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深度学习在地质学领域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测井领域,可以利用深度学习方法更好地进行岩性分析、断层和裂隙识别等.测井数据最常用的数据格式是Las格式,而目前深度学习应用程序包不能直接对Las文件进行读取,因此存在数据间格式转换问题,需要将测井Las文件转化为能直接被程序包读取的数据格式.借助Visual Studio 2012平台,运用C#语言设计开发了一个LastoCSV格式转换软件,该软件能够对Las测井文件进行读取、分析、存储,然后转换为能被深度学习应用程序包直接读取的CSV格式文件,并且可对无效数据进行剔除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软件能快速准确地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转换成CSV格式文件.  相似文献   

2.
一种MEMS CAD系统级到工艺级版图生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定义版图转换技术设计了MEMS系统级到工艺级之间的数据传递接口,通过对系统级设计得到网表文件的信息读取,提取了其中组件的版图信息、位置信息以及连接信息等将系统级设计结果,自动转化为二维标准版图文件,为实现“自顶向下”设计,进行器件版图编辑、掩膜板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REST基于网络的、分布式模块化组件的特点,利用REST对图书馆中存在的多个应用系统进行封装,以向外界提供服务访问接口,让外部应用访问这些接口读取所需数据并集中显示,从而实现数据整合。  相似文献   

4.
针对数据失效、丢失等存储问题,提出了基于STAR码对HDFS中的丢失数据进行恢复,在文件读取过程中,通过对读取失败的数据块所在组的其他可用数据块采用分片、解码和聚合操作,对本组读取失败的数据块进行恢复.给出了基于STAR码与分片聚合编码的数据存储方案,采用了分片聚合解码的数据恢复策略对数据进行恢复,实现了分片聚合解码的数据块动态恢复和数据块持久性恢复.  相似文献   

5.
在时下海洋观测系统中,往往通过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智能传感器来获取实时观测数据。然而由于通信环境不稳定、观测仪器故障、数据采集或传输软件运行异常等原因,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时效性往往得不到保障。本文基于层级实时记忆(Hierarchical Temporal Memory,HTM)网络设计多源数据异常检测算法,对不同测点海洋实时观测数据流进行质量监控。首先考虑海洋观测系统中存在的数据缺测、网络丢包现象,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接着基于HTM网络,生成观测数据的稀疏离散表征,动态更新神经元活跃和预测状态,并根据赫布法则奖励或惩罚突触连通值,模拟时序数据的空间和时间关系,从而学习和识别数据内部特征,实现单源海洋实时数据流的异常检测;最后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测点间观测数据的距离相关性,对多源海洋实时数据流进行质量监控,降低异常数据漏报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有效检测出海洋实时观测数据异常点,且识别速度快于数据采集速度,能保证异常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符合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动态自适应技术来根据光盘质量对主轴转速作自适应的调整,以最佳的速度读取光盘数据,有利于数据的顺利读取和保护光头组件。相应地针对光盘反射信号的质量提出一种间接评估数据质量的方法,设计了基于光盘质量的动态自适应技术,并应用于高速光盘驱动器伺服控制系统中。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海洋观测技术和数据收集手段的发展,海洋观测数据量日益庞大、数据复杂程度逐渐增多,传统的数据存储方式和处理方法无法有效地对海洋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同时,数据的区域化和分布化成为海洋数据统一管理的一个障碍,对海洋数据挖掘造成一定困难。本文从大数据生命周期的维度,介绍了主流开源大数据框架在海洋大数据获取、存储、处理、智能分析、安全保护和治理方面的技术原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些内部集成了USB设备接口的嵌入式微控制器同过去的开发系统不兼容的情况,基于USB接口控制芯片CH375,设计了一个不需要大规模改变原有系统,适于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的U盘读写系统。通过该设计扩展了USB接口后,解决了以往需将一些较笨重的数据读取设备带到现场进行数据更新和采集的问题。应用实践证明,该设计可广泛应用在海洋台站各自动化观测设备中。  相似文献   

9.
在将数据存档时,为了节省文件空间,应根据数据特性设计适宜的存储结构,同时,还必须能快速地存储以及读取这些数据。Word2.0的文件结构为此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本文对该文件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将数据存档时,为了节省节文件空间,应根据数据特设计适宜的存储结构,同时,还必须能快速地存储以及读取这些数据。本文对该文件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全面采用Visual编程的组态软件的体系结构,并提出了适应于这种编程方法的类层次结构模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2.
.NET环境下实现基于Windows打印报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据管理软件开发中,打印报表的无依托性直接影响软件的质量和使用效果。.NET提供的打印组件类可以实现基于Windows的打印功能,介绍了如何应用这些组件实现页面设置、打印预览及打印设置于一体的通用打印报表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面向对象的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存取机制,根据面向对象语义模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合于类、对象的存储模型以及一种可查询类层次对象和单类对象的复合对象索引机制,对象标识的选择便于对象的查询,在此之上实现了复杂对象的存储管理  相似文献   

14.
多重继承是 C+ + 继承的一种形式 ,在设计中可以简化类层次体系结构 ,而且允许对现实世界进行更直接的建模。文章在研究其特性的基础上 ,就目前软件中存在的多重继承中的冲突问题 ,提出了一种动态解决方案 ,并且给出了程序运行结果的描述。使用该方法 ,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知识表示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知识表示模式,采用结构对象类来表示知识单元,定义组合运算作为对象间的操作机制,并结合实例具体说明了该表示技术。  相似文献   

16.
在面向对象的基础上 ,引入了软件复用的概念 ,对软件构件的三个典型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 ,并利用其中的COM /DCOM模型 ,实现铁路轨道电路信息管理系统 .以软件构件理论为基础 ,本着开放性、可维护性、友好性、可扩展性的原则 ,采用面向对象技术 ,在系统级上解决并实现了软件可重用性 ,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并在Windows 98操作平台上用VisualC + +实现了系统主要部分的编码工作 .在充分研究软件构件理论的基础上 ,利用面向对象技术来实现系统的各主要功能及数据的信息封装 .这使得本软件系统能与外部设备相适应发展 ,也能让用户对其进行二次开发 ,使延长软件的寿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就一个基于组件技术的分布式工程图档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概述了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和组件技术在系统开发中的应用,介绍了系统的软件模块设计和系统的数据服务流程,最后,着重探讨了系统开发中涉及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软件构件在测试过程中存在空间局限性以及测试环境的单一性,需要根据系统运行的状态来对构件的可信性进行评估。通过引入置信度的模型对构件的可信度进行评价,给出一个构件可信的度量模型。在度量模型中采用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确定运行状态对置信度的影响权重。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度量构件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9.
WEB数据库缓存的一种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件对象模型(COM)是创建软件组件的双态标准,它为软件提供了统一的、面向对象的、可扩充的通讯协议.首先讨论了基于组件的三层式数据库应用模型和利用COM开发软件的优势,然后通过一个实例,展现了COM技术在构造WEB数据库的缓存组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领域公共数据模型和领域公共模型存取规范的基础上,设计适当的领域构件模型,实现领域构件的重用和数据共享与软件重用的统一,对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给出了一种基于领域面向对象公共数据模型的领域构件模型,并论述了该模型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领域公共事务对象(CBO)的设计原则与步骤,CBO对公共数据模型的数据存取接口,CBO对领域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共享和CBO间的数据存取一致性技术等。石油领域构件实现和应用实例说明,利用构件开发模式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可靠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