国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既要有应急的对策,也要有长远的策略,以尽量减少或避免产品责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交通安全管理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事故紧急救援、管理人员严格公正执法、事故损害赔偿归责等方面和我国的交通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试提出我国目前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精神损害赔偿已成为现代社会对公民人身权受到损害的一项重要救济方法,《侵权责任法》第22条也已吸纳了精神损害赔偿制,而该条存在主体适用范围过窄、客体仅限于"人身利益",排除了财产权、只能在侵权之诉中适用、"严重精神损害"规定欠妥等问题。我们应该增加法人和其他组织为请求权的主体,同时将客体增加"人格物"、将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基础从侵权责任扩张到违约责任、完善"严重精神损害"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事法律规范赋予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刑事法律规范否定了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立法缺乏统一性。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利于被害人的心理恢复,培养被告人的责任感;有利于解决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竞合与冲突。立法中应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权利主体、赔偿标准和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确立了道路缺陷交通事故中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赔偿责任。虽然承担责任的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可能属于公法主体,但道路设计建造缺陷致害责任所要保护的是受害人的民事权益。因此,道路设计建造缺陷致害责任应定性为民事责任。道路设计建造缺陷致害责任为无过错责任,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设计单位不宜作为第一顺位的责任承担人。当与道路管理瑕疵赔偿责任竞合时,应赋予受害人选择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者管理者赔偿后有权就超出其赔偿数额的部分向真正责任人追偿。  相似文献   

20.
台湾地区"塑化剂门"这一重大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痛定思痛,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协调是约束市场经营主体、根治食品安全顽疾的根本手段,包括行政监管法制的完善、民事赔偿法制的完善、司法制度的完善等.同时,要让市场主体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而协调各个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各部法律之间的功能能够统一互补、相得益彰,也是通过法制手段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